拓拔宏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如题所述

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元宏(467—499 年)原姓拓跋,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皇兴五年(471年),拓跋弘把皇位传给年仅五岁的元宏,自称太上皇。延兴六年(476年),拓跋弘去世,元宏的祖母冯太后又临朝称制,主持军国大政。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才真正成为国务的最高决策者。孝文帝自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十分倾慕汉族文化传统以及正统封建王朝的各种礼仪制度。他亲政后,在冯太后所主持的经济改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迁都洛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迁都洛阳,有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出于意识形态改革的需要。但正是由于孝文帝认识到:“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了保证今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才使得孝文帝作出了这个建国百余年来一直议而未决的决定。决定之后,更为困难的是如何实行。平城(今山西大同)位于农业与牧业区域的交界处,气候、习俗等对于过惯塞外游牧骑射生活的鲜卑人来说,是较为适宜的,何况拓跋鲜卑在平城已安居数世,都置备下许多家业,“安土重迁,物之常性”。在各级官吏中,对于迁都皆有不同程度的抵触,为了达到顺利迁都的目的,孝文帝采用了“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策略。太和十七年五月,孝文帝召集朝中大臣商议讨伐南齐,群臣不敢发言,而任城王元澄公开提出反对意见,孝文帝当面严加驳斥。过后,孝文帝将元澄单独召入宫中,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是迁都,而不是南伐。元澄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对迁都表示赞同。孝文帝讲出自己的顾虑:“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元澄说:“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孝文帝对元澄的反应很满意,说:“任城便是我之子房。”把元澄比作赞同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的张良。孝文帝还征求了其它大臣的意见,“高祖(系孝文帝元宏死后的庙号)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给事黄门侍郎李)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李韶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汉人大臣,得到他们的支持,孝文帝终于将迁都的决心付诸实施。太和十七年八月己丑(十一日),孝文帝统率步骑三十余万从平城出发,开始南伐。九月庚午(二十二日),到达洛阳。“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不仅军中士卒,随行大臣也疲惫不堪。在洛阳只稍事停留,丙子(二十八日),孝文帝命令大军继续南进。丁丑(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着戎装,骑马而出,群臣一齐跪拜在孝文帝马前,请求停止南征。孝文帝在严厉斥责群臣后提出:“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何如?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不让大臣们再发表反对意见,而逼他们立即表态。当时安定王元休等人仍不同意迁都,相率站到右边,南安王元桢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大臣中拓跋鲜卑及其它北方胡人虽然留恋平城,不愿迁到洛阳,但又都害怕南征,没有人再敢站出来反对,听到可以不再南征,都高呼“万岁”。于是,终于将迁都洛阳的事情确定下来。至此,孝文帝原定的迁都目的已达到,就停止南伐,一边派人营修洛阳宫殿,一边巡视南边州郡。同时,派遣任城王元澄回平城去说服留守的官员。太和十八年初,孝文帝从南方返回平城,亲自说服了留守官员。十月,孝文帝率领羽林军及朝廷大小官员,正式迁都于洛阳。以后,在新的环境里,他陆续开始了在服饰、语言、习俗、姓氏等方面的改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7
北魏孝文帝。

孝文帝元宏(467—499 年)原姓拓跋,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皇兴五年(471年),拓跋弘把皇位传给年仅五岁的元宏,自称太上皇。延兴六年(476年),拓跋弘去世,元宏的祖母冯太后又临朝称制,主持军国大政。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才真正成为国务的最高决策者。孝文帝自小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十分倾慕汉族文化传统以及正统封建王朝的各种礼仪制度。他亲政后,在冯太后所主持的经济改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革。迁都洛阳,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迁都洛阳,有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出于意识形态改革的需要。但正是由于孝文帝认识到:“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了保证今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才使得孝文帝作出了这个建国百余年来一直议而未决的决定。决定之后,更为困难的是如何实行。平城(今山西大同)位于农业与牧业区域的交界处,气候、习俗等对于过惯塞外游牧骑射生活的鲜卑人来说,是较为适宜的,何况拓跋鲜卑在平城已安居数世,都置备下许多家业,“安土重迁,物之常性”。在各级官吏中,对于迁都皆有不同程度的抵触,为了达到顺利迁都的目的,孝文帝采用了“外示南讨,意在谋迁”的策略。太和十七年五月,孝文帝召集朝中大臣商议讨伐南齐,群臣不敢发言,而任城王元澄公开提出反对意见,孝文帝当面严加驳斥。过后,孝文帝将元澄单独召入宫中,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是迁都,而不是南伐。元澄说:“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对迁都表示赞同。孝文帝讲出自己的顾虑:“北人恋本,忽闻将移,不能不惊扰也。”元澄说:“此既非常之事,当非常人所知,唯须决之圣怀,此辈亦何能为也。”孝文帝对元澄的反应很满意,说:“任城便是我之子房。”把元澄比作赞同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的张良。孝文帝还征求了其它大臣的意见,“高祖(系孝文帝元宏死后的庙号)将创迁都之计,诏引侍臣访以古事。(给事黄门侍郎李)韶对:‘洛阳九鼎旧所,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莫尚于此。’高祖称善。”李韶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汉人大臣,得到他们的支持,孝文帝终于将迁都的决心付诸实施。太和十七年八月己丑(十一日),孝文帝统率步骑三十余万从平城出发,开始南伐。九月庚午(二十二日),到达洛阳。“自发都至于洛阳,霖雨不霁。”不仅军中士卒,随行大臣也疲惫不堪。在洛阳只稍事停留,丙子(二十八日),孝文帝命令大军继续南进。丁丑(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着戎装,骑马而出,群臣一齐跪拜在孝文帝马前,请求停止南征。孝文帝在严厉斥责群臣后提出:“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苟欲班师,无以垂之千载。……若不南銮,即当移都于此,光宅土中,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何如?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不让大臣们再发表反对意见,而逼他们立即表态。当时安定王元休等人仍不同意迁都,相率站到右边,南安王元桢说:“‘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大臣中拓跋鲜卑及其它北方胡人虽然留恋平城,不愿迁到洛阳,但又都害怕南征,没有人再敢站出来反对,听到可以不再南征,都高呼“万岁”。于是,终于将迁都洛阳的事情确定下来。至此,孝文帝原定的迁都目的已达到,就停止南伐,一边派人营修洛阳宫殿,一边巡视南边州郡。同时,派遣任城王元澄回平城去说服留守的官员。太和十八年初,孝文帝从南方返回平城,亲自说服了留守官员。
第2个回答  2009-12-27
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后实行汉化,改姓元。
第3个回答  2009-12-27
北魏皇帝
第4个回答  2009-12-27
皇兴五年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
孝文帝指的是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他的主要成就有: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攻克南阳、改革吏治、分明姓族、大兴儒学、议定雅乐等,其中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历史评价:孝...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
孝文帝统治的是南北朝时期,他的名字是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执政时间为471年9月20日至499年4月26日。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攻克南阳、吏治改革、明确姓氏族别、大力推广儒家文化、制定雅乐等。其中,汉化改革对鲜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和军事等方面产生了深远...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1、孝文帝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北魏第七位皇帝,公元471年9月20日至499年4月26日在位;3、亲政后,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
孝文帝指的是拓跋宏,他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他的主要成就有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攻克南阳、改革吏治、分明姓族、大兴儒学、议定雅乐等。孝文帝一生勤学,喜好读书,手不释卷。性又聪慧,精通五经,博涉史传,善谈《庄子》、《老子》,尤其通晓佛教义理。舆车...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
孝文帝,名叫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标志着北魏王朝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孝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均田制和汉化政策。这些改革对北魏王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均田制是孝文帝为了改变北魏土地集中的状况而...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北魏王朝第七位皇帝,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皇兴三年(469年),册立皇太子。按照北魏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文明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

拓跋宏是曹魏历史上的改革家吗
首先,拓跋宏是北魏皇帝,这跟曹魏无论从时间年代和成分都是完全不同的是两个朝代。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人
孝文帝,名拓跋宏,是北魏朝代的皇帝。其在位时间是公元471年至499年。他是北魏孝文帝拓跋_的长子,于公元471年继位为皇帝。孝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繁荣。他注重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治理,实行了开垦河套、增修长城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北魏的...

孝文帝是哪个朝代的
孝文帝是北魏时期的皇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位皇帝,也是定都洛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年号是“延兴”和“太和”,因此也被称为魏孝文帝或太和皇帝。孝文帝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

北魏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孝文帝拓跋宏是如何治理天下的?
为了实现汉化,拓跋宏坚定不移地作出了这个惊人的决定。在皇帝的带领下,鲜卑的复姓都改成了单音的汉姓。以拓跋为例,改为元,从此北魏皇室都姓元,拓跋宏也改为了元宏。独孤改为了刘、贺楼改姓贺……更有魄力的是,元宏不仅把姓改了,连国都也要改。原本当时的国都是平城,也就是现在陕西省大同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