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确立继承人一事,在当时是件大事,也是让曹操头疼好久的一件事,尤其在立长子曹丕还是三子曹植之间意向不定,犹豫不决,不但让曹丕、曹植焦虑,即便是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也为此颇费心思。当曹操后来征求谋臣贾诩意见时,贾诩开始不说,后来说了一句话,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句抵一万句,促成了曹操当机立断,作出了最后的决定。
《三国志·曹植传》说,曹植十多岁时,读书破成卷,擅长诗歌、词赋、文章。父亲曹操曾经读到曹植的文章,怀疑这么小的他没有这么神的笔,就说儿子啊,你是请人代笔的吗?曹植跪下申诉道,我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父亲不信可以当面试我,何须请人代笔!于是,铜雀台落成后,曹操召诸子上台,让儿子们各自作赋一篇,曹植援笔立成,比任何人都快捷,且写得最好,曹操既惊又喜。后来,曹操每有难题发问,曹植都能对答如流,曹操从此对曹植刮目相看,几度想立曹植为继承人。
曹植传中还说,曹操虽然很喜欢曹植,都已经要不立嫡长子曹丕,而要立这个三儿子为继承人了,但是,曹植文人性格,比较任性,不拘细节,饮酒不知节制,让曹操的喜欢大打折扣。而曹丕在父亲选继承人的过程中,不事张扬,小心谨慎,做事以满足父亲的意愿为原则,曹操边上的人,特别是文臣武将,多替曹丕说话,所以,最后曹操心意已决,将曹丕立为冢子。
才华,加言行,加旁边人的口碑,是曹操决定立谁为继承人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才华是一己之赏,喜欢而已,但要立为继承人,考虑的却是权势的传承,这个占比不会太大;言行,相当重要,掌权者为文武左右之标杆,不能立威于群僚,何能让权力稳固?这个占比不会小;而边上人的话语,则占比更大。为何?权位不是一个人的权位,他是文武凝聚力的表现,掌权者让人信服,则权势更大,掌权者不让人信服,则有倾覆的危险。因此,曹操在确立之前,曾经征求过许多重要幕僚的意见,其中包括崔琰、毛玠,还有贾诩,而贾诩的意见,让曹操直接作了立谁的决定。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说,当时,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曹植为临淄侯,各有让曹操喜欢的地方,也各有党羽。曹植自负其才,颇为放浪。而曹丕年长老成,谦虚谨慎,多次向父亲宠臣贾诩请教自固之道,贾诩让他立德、立志、勤奋、孝悌,曹丕深以为然,从此按此严格约束自己。
后来,曹操问贾诩,该立谁为继承人呢?贾诩“嘿然不对”,默然不答。曹操问,我问你,你怎么不回答?是啊,贾诩为什么不答呢?他是在卖关子,故意引起曹操的注意。于是,贾诩故意惊醒的样子,说,我刚才在想一个问题,因此未答。曹操说你想什么?贾诩说,我想起了袁绍和刘表他们父子。曹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随机确定立曹丕为继承人。
为什么贾诩说起袁绍和刘表,曹操就立马作了决定呢?因为袁绍和刘表二人,都因废长立幼而引起了内部分裂,最后鸡飞蛋打,为曹操所灭,曹操深知他们灭亡的原因,故有恍然大悟的一笑,故有此快速的决定。所以,与其说曹植与曹丕争储是失败于做人立德,不如说失败于长幼次序,因为立曹植为继承人,比立曹丕要危险得多,其原因还不单单是长幼,还有那些身边大臣的认可度。
曹操本想立曹植为太子,最后为何还是向曹丕低头?
所以,与其说曹植与曹丕争储是失败于做人立德,不如说失败于长幼次序,因为立曹植为继承人,比立曹丕要危险得多,其原因还不单单是长幼,还有那些身边大臣的认可度。
为何曹操一生都想让曹植继位,临死前却变卦选择曹丕?
因为曹植书生气太重,饮酒作乐不知节制,多次违反曹操的法令,在委以重任之时却喝的伶仃大醉。所以,曹操对他失去的信心,逐渐疏远,不再重用,之后就立了曹丕为世子,继承了曹操的衣钵。曹植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不能让曹操满意,但是在文学上却有很高的造诣,曹操、曹植、曹丕被后世文人奉为文学界的三曹...
曹操为什么把王位给曹丕?
曹操更喜欢的是曹植,但是最后却舍曹植而取曹丕,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1、曹植才情有余,权谋不足,平时可以滔滔不绝,但是曹植文人习气严重,该有的毛病他都有比如放浪不羁,率性而为;曹丕隐忍,有心计,善于伪装,虽然有些行为是刻意而为但却能做到滴水不漏,权谋机变很像曹操。2、但是朝中大臣大都倾...
曹操当初把曹植当继承人来培养,曹操最后为何把位置传给曹丕?
从这件事情中便可看出,当时曹操对曹植这个儿子是给予厚望的。而曹操也确实曾经有好几次想要将曹植立为太子,不过最后都没有真的做出决定。令曹操几乎要立却又最终没立曹植的原因,主要在于曹植这人虽颇为有才,但是行事作风却太过任性。比如说,曹植曾经无视规定擅自驾车从司马门处疾驰出门。曹操得知这...
曹植才华横溢,在王位的选择上,为何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
但最终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曹植还是败给了曹丕。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曹植文人气息太重,他能做好一个文学家,但很难继承曹操的魏王之位。而且曹植政治能力低下,与曹丕相差甚远。不仅如此曹丕的智囊团大都是持才旷物之辈,而曹丕的智囊团都是实干家,相比之下曹植逊色不少。曹植文人气息太重,他能...
曹操如此偏爱曹植 最后为何还传位给曹丕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最后并没有将大位传给喜欢的儿子曹植,而是传给了资质平庸的儿子曹丕,这又是为什么呢?曹植喝酒误事,和大位失之交臂。最早曹操是把曹植当成接班人来培养的,因为长子曹昂被杀,所以曹操的其他儿子的继承权是均等的,曹操当然要择优录取。可问题是好像有才华的人,都比较喜欢...
曹操最喜欢曹植和曹丕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作继承人
曹操作为伟大的政治家,面对诗歌跟江山,他最终选择可以为自己打下天下的曹丕。曹植虽然才华洋溢,但是在治国方面却不如曹丕雄韬伟略。曹植在曹操面前分析军中事件,把军中事物想得太简单,太过于天真与幼稚,远远没有曹丕成熟稳重。不过曹操当年是有想过把世子的位置传给曹植的,不过被曹丕阻挠了。曹丕...
曹操一生之中都想让曹植继位,为什么临死之际却突然变卦选择曹丕?
那也可以说是搓搓有余了。再加上还有一群忠臣的辅佐,所以把衣钵交给曹丕也不是那么的不靠谱。所以,曹操其实也不算是在临终的时候突然改了主意,他在后期就已经想明白了曹丕的性格比起曹植更加适合继位。而且,因为曹植两次喝酒误事,也算是给了曹丕机会,让他在曹操面前更加受到关注和宠爱。
曹操一生之中都想让曹植继位,为何临死之际却突然变卦选择曹丕?
但是为什么其能在后来成就帝王位,我想曹操大概考虑了以下几点。第一,曹丕比曹植更狠,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要做帝王不够狠,怎么能够在朝堂之上立的了足呢。第二,曹丕长期在朝为官在朝堂之上扎根很深,而且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接手之后也能处理政务的更加得心应手。其三,曹丕背后有人撑腰,曹丕...
曹操一直属意曹植为何最终选了曹丕?
”意思是说曹丕仁孝聪慧,又是长子,当立为继承人,他必以死坚守这个道义。原来,在崔琰看来,曹植虽然在诗歌上很有天赋,但他任性妄为,只知道游戏宴饮,心里并没有天下苍生,显然是非常不合格的继承人。而曹丕不光长年追随曹操平定天下,在军事上很有统兵作战的能力,另外他一直在朝中任副丞相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