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赋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问题一:诗词歌赋里面的‘赋’具体是指什么?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因此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到了汉朝,终于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赋体,指辞赋的体制或体裁,对于辞赋的创作有其相应的创作规范。辞赋体裁不同,风格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根据辞赋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同,辞赋的体裁被分为若干种。 屈原的作品《离骚》开启了辞赋史的源流,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骚体赋、汉大赋、骈体赋、骈文律赋、白话赋等不同的发展时期。 汉代辞赋有三种基本形式:诗体赋、骚体赋和散体赋。诗体赋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篇幅较小,由《诗经》演变而来,与诗比较,趋向于散体化。骚体赋形式与楚辞大体相同,由楚民歌演变而来,抒情性强。散体赋的句式自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排比铺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 有学者在深入考察赋体的分类发展源流后,提出将辞赋分成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律体赋四种体裁,简称骚赋、文赋、骈赋、律赋。其中,骚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文赋句式取其自然、好用议论、注重借鉴秦汉文章,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深受“破体为文”创作风气的影响。骈赋的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未讲四声八病,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律赋在骈赋的基础上更注重对仗与声律的工整严密,并对全篇字句数和韵式作了严格的限制。 赋在发展中分四个阶段:汉赋、俳赋、律赋、文赋一、汉到西晋为汉赋,其最大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极尽夸张之能事,什么龙肝凤胆,天宫地阙胡侃一通。而这种夸张显然源于楚词。汉赋另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讽谏,在极尽夸张中达到对皇帝和王侯们委婉规劝的作用。这一特点又显然来自《诗经》。这一点显然是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刘勰将赋与赞、颂是分开的,赋讲讽谏,赞颂只是歌功颂德,按刘勰的观点,我们今天的许多赋都应归为赞文、颂文,而不应是赋。汉和两晋时的赋在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以四言六言为主,杂有三、五、七言,甚至长句子,还有着散文的痕迹。二、到了六朝时,赋发展为俳赋,这时的赋几乎完全是四六句了,而且讲究对仗。人们称这时的赋为骈体文。六朝赋到了晚期,有明显的诗歌化倾向,这就为唐朝的律赋开了先声。三、唐朝时,由于国力强盛,统治者大埂文学,赋被纳入科举应试的体材,于是诗赋大行其道。唐时出现了许多为后世称道的美文。但是后来,赋更加讲究平仄对仗,还规定了韵脚,律赋出现了,律赋对行文限制过于严格,近乎文字游戏,不久就走向了死胡同,律赋所要求的八韵脚当然也没成为规矩。四、文赋。中唐以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发起了古文运动,赋开始趋于散文化,人们称之为文赋。文赋的用韵不大讲究,句式不求整齐,除四六句外,散句经常出现。文赋的开山之作应推杜牧的阿房宫赋,代表作应是苏轼的前赤壁赋。文赋从形式上似乎与汉赋相近,但文赋绝没有汉赋那样的过份夸张和卖弄,绝无生冷险峻之词,而是风格清新自然,有娓娓道来之感,读之倍感亲切。

问题二:赋属于《诗经》是吗? 一楼的就只会照书全抄,问非所答。
赋属于《诗经》吗?这个问题,很明显问的是“赋”是否诗经里面的一个体裁或者一个类别。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单,如二楼所答基本已经可以了。

问题三:《诗经》中常用的赋,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 赋:直接说出想说的。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比:就是现在说的比喻。兴:想说这个,并不直接表达,用另一种和这个有关的事开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明想说的是后面两句。

问题四: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 赋:直接说出想说的。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比:就是现在说的比喻。兴:想说这个,并不直接表达,用另一种和这个有关的事开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明明想说的是后面两句。

问题五:诗经中的赋比兴是啥? 赋比兴的解释有很多,流传较广的宋代朱熹的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者,敷陈其事直言之也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问题六:诗经中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佐佐001A8 :你好。
《诗经》修辞的艺术手法: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如《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如《卫风 氓》第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用桑叶由嫩绿变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形象性和生动性都大大加强,富有韵味和节奏。比兴手法很有可能成为以后高考新的考查点。

问题七:《诗经》中的“颂”指的是什么 诗经中的‘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颂: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诗经》中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其中“赋”指的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以及相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指的是比方,诗人借事物来比喻,“兴”指的是触物兴词,即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记录是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

诗经六义中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诗经》中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其中“赋”指的是铺陈直叙把思想感情以及相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指的是比方,诗人借事物来比喻,“兴”指的是触物兴词,即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的记录是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

什么是赋、比、兴?
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赋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2.比: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

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分别指的是什么
1、赋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

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简答题
【答案】:赋、比、兴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和总结。简单地说:所谓赋,就是直话直说,把所见的事物、心中的感受,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所谓比,就是打比喻,用别的事物来比喻此事此物书 所谓兴,是指触景触物生情,用别的事物开头,以引起作者对诗的主体部分的歌咏之词.

诗经赋比兴赋是什么意思
1、诗经中的“赋”指的是直接铺陈和描述,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这种手法通常表现为使用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采用直接铺陈的手法来描述诗中的情景和情感。2、诗经...

采薇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1.《采薇》是中国古代《诗经》中的一篇诗歌,它运用了三种主要的表现手法,分别是“赋”、“比”、“兴”。2. “赋”是指直接铺陈、描述事物的手法。在《采薇》中,赋的手法被用来详细描绘戍边战士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以及所参与的战争的惨烈场景。3. “比”是指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绘事物,以...

诗经中赋比兴的含义和区别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赋的运用:在诗经中赋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

什么是《诗经》表现手法之一的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朝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朱熹曾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赋。实际上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对象所作的描写。通常是一系列排比...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