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所引观点最好有相应的史书记录。

战国初期,各国图强,纷纷进行改革,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韩国的申不害等先后倡导主持改革,这是软件上的压力。加之赵国地处列强包围之中,西有秦、东有齐、北有燕、南有魏,还有中山国深入腹地,这些国家对赵虎视眈眈,而且还有东胡、娄烦等少数民族在西北边,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战争屡有发生,光修鱼之战,秦便斩赵军八万,燕与中山也经常大规模入侵,可谓危机四伏。因此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改革,简单地说,就是使军民穿上胡服以便骑射。关于此事,《内蒙访古》有提,“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时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这可以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鼻祖。最为难得的是各国改革都是谋士首先提出,只有“胡服骑射”是诸侯王亲自提出与贯彻。

“胡服骑射”后来成功实施且取得实质性效果,便是使赵招募与建立强大骑兵,出兵消灭中山国,扩地东胡,使赵国领土达到顶点,在诸侯中地位大升。这是意义其一。其二,促进民族融合。此也是赵武灵王的既定方针,《史记·赵世家》中他说:“昔有舜舞有苗而有苗服,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前半句意思是舜舞有苗族因素而使苗人服,禹袒对裸国而使裸国化。表明他有利用胡服以教化胡人,吸引胡人加入赵国文化圈的目的。“胡服骑射”取得成效后,齐楚等国纷纷效仿,使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缩短与中原人民的心理距离(当时少数民族在中原人面前有民族自卑感),加快各民族融合过程,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秦统一各民族的思想准备。胡服骑射因此也成为战国时期与商鞅变法齐名的重大变革事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
(1)对赵国军队的影响
“胡服骑射”前的赵军,以步兵和车兵为主,官兵的衣服都是根据步战和车战的要求而做,基本类似于平民的短打;用在骑兵上,则显得不太适合作战,在与胡人骑兵的交战中往往处于劣势。相反,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灵活方便。因此,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齐、秦、魏等国,损兵折将,不得不忍辱割地,甚至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赵武灵王认识到:赵国被动挨打,并非赵国国弱民衰,而是在于军队军装不适于骑兵和车战的作战形式。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弘扬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伟业,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只有学习诸胡的长处,以骑兵对抗骑兵,才能增强赵国军事力量,彻底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宽袖长袍的服装为短衣紧袖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武灵王19年)年开始实行“胡服骑射”,推行服制改革。其步骤是首先要求朝中官员改装,此后“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又命将军、大夫、适子、戍吏皆貂服”(《竹书纪年》)。
自此以后,赵军改穿胡服。“胡服”的具体式样史载不详,只能从间接途径了解。汉人所刻画的匈奴人肖像,具有如下特征:身材矮小,粗壮,头圆而硕大,脸宽,颧高,鼻翼撇开,眉毛浓重,眼睛凸出,如杏仁一般,目光灵动有神;上唇须稠密,除了在颔上的一簇硬毛外没有胡子,耳上戴穿孔的长耳环。除了头顶上留有一束头发之外,头一般是剃光的。他们穿着宽大的、两旁开口、长到下腿的袍子,腰带的两端垂在前面。因为天冷,他们的袖口紧紧地密封在手腕上。他们肩上披着一条毛皮的短围巾,头上戴着皮帽子,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紧紧地系住。弓袋系在腰带上,垂在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在胸前,箭尾朝右边。汉代距战国为时不远,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与此相近,是穿窄袖短衣、长裤,脚登皮靴,腰系皮带,戴有貂尾蝉蚊装饰的武冠,束金钩。赵国所推行的胡服,文献资料称其为“貂服”。“貂服”,据清代学者全祖望研究,当为貉服之误,北方豸种曰貉,用貉之皮毛制作的衣服称为貉服。
(2)对中原服饰的影响
首先,改进了军队的服装装备。窄袖交领右衽的服装,在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胡服的推广,它不仅直接为赵国赢得了赫赫武功,而且对军队历史的发展演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创了我国古代骑兵史上的新纪元,从此我国军事史中除车兵、步兵和舟兵外,出现了骑兵这一崭新的兵种。同时,它也改进了军队的服饰装备,便利了作战。

其次,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使“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服饰,具有防寒保暖、遮羞的实用功能及显美功能,也有身份标示功能,“胡服骑射”前的华夏族服饰,既是每个人身份高低的标志,也是夷夏不同民族身份的标志。在“胡服骑射”以前,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饰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胡服骑射”之“胡服”首先是为便“骑射”,也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劳动与其他社会活动,这就强化了服饰的实用功能,同时,因其打破了服饰的民族界限,弱化了身份界限,使君臣、官民服饰的差别大大减小,自然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
自此以后,“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汉族居民不断吸取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来丰富自己的服饰文化。赵武灵王虽并没有强制百姓改穿胡服,只在官吏、军队中强制推行,但上行下效,自古皆然,加上胡服的便利性,赵国百姓纷纷效仿。貉服、胡服之冠、爪牙帽子、带钩等胡人风格的服饰开始在赵国百姓中流行。汉代,穿开裆的裤子,外罩以裳或深衣。裤子显然来源于胡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
(3)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施促进了各地区,尤其是中原汉族与边地各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汉人因为胡服劳作方便而穿上胡人的服饰,胡人因汉人的服饰飘逸而穿上汉人的服饰。“胡服骑射”导致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融合,也缩短了赵人、胡人心理上的胡、汉差异。从而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此外,胡服骑射也促进了武艺的发展:“骑兵的发展,促使了骑技和骑射技能的发展,加快了武艺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的进程。”
第2个回答  2010-01-14
“胡服骑射”实质是一场军事改革。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其次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同时“胡服骑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服饰革命,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5-05-24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令赵军战斗力大大提升,而后为赵国开辟疆土何止千里,使得赵国成为当时七国之中,唯一能于秦相抗衡的强国。赵国这才
赵武灵王为何谥号中有一个“灵”字?
第4个回答  2010-01-14
百科解释得很详细,我就不复制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34601.htm?fr=ala0_1_1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综上所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是军事改革和社会变革的结合,其意义在于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觉醒和民族融合的过程。这次改革不仅对赵国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胡服骑射的实施展示了赵武灵王的远见卓识和改革精神,是战国时期重要的一次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面对列强环伺的险恶环境,赵国急需提升军事实力以自保。武灵王的决策,简单来说,就是推行胡服以适应骑射作战,这不仅是军事技术的引进,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理念的先驱。改革初期,赵国贵族阶层对此反应强烈,但武...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
“胡服骑射”后来成功实施且取得实质性效果,便是使赵招募与建立强大骑兵,出兵消灭中山国,扩地东胡,使赵国领土达到顶点,在诸侯中地位大升。这是意义其一。其二,促进民族融合。此也是赵武灵王的既定方针,《史记·赵世家》中他说:“昔有舜舞有苗而有苗服,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有什么意义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历史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今天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赵氏,名...

赵灵王胡服骑射有何历史意义
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言论表现赵武灵王注重实用、勇于改革的形象;2、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 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胡服骑射历史意义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其历史意义远远超过了商鞅变法,梁启超将其比作“赵之大彼得”,甚至赞誉为“黄帝之后第一伟人”。赵武灵王的军事革新,使骑兵成为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取代了笨重的车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古代战争的样式。战国时期的赵国,地处胡人和华夏民族交汇处,频繁接触游牧习俗。赵武灵王认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什么实行这个制度
为了强化赵国军队的战力,尤其是骑兵部队。胡服以后,赵军军力大增,使匈奴不敢来范

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中山国经过征战知道了要修筑长城已固国土,赵国的赵武灵王也知道要想些办法,于是,便有了上衣下裤的胡服在赵国的实行,赵武灵王让将士们先省去了困扰、束缚自身行动的服装,然后哦再穿着好动作的胡服骑射,这一个简单的举动竟真的让军事力量上升了不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赵武灵王和阴姬的故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作品的历史文化意义
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在变革中展现出的智慧,为我们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启示。在面对变革时,他的决断和执行力,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是一次军事战术的革新,更是一次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其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在于,它推动了赵国军事制度的变革,增强了赵国的军事实力,为赵国在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首先,胡服骑射中的胡服是一种适合骑兵作战的服饰,它改变了战国时期中原各国普遍采用的宽大长袍,使骑兵行动更为便捷。这种服饰的变革有利于骑兵的快速反应和机动作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