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请一一举例说明,急~~~~明天就要叫作业了

分别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

第1个回答  2006-10-07
很基本的东西,有的不好举例呢~
1、客观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可比性: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3、一贯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政策或者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更恰当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相关性: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关联性。5、及时6、明晰性: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7、权责发生制: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得做为当期收入和费用。8、配比原则:收入与成本、费用互相配比。比方说:当期发生销售收入10000,生产成本6000,销售费用1000,管理费用1000(含上期的400),上期400不能在这期计,应当配比。9、历史成本原则:固定资产的入帐按当时取得的实际成本计量。而不是现在的成本,但是在财产如果发生减值时要计体减值准备。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比方机器大修理,延长寿命和提高质量等,就收益跨了几个年度,资本性支出。而收益性支出是支出效益仅在本会计年度,如管理费用报纸的摊销。11、谨慎性: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比方: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就是谨慎原则的体现。12、重要性:1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依靠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比方:售后回购、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2-25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13条)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3)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4)一贯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在会计核算中,经常会出现相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办法可供选择,例如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认定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也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使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企业一经选定某一种方法,就不得随意变动,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不利于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当然也不是说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能做任何变更,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在会计核算中遵循一贯性原则,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可以防止某些企业和个人利用会计方法的变动,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财务会计报告。
(5)可比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不同的企业可能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济业务发生于不同时点,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6)及时性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不仅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且表现在会计信息时效性上,过时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使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在会计核算中,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以满足各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7)明晰性原则
  亦称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首先要能弄懂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信息内容,才能加以利用,并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明晰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要求。明晰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应当简明、易懂,能简单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能为大多数使用者所理解。在会计核算中只有坚持明晰陛原则,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准确、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利用。
(8)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都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以权利取得和责任完成作为收入和费用发生的标志,有助于正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被称之为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9)配比原则
  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根据收入与费用的联系方式,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因果联系进行直接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相配比;二是根据收入与费用项目存在的时间上的一致关系,将某些与特定的收入项目没有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的费用项目,如广告费、办公费和经理人员工资等,与发生在同一期间的收入相配比。在会计核算中遵循配比原则,就是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并登记入账,借以计算确定该期的损益。
(10)实际成本原则
  亦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这主要是因为实际成本具有客观性,便于查核;同时实际成本数据的取得和确定也比较容易。坚持实际成本原则能使会计核算资料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企业的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1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应从当期已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的支出;而资本性支出是指为当期、主要是为以后会计期间收入的取得而发生,应由今后若干会计期间的收益来补偿的支出。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区分开来,对于收益性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反映,以正确计算当期经营成果;对于资本性支出应列入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根据其与以后各期收益的关系,将其价值分摊到以后各会计期间,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企业将原本应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计入了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当期资产和收益;反之,则会高估当期资产和收益;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其正确决策的作出。
(12)谨慎性原则
  亦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致虚增账面利润、夸大所有者权益的方法为准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遵循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并处理会计事项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到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预计会发生的损失应计算入账,对于可能产生的收益则不预计入账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有多种表现,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物价上涨情况下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等。当然,遵循这一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本原则,应当按照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加以纠正。
(13)重要性原则
  是指企业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使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避免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出现,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起到突出重点,简化核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请一一举例说明,急~~~明天就要叫作业了
1、客观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可比性: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比较。3、一贯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除非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政策或者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更恰当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4、相...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
1. 会计信息质量衡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需基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强调合法性。- 可比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企业间指标口径一致,便于横向比较。- 一贯性原则:要求前后各期会计方法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变更需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或更恰当反映业务情况。- 相关性原...

会计核算的13个基本原则是哪些
1、真实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3、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要求;4、一致性: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5、可比性: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相互可比;6、及时性;7、清晰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

会计核算的十三项原则
8、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期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该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比如计提累计折旧就是最明显的事例。9、配比原则。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每销售一台产品,对应的必须结转...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有哪些?
会计核算的13项原则是会计领域内确保信息准确、一致和相关的基本准则。首先,客观性或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基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其次,相关性原则强调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帮助他们做出合理判断。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分录和报表清晰易懂,便于用户理解和...

会计13条原则举例
13.重要性原则 解析:配比原则:利润表的项目排列就体现了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在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是待摊和预提的处理 重要性原则:1.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用 2.合并报表中的抵销内容的选择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1.合并报表的编制 2.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谨慎性原则 :1.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会计十三条原则有哪些?
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原则、收支分开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 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基础,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

企业会计记账应遵循的十三项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十三项基本原则阐述如下:(一)真实性 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

会计核算的12项原则是什么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将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1)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

会计核算的12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1. 真实性原则:会计记录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业务,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基础,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要求。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应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 可比性原则:会计指标需保持一致,便于不同会计期间和企业间的比较,确保信息的透明度。4. 一致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