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以李鸿章、琦善等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什么主张与英国求和?

如题所述

当时的中国尚不知英国国情如何,还有就是打下去对大清的消耗是很大的,大清的主和大臣不想冒险.而且,英国人没有威胁到清的统治,使朝廷对战争的决策更倾向于主和,大清和列强开战,往往总会先想和的.所以他们主张向英国求和. 还有,李鸿章是在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时才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两次鸦片战争已过,所以李鸿章不可能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的. 李鸿章确实是清朝的替罪羊,要是没有李鸿章的谈判,赔得会更多.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6
怕得罪外国人

...琦善等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什么主张与英国求和?
当时的中国尚不知英国国情如何,还有就是打下去对大清的消耗是很大的,大清的主和大臣不想冒险.而且,英国人没有威胁到清的统治,使朝廷对战争的决策更倾向于主和,大清和列强开战,往往总会先想和的.所以他们主张向英国求和.还有,李鸿章是在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时才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的,当时两次鸦片战争已...

琦善和林则徐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林则徐主张禁烟,对待英国侵略态度强硬,为主战派;而琦善则害怕鸦片战争拖延会造成社会动荡,人民起而反抗清廷的统治,主张答应英国人的条件,向英国屈服,为主和派。

反侵略战争中主战派和主和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主战派:林则徐、魏源;主和派:军机大臣穆彰阿、直隶总督崎善 慈禧执政期间:“主战派”代表:左宗堂、张之洞;主和派代表:李鸿章 抗日:主战派是以李宗仁为首的地方派系,主和派是以何应钦为首的中央派

如何评价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琦善?
(1)琦善擅自允许英国选择“一处地方寄寓泊船”。英军再次攻虎门时,他拒绝发兵,致使虎门失陷。琦善的行为是贪生怕死,不顾国家利益,成为历史的罪人.(2)林则徐则组织广大军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抵抗,进行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成为民族英雄,同时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成为“睁眼看世界第一...

琦善被查抄的家产为何没有收入国库?
博尔济吉特琦善(1786年-1854年),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1840年8月30日,琦善赴天津,1840年9月28日-12月4日期间,奉旨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对于英国人的态度,琦善最初的主张是予以剿灭,但是,当琦善在白河口见英军"船坚炮利",心生畏惧,...

琦善与林则徐
但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愿意积极应对外国侵略的人。因为他本身主政的地方是河北一带,并不直接和英国人接触。以高压手段要求治下百姓上缴鸦片,并不能说明他本身是一个主战派或者是为国为民的好官。此时琦善代表的势力的抬头,对整个帝国来说是个危险信号。但对于英方来说,则是个大大的利好。

求介绍影片《鸦片战争》
本片采用线性叙事,以虎门销烟为引子,以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辩)和外部(中英谈判)角力为架构,全景展现烟片战争的前因和后果,总体来看很传统,但其以宏观视角理性剖析,加上活灵活现的潜台词,呈现出深邃又深刻的思想内涵。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分享 复制链接http:\/\/zhidao...

博尔济吉特·琦善的事件经过
琦善伙同穆彰阿、伊里布等一向与林则徐有过节的朝臣向道光帝夸大英军军力,诬指林则徐允许烟片贩卖后又反悔禁烟,激起英国发动战争,将所有战争责任归咎林则徐身上,主张“罢战言和”,要求进行谈判。八月下旬,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九月初又革林则徐、邓廷桢职,任琦善署两广总督兼海关监督。1840...

晚清签约的条款中,为何独独关于香港没有签约?
而林则徐的两广总督的位,就交由这琦善来接替了,这两广总督乃是满清的封疆大吏之一,乃是广东、广西的最高统治者;这琦善去当两广总督,本来就是去善后的,为的就是英军议和,让英军撤兵;这琦善到广州后,第一件事就是撤走炮台守军,并派广东人鲍鹏去穿鼻洋向英军求和。当时双方草拟一份议和条约,...

鸦片战争时期是什么皇帝当朝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