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提升学习力的6种办法》中,第5条,我的建议是:
面向未来而学习。
有些人年纪轻轻,动不动就建议学习国学,甚至有些父母,让自己的孩子上私塾,还美其名曰避免现代教育的毒害。国学不是不好,但是如果不是出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或者是兴趣,就不要把国学当成是自己的主要功课了。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对现代社会有一定意义,但这个意义,明显的不如科技、新知识更大。
一位朋友说他们公司学习某位先贤的理论已经两年了,简直不胜其烦。他说现在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年龄越大的人越热衷于这类学习,因为这些东西不再变动,而且会结合人的经验,所以容易营造出一种“年老德隆”的形象。
在学习方面,还是与时俱进更好。
有时候学国学,还不如学英语。
有人表示不同意。
不过不同意的人,并没说清楚原因,这个话题,倒是值得深入说说。
1
学习任何东西,先要搞清楚概念。“什么是什么。”
然而相当部分人,虽然经常谈到“国学”,却并不清楚什么是国学。
关于国学,我比较认同下面的概念: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有些人把国学和儒学混为一谈,有些人提到国学,想到的就是《论语》、《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这两种看法,都是把国学的范围给大大缩小了。
事实上,国学按经、史、子、集来分,简直是浩若烟海,而且百家争鸣,不只是儒学一家。单只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述,就已经非常可观。不能因为自己不知道,就当它们不存在。
在百度百科的“国学”分类部分,其实解释得已经比较详细了。
国学网有列出“280种国学入门必备要目”,这个入门资料整理得算是相当全面了:
http://www.guoxue.com/zt/gxby/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面可不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因为这几本书事实上属于儿童的蒙学,等于是幼儿园读物,而《弟子规》产生于清初,此前并不存在。
所以很多人天天嚷着学习国学经典,结果所学的并不是真正的国学。
2
我不反对学习国学,如果以国学为专业,这当然得学,如果对国学有兴趣,这当然也好。
我本人就是对国学兴趣浓厚的那类。
在280种国学入门要目中,我读过的倒也有些数量,有些是原原本本读过一至几遍的,有些是读过没读完的,我小时候是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长大的,中学就读完了三言两拍等,《红楼梦》是从小到大读过百多遍的书,毕竟是在儒家发源地的曲阜,不谦虚地说,我的国学根底要超过不少人,文言文阅读没有多少障碍,声律也还略懂,律诗、填词至少中规中矩,以前在银行工作时期,业余时间基本上就是读书看电视,常读的书里,《史记》、《资治通鉴》、先秦诸子百家都在其内,也恰恰因为这样,才对“伪国学”深恶痛绝。
兴趣是哪里来的?
兴趣通常不是凭空而生,尤其是国学,假如不是家里有这个氛围,单靠学校课文里学的那点古文,是很难培养起这个兴趣来的,我的兴趣,沿袭自父亲。家里的经史子集,也基本上都是父亲买的。现在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学国学,但自己对国学并没有兴趣,也不了解,那孩子真的会有兴趣?
所以不少人所谓的学习国学,到头来就是简化为《弟子规》等,要求员工或孩子听话、顺从,用一些条条框框来约束住员工或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国学”已经成为工具,不要说谈不上国学精华,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正面意义。
企业宣扬这些也还好理解,毕竟组织模式在不断变革,员工越来越不好管理,企业文化里加进这些所谓国学成分,让员工有统一语言,至少还有利于管理。但是家庭搞这些我是真不理解,亲生父母要求孩子学习弟子规等,是为了孩子好?如果孩子真的听从这些,被教育得乖巧顺从,将来大学毕业了开始工作,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职场,如果处处温良恭让,逆来顺受,能有多大的竞争力?
职场上需要的是狼,而父母却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温顺小绵羊?
据我所了解的,很多企业倡导国学,员工在工作时间是可以按照公司要求学习这些,但很多人内心里也是抵制的,下了班就扔一边去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不胜其烦的政治任务,应应景就行,哪还需要当真呢?
我以前上班的时候,有次公司请一位大学教授来给我们讲《弟子规》,教授带着我们一句句朗诵,他读一句,我们跟一句,这半个多小时也就进去了,我当时心想:“这钱也真是太好赚了??”
让读就读啊,为啥要和领导对着干?反正上完课该干啥干啥,最重要的还是KPI。这玩意儿就算考上100分,我的KPI完不成,公司也不会发我奖金。
不过我离开公司的时候的确是如释重负的,心想再也不用被强迫学这些玩意儿了。
后来听前同事说他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不禁幸灾乐祸,每次见他们都问“你们现在还在学那个啥啥吗?”(一脸坏笑)
3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的功课本来就够繁重,而成人也往往会给自己安排很多的学习内容,对于专业研究者,国学是功课,对于有兴趣的人,国学是精神滋养,学起来不会形成太大负担,但对于这两类以外的人,尤其是被企业或家长安排了学习任务的人,那就不是一般的头疼了。
就算是自己有兴趣学习的人,我也建议先弄懂国学的概念,不要觉得对《三字经》有兴趣就是对国学有兴趣了,这真不是一码事。事实上,学习国学的难度,高过一般人的想像,虽然是中国人的母语,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不亚于英语。
有些学校把《弟子规》列为考试项目,不少家长还抗议,我为这些家长叫好,因为他们不傻。
把《弟子规》误认为国学经典,要求自己孩子学习的父母,不是坏,因为爱孩子的心,他们肯定有,他们只是不懂,只是对国学有误解。
也有些人说读《弟子规》和《了凡四训》等是真的让自己心里平和宁静了,如果这就是他们所要的作用,那也未尝不可,这就和手抄《金刚经》是一样的道理,因为专注而减轻了浮躁——话说,很多人虽然手抄《金刚经》,但其实也并没弄懂经书里说的是什么。如果让他们解释下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们也不见得能够清清楚楚地讲出来。
让人感叹的就是这样:国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点缀,当人们在大谈国学的时候,其实少有人触及内涵。
我有次去深圳大学游逛,在桂庙新村一带看到不少墙画,宣传二十四孝,当时就觉得挺荒谬的。如果学生们真是相信了二十四孝,那就都应该按照父母要求的,让回家赶紧买票,让考公务员赶紧备考,让相亲赶紧点头,让生娃赶紧来俩,倒似乎是皆大欢喜,但是年轻人的自我意志呢?独立呢?
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学习点国学的确也是有些遗憾。
有很多父母缺少国学根底,我建议和孩子一起学习,而不是单纯要求孩子学习。
学的话,可以从《声律启蒙》(推荐原因参见:今天,我还是想推荐《声律启蒙》)、唐诗、宋词、古代散文、《战国策》开始,《战国策》里有很多计谋(是上乘计谋,可不是宫斗戏里的宫心计),可以当故事讲给孩子听。
《史记》也是强烈推荐的,尤其是在学习中国历史的时候,可以对照着一起读。
唐诗、宋词、古代散文等都选择名篇就好,我手里有本早年间买的《历代散文名篇大观》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81057/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这本书我一直带在身边,是我的精神食粮,古文有很多篇都适宜诵读,所以我练习演讲发音的时候也会用到。
对于国学,我也不过是入门而已,我的看法,也难免偏颇狭隘,不过我不管是喜欢还是反对,都会给出理由,对于不同意见,我也不会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味反对,我只是希望,在提出不同意见时,最好是能够也列出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其实不是为了说服我,当你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当父母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他们认为的国学的时候,难道不需要给出理由吗?
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都要是清醒、了解相对全面信息的情况下去做的,而不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也不是连概念都没弄清楚就去学习了。学习应该清醒而坚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昨天从深圳来到北京参加一刻Talks的演讲,临行前去参加了一下大V聚会,因为秋叶大叔正好也来深圳举办新书活动,但当时场地变动有些小麻烦,急得不行,回去路上又焦急,结果又摔伤了,前一次摔的胳膊还没好,这次摔伤了手指和腿。准备从北京回深圳后就趴家里不动了,不再离开家门一公里,下雨天更不外出。
这两天夜里都睡得太少,特别累,今天活动结束后到酒店后先睡了片刻,再起来写文章,今天就写这一篇吧,希望对大家有价值,不会浪费大家的阅读时间。
为什么不建议普通人把国学当成主要功课?
国学不是不好,但是如果不是出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或者是兴趣,就不要把国学当成是自己的主要功课了。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对现代社会有一定意义,但这个意义,明显的不如科技、新知识更大。 一位朋友说他们公司学习某位先贤的理论已经两年了,简直不胜其烦。他说现在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年龄越大的人越热衷于这类学习,因为这...
普通人能上台讲国学吗?
关键是思维的角度,和体系的理解,国学教育可以开智慧。如果国学采用普遍性教育的做法,未必是好事。国学适合有智慧的人。我个人觉得比较偏向于精英教育。
是不是有很多人认为国学《易经》是迷信?
思言学堂易经学习,零基础入门,5天4晚名师易经入门直播课,普通人因为学不懂易学而放弃,聪明的人已经0元试听我们的课程了,从小白到入门,助力人生零基础入门。一旦把易经研究透彻了:你会变得更睿智,更通透,更深刻…立即免费领课。
如何学习国学
更有一些人喜欢研究玄妙之学,以为是脑子灵光,但究其实其基础很薄弱。他们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没有领悟到国学的深理。孔子说,如果他五十岁以后能学易,就能无大过了。可见孔子学易的目的是为了明人生,使自己的修为中少犯过错。孔子如此大的学问,他要象普通人一样学易还不容易,但他学易...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开始喜欢国学了呢?
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开始关注传统文化,是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积极的一面,所以会用更热情和专注认真的心态去把他们学习好,从而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所以学习是一个专业的过程,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和坚持学习,才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也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那...
中国近代的国学大师、百科全书式人物王国维、梁启超为何至今的影响力和...
鲁迅,茅盾是作家,王国维,梁启超是国学家,作家写散文小说,国学家写学术著作,根本不是一个领域的
为什么学国学能让一个孩子聪明?
讲话能力可以代表一个人聪明;讲话的同时也在训练脑神经系统;脑神经系统发达则讲话能力强,常常讲话也可以发展孩子的聪明。我们就运用“学国学”来提升孩子最高的聪明。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这样在脑神经发展的时候就给他最高度的聪明的训练。所以学国学使人聪明。学国学不是一切,但是学国学涵盖一切...
为什么有些人尊崇南怀瑾为国学大师,有些人认为南怀瑾是国学骗子
南怀瑾对国学有一定研究,但不彻底,大师算不上,顶多是个学者。很多人觉得,说怀师是个通家属于夸大其词。甚至说通才不存在,兄弟你可认识列奥纳多达芬奇大爷者乎?这种怀疑思维和方舟子觉得我小时候写不出《三重门》所以韩寒也写不出来,是一样的。你我做为一个普通人,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是有能人...
孔子讲“五十知天命”,为什么不能一概而论?看完涨知识
这当然是我们值得警惕的地方。为什么?因为如果我们误把古人的智慧与经验当成自己的成就,那就意味着倒本为末,不但无法体验开启智慧的过程,而且也很难形成自己的东西,甚至会故步自封,不可一世,误认为自己的一些自以为是的推导能够超越古人智慧的结晶。为什么如此说呢?我们以孔子讲“五十知天命”为例...
从于丹到蒙曼,国学大师沦为文化小丑,沽名钓誉注定不会长久,你同意...
做文明事。于丹老师的言行不一,导致她的形象受损;蒙曼老师对诗词的解读,出现了瑕疵,让她跌落神坛。这样出名的文化人,都能出错,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懂文化,学知识,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是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境界更高。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为了当文化小丑,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