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的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确实是他做的吗? 几种文集中都没有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我有几个版本的吕留良诗文集,都找不到这首诗。请问在那部书中有呢?会不会是后人伪托吕留良的?
网上那些介绍吕留良的资料我都有 请不要贴那些答非所问的东西浪费时间

第1个回答  2010-01-30
吕留良(1629-1683),别名光轮,字用晦,又字庄生,号晚村,别号有耻斋老人、耻翁、吕医山人、南阳布衣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桐乡人,思想家、医学家。

十三岁参加文社“征书社”。明亡后,三哥吕愿良随史可法镇守扬州,他与侄儿吕宣忠一起散财结客,参加太湖义军抗清,吕宣忠兵败遇害,吕留良左股中箭,幸而不死,流亡山中图谋复明。清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免遭仇家迫害,他被迫改名光轮出应科举,后来深以中清朝秀才为耻。后结识黄宗羲等人,相互究治为学处世之道,乃决意摒弃科举之业,专心探讨治乱之源。中年以后,他隐居行医,评选时文,为学尊崇朱熹,处世坚守民族气节。清康熙年间,他誓死拒绝博学鸿儒之荐,削发为僧。他的诗歌振聋发聩,如《绝句》、《耦耕诗》、《画上题诗》等:

绝句
吕留良

十年游侠千金尽,九世怨仇一剑知。
为问门前车马客,还能杯酒忆当时?

耦耕诗
吕留良

谁教失脚下渔水,心迹年年处处违。
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内姓名非。
苟全始终谈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
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

画上题诗
吕留良

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
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
吾今始悟作画意,痛哭流涕有若是。
以今视昔昔犹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画将皋羽西台泪,研入丹青提笔呲。
所以有画无诗文,诗文尽在四字里。
尝谓生逢洪武初,如瞽忽瞳跛可履。
山川开霁故壁完,何处登临不狂喜?

晚年其志弥坚,如《述怀》诗所叙:

述怀
吕留良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吕留良在对明末清初历史的沉痛反思中,形成了他的穷治乱之根源、明学术之得失的启蒙思想。他强调指出,为学做人的第一事,在于立志重节;坚守民族气节,辨明夷夏之别,乃是“域中第一事”。他说:“孔子何以许管仲不死公子纠而事桓公,甚至美为仁者,是实一部春秋之大义也:君臣之义固重,而更有大于此者,所谓大于此者何耶?以其攘夷救中国于被发左衽也。”、“看‘微管仲’句,一部《春秋》大义,尤有大于君臣之伦,为域中第一事者,故管仲可以不死耳。原是论节义之大小,不是重功名也。”虽然吕留良的立志重节、辨明夷夏的社会启蒙思想,导致了他死后被清廷剖棺戮尸、牵连数百人惨死的酷烈遭遇,但他这一思想不仅在清初具有振聩发聋的启蒙作用,而且对弘扬救亡图存意识亦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清末的革命派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的《梅花阁斋规》集中反映了他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提出办学的宗旨是育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他非常重视智育教育,要求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他还推崇“教不严,师之惰”教学理念,从严治教。他还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读书要多思,信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吕留良尝著《东庄医案》一卷,论医生主张严格辨证,反对泥古不化,于立法处方颇有个人创见。又著《医贯注》,对赵献可、张景岳之医论颇有研究与发挥。

清雍正六年(1729年),有腐儒曾静异想天开,以为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后代,就叫学生张熙去策反他。结果当然被捉了关起来,曾静自辩是受了吕留良著作的蛊惑,乃生异心。于是清雍正暴君亲审,吕留良虽死也抛骨示众,著作全毁,牵连之人满门抄斩。曾静、张熙悔过认罪,清廷法外开恩,从宽处理,将曾静供词及忏悔录,集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刊发全国,并让曾静、张熙游说各地,现身说法。主犯赦免,而无辜之人反而族诛,真是荒谬绝伦,徒增暴君罪行耳。传说当时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因在安徽乳娘家中,幸免于难。吕四娘秉性刚强,长大后得知其全家祖孙三代惨遭杀害,悲愤填膺,当即刺破手指,血书“不杀雍正,死不瞑目”八个大字。于是只身北上京城,决心替全家报仇。途中巧逢高僧甘凤池,四娘拜之为师,甘凤池授吕四娘飞檐走壁及刀剑武艺。之后,吕四娘辗转进京,设计潜入乾清宫,刺杀暴君,削其头颅而去。故民间又盛传雍正大葬时只得以金铸头代之,葬于河北易州泰陵地宫。姑且不论传说是否属实,但是这寄托着人民的美好愿望,暴君行径,天人共愤。

吕留良被剖棺戮尸,其子孙或惨死屠刀,或发配宁古塔,后以它事又改发黑龙江。两百年后,清朝覆灭,民国创建,革命党人章太炎赶赴东北寻找吕氏后裔,在齐齐哈尔找到了,“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为‘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屈也。初,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地,无读书识字者。……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至于今,用夏变夷之功亦著矣”,章太炎大喜,即刻回京上书总统府,思想家吕留良一族沉冤得到昭雪,浙江省还颁令吕留良入祀西湖“三贤祠”,一家子孙同时受到褒恤。留良家乡为纪念这位受冤的乡贤,筹资建起“吕公祠”,祠祭这一天好不热闹,吕留良刻像上方高高悬了一块匾牌,白底黑字“重见天日”,所制巾书据留良后人称是他们家太姑母从先祖墓中取得的,显然就是吕四娘在那个风雪之夜和祖父父亲骸骨同时取回的那幅。1988年,浙江桐乡崇福镇重建位于中山公园的吕园内的吕晚村纪念亭,朝北亭檐梁条上“吕晚村纪念亭”亭名,由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所书,亭子正中基座上竖有纪念石碑,碑的正面刻“先贤吕晚村先生纪念碑”,由蔡元培亲笔题写并撰联“为民族争存,碎尸无憾;以文章报国,没世勿谖。
第2个回答  2013-04-17
吕留良(1629年至1683年),明,清代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文人批评家,出版商。也被称为晕,光伦,字壮族学生,字暗,夜村,别名耻翁,南阳布衣,卢医山人,晚年为僧,阻力的名称,字不昧号老人何求。浙江崇德县(市,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顺治年间,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候选人后隐居。康熙拒绝郑满族宏博,吃饭,睡觉后。杀1732截面棺材的亡后,其后裔门或杀的尸体,或斩首,或流离失所的奴隶,受害者的严重和残酷的清代文字狱,第一,和他同时代的服从清代唐彬无限促进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部长。梁刘璐著作被毁,现有的“万村吕先生文集”,“东庄诗。”描述淮
吕留良

微风细难吹我,月亮还没有照人。
冰水不能被打破,枯木将在春季。 <a href="http://baike.baidu.com/view/9531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95319.htm

吕留良的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确实是他做的吗? 几种文...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 。吕留良在对明末清初历史的沉痛反思中,形成了他的穷治乱之根源、明学术之得失的启蒙思想。他强调指出,为学做人的第一事,在于立志重节;坚守民族气节,辨明夷夏之别,乃是“域中第一事”。他说:“孔子何以许管仲不死公子纠而...

文明皇后冯氏:明月何尝不照人
清代吕留良有诗:“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反复读“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一句,深觉回味隽永。吕留良家族世代为官,却尝遍亡国失亲之痛,最后被雍正认定为反清逆贼处死,连抄写他诗文的人都一并被牵连。这一句诗尽管写尽心意,却无法映...

雍正与吕四娘
吕四娘是当时大儒吕留良的孙女,(也有说是女儿的)吕留良一向反对满清,其文有云“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其弟子崇奉其说、广为传播,结果被人告发,全家被斩,吕留良还被剖棺戮尸,著作则被焚毁。吕四娘侥幸逃脱,为报家仇,刺杀雍正,取走首级。所以雍正埋得时候只有尸身,头颅是用...

吕留良自题对联
吕留良自题的对联,深具匠心,将古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对联以“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起首,吕氏巧妙地将“文章”二字置前,与孟郊原诗的对仗结构相融合,展现出对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清风与明月在他的对联中各有寓意,上联“清风虽细难吹我”暗喻清朝统治,下联“明月何尝不照人”...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是什...
出自吕留良诗《述怀》,吕留良(1629~1683)清代思想家、医学家。全诗如下: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寒冰不能断流水,枯木也会再逢春。译文如下:清人纵然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我也绝不会屈服于他们!明朝志士及其斗志还时刻伴随着我,激励着我。寒冷的冰块挡不住前进的流水,干枯的树木...

吕留良的自题对联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上下联各暗喻“清”、“明”两王朝。囊无半卷书,惟有虞廷十六字;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明末有两个读书人,在当时都很有名,一个叫倪鸿宝,一个叫吕留良,有一次,倪鸿宝去拜访吕留良,看见他的客厅上挂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虞廷十六字”,指的是《...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请解释
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吕留良曾写过"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类用"清风"来影射清廷,用明月来象征明朝的诗句,致使以后凡无意提及"清风"、"明月"的人都遭大祸。雍正时庶吉土(翰林院学士)徐骏无意在一首诗中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被同僚告发,说成用"...

清风随细难吹我
这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吕留良写的。"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用"清风"来影射清廷,用明月来象征明朝的诗句,致使以后凡无意提及"清风"、"明月"的人都遭大祸。雍正时庶吉土(翰林院学士)徐骏无意在一首诗中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被同僚告发,说成用"...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什么意思??
这是明末清初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吕留良写的。"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用"清风"来影射清廷,用明月来象征明朝的诗句,致使以后凡无意提及"清风"、"明月"的人都遭大祸。雍正时庶吉土(翰林院学士)徐骏无意在一首诗中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两句,被同僚告发,说成用"...

述怀作品简析
吕留良的这首诗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朝廷的深刻寓意。"清风虽细难吹我",这里的"清"暗指清朝,诗人表达了即使清朝势力再强大,也无法动摇他的决心,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可见一斑。"明月何尝不照人","明"则代表明朝,意味着诗人并未忘记明朝的志士和他们不屈的精神,这成为他前行的动力源泉。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