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如题所述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你的无奈,我不明白,所以不懂忍耐】

这首歌开头部分适合方红,或许整首歌唱的都是她,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他的父亲是清廷的将军,抗击八国联军,反而被革职通缉,流落到香港,成了戏班班主。他支持革命,希望早日摘下扣在自己和弟兄们头上的“叛军”的帽子。但这一切,方红不明白,她只知道父亲又要跑。“这次跑,是为了能回家,再也不跑了。”“这句话你说了多少遍,你骗人!”她这样喊。然后,转身离开,甚至扯破了被父亲拉住的袖子。

【蛮不讲理的小孩,对你的伤害,直到你离开了我才明白】

他的父亲曾对弟兄们说:“四天以后,我们把命都拼了!”“好!”可他们还是没等到那一天:杀手从天而降,父亲将她打晕后从窗子放到楼下,当她醒来时,所有人都被杀死,当然也包括她的父亲。她跪在父亲的尸体旁边,拉着父亲的手,哭了。那个倔强的,带有男孩子性格的方红,此刻哭得那样悲伤。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理解,反正,到最后,她决定:“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什么大爱,什么时代,我弄不明白】

这是《十月围城》中多数人的写照,他们不明白,何谓民主,何谓革命,甚至不知道拼上性命是为了谁,只是因为心中简单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是最让人感动的那部分:

明天想请你保护一个人。

—打洋人么?

—打坏人。

—好!

他兴奋地一拍花架,花架顿时断成了两截,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他是个卖臭豆腐的小贩,阿四一直叫他“臭豆腐”。从一只手拎走好几袋米,倒在街边叫卖臭豆腐,再到给方红讲一个不好笑的笑话,每一次出现,都会引人发笑。可当他被杀手不知刺了多少刀后,咬着树枝,支撑着来救陷入绝境的众人时;当他对叫着“臭豆腐”的阿四,大喊“我叫王复明,王复明”时;当他与杀手同归于尽时,没有人笑得出来。

他是一个被少林寺逐出的武僧,一个天真的大个子。他在答应李玉堂后,小声对阿四说:“其实我从没真正打过一架。”他始终相信:“明天打完以后,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少林寺了。”话语中透出的兴奋与期待,让人心痛。

他的生命还是定格在了那个“明天”,“打坏人”让他拼上了性命。但我们记住了:那个卖臭豆腐的小贩,那个被逐出少林寺的武僧,他叫王复明。

—阿四,你知道明天要保护的人是谁吗?

—(摇头)只要老板高兴就好了。

他是一个车夫,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我不会忘记,他在路过“大有记”是,看着店里的阿纯,轻轻拨动车铃;我不会忘记,他在李玉堂答应为他提亲后,一边跑一边大呼“老板万岁”;我不会忘记,他给阿纯的卡片上,贴着从报上剪下的字:“过了明天,我取你”;我也不会忘记,他死死拖住阎孝国,无论受到怎样的击打,绝不松手;我更不会忘记,他被阎孝国扭断脖子,倒在地上,血,染红了绣着“纯”字的手巾。

直到最后,当荧幕上打出“邓四弟”,我才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许这也不是他的本名。但是,那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阿四,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阿四,为什么走得那样快,过了明天,你还要“取”阿纯呢!

阿四······

—如果你明天肯去,我会告诉她,他的父亲叫沈重阳。

就为了这句话,就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去了,就算有去无回。

他是个赌徒,一个落魄警察,为了钱,他可以放弃尊严,卑躬屈膝,为清廷杀手服务。但是,当他看到女儿无邪的笑脸,他醒了,他不能让女儿有一个没有尊严的赌徒父亲!于是——一拳,两拳,三拳······他打死了侮辱自己的人,找回了尊严。

他杀死了清廷凶悍的杀手,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撞向阎孝国胯下那匹飞奔的马。最后一刻,他一定是笑的:他的女儿,终会为他骄傲。

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女儿落下的娃娃,或许正在女儿手中,他,却已不在······

—为了一个女人,值吗?

—为了明天的事,值吗?

个人认为这是片中最经典的对白:谁都没有回答,心中却已知晓答案——值得。

他是一个乞丐,每日躺在大烟馆门口,伸手接住阿四扔来的大洋,转身进了大烟馆。谁能了解,这样不堪的外表下,是怎样的痛苦。

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爱上了父亲的女人。“老父气死了,女人也在我面前了结了自己,我败光了家业,每日惩罚自己。”他这样说着,流下了泪。

当李玉堂为他赎回传家之宝铁扇,并请他去保护一个人时,他什么也没问,只是说:“把我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你不想知道你保护的是谁吗?”李玉堂问。他没有回答,却问:“爱一个人,有错吗?”话语里,透着伤感。

觉得他是求死,他想要一个理由解脱,所以,那一夜,他对李玉堂说:“明天,郁白就解脱了。”郁白,这就是他的名字,带着些书卷气,和几分哀伤。

洗去满身污垢,一袭黑色长袍,手执铁扇,傲然站在阶前,他不再是乞丐,仍是当年那个十七岁就夺了武状元的刘公子。一人一扇,他就是最后的堡垒。铁扇飞舞,衣袂飘摇,出手便击退了杀手的第一轮进攻。站在栏杆上,居高临下地看着阶前的杀手,令杀手一时不敢上前。

然而,面前是数十杀手,任他如何英勇,还是难以抵挡,于是——夺命的铁钩一次次刺入他的身体,无数铁链将他死死困住。可他明白:遍体鳞伤也好,力气耗尽也罢,他必须坚持十五分钟。他就这样苦苦支撑,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

他终于倒下了,与此同时,阎孝国也踏上了石阶。此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就算不出手,也不会有人怪罪:人已经离开,他也无力再战,观后感《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但是——铁扇展开,他拿着阎孝国被削下的辫子倚在栏杆上,平静地看着阎孝国怒吼着冲过来。阎孝国明明无心杀他(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他却割下阎孝国那根象征清国臣子的辫子来激怒他,是为了求死,还是为了拖延时间,抑或两者皆有?

不管为什么,他确实这样做了,结局便已注定:钢刀出鞘,闪着死亡的寒光,刺入他的身体。他倒下时,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站在阶上,望着他。

他露出释然的笑容,闭上了眼睛。

刘公子,现在,你解脱了。

—过了明天,所有人都会知道:李玉堂是个大骗子!

他是“金利源”的老板,是这次行动的组织者。开始,他并不知道“革命”的含义,大概到最后也不明白。他在陈少白兴奋地大谈孙文来港后,冷冷地问:“要多少?”;他坚持“只出钱不出力”,在发现儿子在街头散发传单后,怒气冲冲地质问陈少白;他在报馆大声说:“我到这把年纪,是不是革命党无所谓,但我儿子绝对不能是!”

他组织保护孙文的行动,仅仅是为了完成陈少白的嘱托,他在动员大家时,也只会重复陈少白的话。听他结结巴巴地重复,我笑了,但他对众人说的那句“谢了”,却让我挤不出一丝笑容:这次行动结果如何,我想他最清楚,这也正是他痛苦的原因——他清楚,可他们不清楚,阿四、王复明、方红······他们都不清楚!他觉得自己骗了他们,把他们拉进了这次可以说必死的行动。

他为骗了他们而痛苦,却不知,他也被骗了······

是啊,他被骗了,他以为他保护的是孙文,却不知,车里坐的是孙文的替身——他深爱的儿子。

他爱自己的儿子,就算是忙于准备行动,也不忘提醒儿子:“这两天街上不太平,你就别出门了。”儿子笑着答应了,他的心也放了下来。可是,他看到,坐上黄包车的,不是孙文,却是儿子。他不顾一切地追赶,到最后,只看到儿子的尸体。他抱着儿子,哭着说:“告诉你不要出门,你不听话。”他看了瘫在一边的陈少白一眼,眼里满是失去一切的绝望,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行动成功了,孙文安全离港,但这对他已毫无意义,他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

【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昨天的不满,现在换成开阔】

作为义士中唯一的女性,方红从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过了明天,我就带我爹回家,那也不去了。”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凶狠的杀手,怎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能对付得了的。她也许也明白,但为了爹手中的那根断指,她毅然加入,父亲的死让她迅速成长,无论结果如何,她义无反顾。

战斗中,她发现了仇人,穷追不舍,直到——

一根九节鞭,将门拴住,她顶在门上,将点燃的炸药和杀手关在门里。大叫一声“别过来”后,她轻声说:“爹,女儿不孝”。一声巨响,她和她那未实现的“回家”的愿望,顿时灰飞烟灭。

红儿,莫说不孝,你一为父报仇,你也完成了父亲的使命,你爹不会怪你的。只愿你的魂魄,早日回归故乡。

—阿四,你曾说,一闭上眼,梦到的全是阿纯;我一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

李重光是最后牺牲的义士,一个支持革命的爱国学生。他瞒着父亲,上街散发传单,被父亲发现并要求他回家时,他挣脱父亲的手,大喊:“我不做亡国奴!”;他抽中了作孙文替身的纸签,当陈少白要求重新抽签时,愤怒地大喊:“我不能死,他们能吗?”;面对流着泪阻止他的阿四,他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我活了十七年,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看到这里,我呆住了:只有十七岁,刚刚被耶鲁大学录取,这样一位少年,为什么要将自己的生命,弃在香港的街头,是为了梦想中“中国的明天”吗?

车子从楼梯滑下,阎孝国快步赶来,手中的枪也在颠簸中掉落,他闭上眼,脸上分明还有泪痕,但扬起的嘴角告诉我:他在笑。

重光,你为何而笑,是不是又看到了“中国的明天”?

【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只要为你活过,我就不是粉末】

称他们为“革命义士”有些不准确,说实话,除了重光和陈少白,没人懂得什么叫革命,但他们确确实实为革命献身了。让我有些不平的是,他们为之献身的孙先生,根本不知道为了他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我们记住了:王复明、方红、刘郁白、沈重阳、阿四、李重光······他们虽然只是些小人物,可他们所做的,绝不会像粉末般随风飘散,而是会永远被人们铭记。

【陪着我勇敢踏进了未来】

请原谅我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因为我实在不能面对“未来”两个字,特别是在看到王复明、方红、阿四的结局之后。

整部戏死了那么多人,但真正没有遗憾的,只有刘郁白和阎孝国:刘郁白在死前看到了心爱的女子,从而彻底解脱;阎孝国认为自己杀死了孙文,完成了任务,最后被射杀,倒也从了他“战死沙场”的志向,死而无憾。

可别人不一样,特别是王复明、方红和阿四,他们都期盼着“过了明天”:王复明要回少林寺;方红要带爹回家;阿四要“取”阿纯。但很快,这些心愿就随着他们的生命一起消逝,剩下的,只有遗憾。

王复明、方红、刘郁白、沈重阳、邓四弟、李重光

每个人死时,荧幕上都会打出生卒年和籍贯。生于哪年,是哪里人,我都不记得了,却清楚的记得,所有人都“卒于一九零六年”。

明明对未来充满希望,却一下子没有了未来,是悲伤,却不是绝望,因为——“这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希望”。
【后记】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多,想写点什么,结果一下子写了这么多,自己都有些吃惊。大概是受影响太大,到现在还没完全摆脱,其实,也不愿意摆脱,那种心痛,那种感动。

看过《十月围城》之后,每页,都会梦见——

一条生命铺成的路,一座血染的城。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