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的五个论辩该如何理解尤其是第五

如题所述

第一轮对话中,巴门尼德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对苏格拉底的理念世界进行了挑战。巴门尼德质疑,相是否与分有相的事物“分离”,如相似、一、多等,以及正义、美、善等自在的相是否如此。苏格拉底对此表示认同。接着,巴门尼德进一步追问,关于人、水、火等自然现象的相是否也“分离”于我们,以及卑贱事物如头发、泥土、污垢的相是否存在。苏格拉底对此感到困惑。巴门尼德继续质疑,这些相是否真实存在,还是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

第二轮对话中,巴门尼德继续追问相的存在本质,他提出,相是否完整地存在于每一个分有者当中,或者分有相的事物只是分有相的一部分。苏格拉底以“日子”的例子试图证明整体分有,而巴门尼德通过转换为“帆布”的例子,成功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苏格拉底试图将理念物化、空间化。巴门尼德通过这两个论证,试图揭示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之间的矛盾,指出相并非完整存在于每一个分有者中,而只是部分地被分有。

第三轮对话中,巴门尼德针对相的存在方式提出质疑。他询问,当看到许多大的事物时,我们是否认为它们分有同一个“大”相。苏格拉底认为是这样。巴门尼德随后通过逻辑论证,指出这一观点会导致相的无限多样性,从而否定了相作为单一实体的存在。苏格拉底被迫修正观点,承认相是关于存在的事物的思想。

第四轮对话中,苏格拉底意识到问题所在,将相定义为自然中的“模型”,其他事物通过模仿制造与之相似。但巴门尼德对此提出反驳,认为如果一个事物与模型相似,那么模型也应当与该事物相似,这会导致相的无限生成,进而无法存在。苏格拉底接受了这一论点。

第五轮对话中,巴门尼德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指出形相与分有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分离。他认为,形相既永恒独立,又与生成世界和人类认识相关,这一矛盾导致了形相的不可知性。苏格拉底对此表示认同,但巴门尼德的结论进一步指出,由于神无法认识经验世界,人也无法认识理念世界,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观点引发了苏格拉底的震惊。

理解形相论的关键在于,它揭示了柏拉图对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尽管苏格拉底在早年试图通过类比和比喻解决这一难题,但最终被巴门尼德的论点所反驳。形相论的难题在于如何解释永恒独立的形相与变动不居的分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难题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的五个论辩该如何理解尤其是第五
理解形相论的关键在于,它揭示了柏拉图对理念世界与经验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尽管苏格拉底在早年试图通过类比和比喻解决这一难题,但最终被巴门尼德的论点所反驳。形相论的难题在于如何解释永恒独立的形相与变动不居的分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难题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分有”说?
这五个论辩都使用了揭示矛盾的方法,柏拉图选中巴门尼德作为自己的代言人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矛盾法的创始人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

柏拉图主义评价
柏拉图主义者们对于这一原则的理解五花八门,他们通过各种理论和论证来捍卫这一理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坚定的支持者似乎都倾向于依赖直觉或信仰,而非仅依赖逻辑推理。他们的立场往往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形成对比,后者在《巴门尼德篇》第一部分中预示了一种批判。亚里士多德质疑柏拉图的二元论和众多...

请教一个关于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的问题
《巴门尼德篇》是柏拉图全集中难度颇大的一篇,主要探讨了“柏拉图相论”的思想。然而,直到整篇结束,这个问题(维护“相论”与反对“相论”)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不过,您的问题并未涉及此深度,我将为您梳理一下。在《巴门尼德篇》中,令“相”为A,代表了具有“相”性质的个别事物为B。那么,...

柏拉图政治哲学有哪些特征
识。柏拉图虽然主张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一般的东西即理念,但他并没有完全否认感觉及其对个别事物的反映。正如英国哲学家康福特所指出的:“在通向理念世界之前,知识的真实的对象被发现了。在《泰阿泰德篇》中,柏拉图注意到感觉所显示的瞬息万变的、模糊的现象世界。”(《PLATO,5TheoryofKnowled朗》绪言第12页)这样...

亚里士多德“相”的论证
第三论证 关于第三者。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讲到,“大之相”在和另一些大的事物在一起时又会有第二个同名的“大之相”,如此类推可以无穷后退,得到无数个“大之相”,这就是第三者。亚里士多德在此只提了一句未论证。此问题实际上是普遍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当时的思想家还不能将普遍和...

哲学随笔(二十三)——柏拉图对话录,巴门尼德篇
最后,巴门尼德提出了型不可知论,指出现实世界的事物不是型,这提出了关于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的深奥问题。通过这篇对话录的讨论,我们得以深入理解柏拉图与巴门尼德在哲学上的分歧与思考,以及他们对存在、变化与型的深刻见解。这不仅揭示了古希腊哲学的复杂性和深度,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现实世界与抽象概念之间...

事物是一还是多?《柏拉图全集-巴门尼德篇》
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全集-巴门尼德篇》中质疑芝诺的观点,指出如果事物是多,那么它们既相似又不相似,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巴门尼德主张宇宙是一,芝诺则以此为据提出悖论。苏格拉底强调,两人看似不同的表述(一与非多)实际上指向同一理念,只是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畴。芝诺通过否认事物的“多”来支持“...

《巴门尼德篇》(1)
解释:如果事物是多,即同时具有相似与不相似的特性,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相似的事物不能不相似,不相似的事物也不能相似。因此,事物只能是一,而不能是多。129A-130A中,苏格拉底向芝诺请教,探讨相与相之间的关系。问题:一个事物如何既是多又是单?相与相之间是否存在矛盾?苏格拉底试图理解相与...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被处死?
辩证法似乎是由巴门尼德的弟子芝诺首先系统地加以使用的;在柏拉图对话录的《巴门尼德篇》里,芝诺以这种方法对付了苏格拉底,正如柏拉图在别处说苏格拉底以这种方法对付别人一样。但是我们有种种理由可以设想,苏格拉底使用了并且发展了这种方法。我们已经看到,在苏格拉底被判死刑时,他就快乐地怀想到,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可以继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