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地震中的孩子走出阴影

需要具体的做法

看看08年那次关于地震后心理辅导采访记录,或许会有所启发:

地点:东环广场A座

时间:2008年5月19日下午

专家:青未了心理咨询创始人安澜先生 青未了心理咨询师杨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512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每个人在心里默默地为灾区的人民在祈福,也许我们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摇篮网作为母婴类垂直门户网站,今天有幸请到心理专家安澜先生和杨岚女士,将就灾后心理干预方面问题为大家做一些讲解。首先欢迎他们的到来。

安澜:摇篮网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青未了心理咨询创始人安澜,今天是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在此我想对在此事件中遇难的朋友致以沉痛的哀悼,对死难的亲人和朋友道一声保重,对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朋友道一声感谢。

杨岚: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青未了心理咨询师杨岚,这次非常感谢摇篮网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大家讨论一下灾后的心理工作,我的很多朋友同时已经奔赴抗灾抢险的第一线,进行最及时的心理疏导。想摇篮网也在尽自己之力为大家做这样一个知识普及的工作。我非常愿意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配合摇篮网,今天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刚才我们和主持人一起默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一些复杂的情感。虽然这些死难者不是我们的家人,但是我和大家一起都感觉到这种深深的痛。

主持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每个人心里都在承受着巨大压力,今天我们主要关注三类人群的心理压力。一、幸存者,二、救援人员,三、普通民众。

一、幸存者的心理压力

主持人:我们首先谈一下幸存者的心理压力。我们都知道在这次灾难中有的人丧失了家园和亲人,也有的人身体因此而残疾。面对这样的情况,幸存者又是怎么样的心理状态?

杨岚:刚才主持人谈到了丧失了家园和亲人的同胞。还有的人身体残疾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还者,遇到了前有未有的心理创伤,比如说一些孩子,虽然在地震刚刚开始的时候被家长成功地抱出来了,但是看到其他人遇难了,还有街上各个地方很悲惨的情境。

我们知道,小孩子心理康复能力是比较弱的,作为家人,还有我们在现场的一些志愿者们,也可以及时的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去观察他的反应。有时会觉得只有看的见摸得着的创伤是需要干预的,其实有一些比较脆弱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创伤会隐藏的比较深需要我们去发现。

主持人:丧失亲人之后通常会出现4个心理反应过程。一、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二、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三、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等;最后一个恢复期:不再做噩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

如果大多数人能经历这样的过程而能自愈,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那么,作为这些丧失亲人的人,是否能有一些自主的方法?请专家给网友介绍一下。

安澜:我来说一下,当我们去理解哀伤的时候,会发现哀伤的情绪后面有一个丧失,当你去丧失一些东西的时候,比如说当我们丧失一个亲人丧失一段感情或者是喜欢的东西没有了,就会有哀伤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即使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会有丧失,也都会有哀伤。

所以针对这样一种情绪,其实古人有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叫做仪式。比如说家人去世之后我们会去哭丧、守灵,这样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这样一种仪式是一种告别,是一个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只有一个结束才会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哀伤的情绪,我们认为我们会多采取一些方式,把我们这样一种情绪表达出来,做一个告别,有一个新的开始。

杨岚:我印象最深的是如果没有前阶段的结束就不会有下一阶段的开始,哀伤有的时候是使人很容易沉溺其中的。

就像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他会不愿去见人,不愿意看到别的孩子。如果他没有走出第一步的话,他会老有这种情绪,我们要鼓励他能够走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牢狱。我有时会想,孩子的生命和大人的生命其实是一种很平等的关系,比如说大人是养育这个孩子的,孩子有他单独的命运,有时候他的父母很少去管他,作为一个人在一生中遇到很多苦,是因为我们不能控制的东西。有的人在说每个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方式去死,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人去想死亡的问题,去为自己的死亡做准备,去想一想,如果我们明天要死了,今天要做一些什么,可能会更对亲人和自己的死亡以接纳的态度去面对。

主持人:这次地震是在下午2点28分,很多孩子还在学校的课堂上,也有很多孩子幸运的存活下来。请杨岚谈一下这些幸存的孩子日后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杨岚:我想谈一下有些幸存的孩子,灾害之后很长时间内经常用游戏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地震的恐惧,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注意去观察这些孩子。

如果说孩子会经常去搭一个金木塔然后去推翻,来重现地震的场景,我们不要去制止。这是他自己进行的一个很好的治愈。在重现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很好地修复自己的伤痕。我们可以去观察他,并且要反复地给他营造安全的环境,尽管地震的场景在他的心目中模拟,但是他可以知道这种是安全的,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主持人:这次可能有很多人失去自己的亲人,他们会有自责的情绪或者是负罪感没有去救自己的亲人,我们如何去减少这种负罪感呢?

安澜:当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的同事去世的时候,而我们还完好无损,我们心中会有一种自责,这个时候我们依旧要强调的是表达自己的哀伤,我们的恐惧,用种种情绪表达出来。

我们自己做得事情,实际上有三件事情,一件事是他能够把他当做上帝的事情,一个是自己的事情一个是他人的事情,我想现场的当事人能够做得只能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能代替他人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们没有责任或者说能力去替别人去做一些事情。

杨岚:失去亲人之后的自责感不仅是在地震灾害中,很多比如说亲人以外死亡病死的情况下人类也很容易出现自责感,灾害中有很多种情绪,这些情绪是相伴而生的,自责感的背后的安澜会提到有恐惧失控无助悲伤什么的,这些情绪是都有的,其实自责的情绪是没有任何逻辑和心理基础的。如果我们作为一个朋友去劝他,去引导他用理性的思考,你是无能为力的,你是无法控制其他人的命运的,你可能无法接受,你如果能够陪伴他听他说并且说这只是暂时的情绪,重新建立起他的信心,这样一种态度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治愈。

主持人:我想请问一下,地震创伤这些情绪会多久影响我们,换句话说作为心理工作者多长时间对他们进行干预是有效果的?

安澜:根据每一个个体的不同,所以造成的创伤和影响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因人而宜。如果对于这个时间说,越早越好。在这个干预的时候,我们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心理测评。我们请杨岚老师讲一下。

杨岚:因为地震的灾害影响的人群是非常多的,他跟我们平时遇到的这种丧失亲人自己生了重病的个人灾难不一样,总的说遇到了巨大的创伤之后,干预要越及时越好。但是地震和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心理健康的人员,他们要进行一个测评和调查,来了解整体的这些灾后幸存者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他们主要的症状是什么,他们最需要那一类的救助?

因为考虑到整个状况,要有一个物资和人员的调配,要有一个轻重缓急的东西。比如心理方面,这次地震灾害我觉得中国的心理卫生人员就已经积极的行动起来了。比以前的灾难反应的要更及时,救助要更多。我相信,随着中国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卫生人员的队伍的壮大会越来越好的。

安澜:我想补充一些,作为我们这样一个经历这场灾难的死难家属也好,我们从心理干预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不要说,想开点,这个没有问题,我们一定不要说这些。因为这样说的话我们只能去促使他的一些状态,我们所得是认认真真去听他的情感,我特别想指出的是我们以往会认为我们用语言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但是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说,语言表达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做心理干预,我们会借助音乐治疗、绘画治疗、沙滩游戏治疗等许许多多的方法,跟当事人把他的当时挤压在心中的情绪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把能量充分的得以流动和宣泄。

二、救援人员的心理压力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这次救援人员主要来自当地的幸存者和从全国甚至全世界陆续赶往四川的专业救援者,这些幸存者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也许他们的孩子亲人还在废墟中,他们的心理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安澜: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咨询师,其实他在救助他人,这些营救人员他在这种长期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我们工作一段时间需要有一个咨询师自己的一个心理工作,我们把它叫做心理督导。这些救援人员当务之急需要做得事情,是当他们工作了一个阶段之后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表达和疏导的工作。

杨岚:的确是这样的,我想作为灾后救援工作的组织者他们广大的救援人员的上级领导要把理念贯彻在行为之中,保护这些救援人员,包括武警、警察、解放军战士、医护人员、以及一些志愿者,也包括我们的心理工作者因为处在这种紧急状态中,救援者很可能因为他坚强的意志和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他的非常敬业的精神,支撑他做超负荷的工作。

我看到在电视的报道中有一些武警战士和医护工作者和一些当地的警察,有的人包括自己失去了亲人的人都是在超负荷的工作,吃饭也吃的非常有限,休息非常少。我有一个同行我看到他写的一句话,如果不能够做好救护人员保护的工作,他们也会成为被救助者。我想这可能是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第二次失误了,所以非常希望这些组织者这些领导们能够去保护好他们的救援者。

主持人: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一样,专业救援者甚至会出现自己的心理崩溃,他们主要的身体反应是疲劳,那他们的主要心理反应会有哪些呢?

安澜:他们这些救援人员长期处在目击状态下,他们最需要的是休息,比如说睡眠和心灵上的休息,能够让他们真正的休息下来。不再处于长期的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

杨岚:我曾经听到有一种说法在战争期间如果一个首长一个军官看到他手下的士兵做得梦已经是重复百天的血淋淋的情景而没有任何的掩饰,他可以认为这个士兵的心理防护可能开始破损了,这样的士兵要及时地去撤换下来。这是一种非常人道的保护,我想我们有一些组织者和领导们也可以去观察和了解一下,看看他的这些救援人员是不是他们做得梦也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那对于这些救援工作者他们会不会出现职业的困扰,出现一种耗竭感,觉得自己的身体的能量被耗尽了,对这一点如何去疏导呢?

杨岚:作为助人的职业、比如警察、教师,即使没有灾难的情况下地他们也会有耗竭感。避免的状态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放松起来,得以休息,还有是轮岗,作为赈灾一线的人员,最好是能够分批去上,能够有一个心理卫生工作者现在到一线一批一批去上岗的。前面的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到了一定的时间之后要被撤换下来回去修养,说到每一批人会有不同—比如说经验老的,心理承受度高的,可以时间长一点,如果是新手,他必须在其他人员辅导之下他带一线的工作时间要有所控制。

主持人: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对所有的救援工作者说一声“辛苦您”,在您工作之际也别忘了照顾好自己。

三、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

主持人:这场灾难不仅带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很多的心理压力,作为我们一般的民众也会出现悲观无助焦虑等情绪,我想请问一下专家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绪呢?

安澜:现代的科技手段不断地进步,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了电视、互联网,所以我们经常说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子一样,所以虽然远隔千里或者万里,当我们看到灾区的那样一种情景,当我们听到灾区人民的那样一种声音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观众一个旁观者,我们已经置身其中,我们一样会感觉到灾区人民的一些情绪。比如说,哀伤、无助、焦虑,我们具体说一下这几种情绪。哀伤是丧失,丧失一个亲人、家园、房子的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就叫做哀伤。所谓的无助这种情绪是说当我们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去表达我们又没有办法能够做一点什么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无助,尤其是这次地震灾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人的这种力量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民对这样一种自然灾害我们几乎做不了什么。好象这个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无助的感觉。至于焦虑我想是当我们不太能够清楚我们的情绪也不太能够去表达我们的情绪,也太知道我们的面临的危险的时候,我们就会有焦虑的表现。

杨岚:我想进一步说一下,有一些大面积的灾难发生之后在我们的同胞经受了一些苦难之后,我们这些身出其外的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见过一个例子,非典之后,有一位老大爷他很难从焦虑中走出来,他每天早晨4点钟被恶梦惊醒。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次地震灾害之后在中国人之间也会有类似的极端反应,这种跟人的极端的恐惧是有关系的,往往是一些人的心理素质很特殊,经历过一些灾难性的事件,有的时候是在老年人中发生的,这些夹杂着对受难者和死亡者的同情,所以我们要关注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发生了,如果你身边有人长时间的焦虑,如果焦虑已经不局限于对地震的恐惧,而范华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这种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你可以去向心理咨询师救助和打一些心理热线去救助。

安澜:我想补充一点,当我们有这样一些悲伤、无助和焦虑情绪之后,如果他的一个程度是在一个非常正常的一个情况下,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再这样一段时间内,都会有这样一种表现的时候,他可能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他的时间和程度超过了一般的人群,也需事情过去半年一年之后我们还会有那样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焦虑和恐惧和悲伤的情绪之后我们就很有必要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求得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样一个灾难其实是一个引子,这个引子把我们人生中原有的情节他本来有,通过这个事件得以呈现和表达,当他表达非常强烈的时候,超过正常人群的范围之内的时候,我想大家及时求得专业人士的帮助。

主持人: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下,如果半年以后还出现悲伤、恐惧、无助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希望能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对自己进行及时的疏导。我们有没有一些简便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普通的民众呢?

安澜: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寻找适合他的方式,比如我今天来到摇篮网在楼下去等主持人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人在花园里谈论这个事情,当我们和朋友去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就是表达对我们做得很好的帮助。不要留在心理要表达出来。这本身是一种治疗和释放。

主持人:有情绪反应的时候,必然连带有身体的反应,面对这个大的灾难我们有哪些身体反应呢?请两位老师谈一下。

安澜:亲身或者间接经历这场大灾难之后我们差不多每个深都会有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比如说我们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胃口不好,或者说头痛胃痛,这都是我们经历这场灾难之后躯体的反应,这个时候如果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话比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这样一个人群怎样让我们的身体得以康复,我想首先是去放松。如何放松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方式比如说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在周末的时候去郊游、爬山。达到一个放松的目的。在你之上我们可以吃一些放松清淡的食物,比如说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杨岚:像安澜说的,古代的民众在这场灾年面前每天要耳闻目染引发他情绪的新闻,大家谈的是这些话题,结果这几天之后有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是非常强的人就会出现一些非常焦虑的症状,焦虑的症状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就像安澜说的,去做一些运动和让自己放松的动作,而不是长期处于紧张和躁动的状态这个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整个社会和国家也是希望大家能够让自己的心平复下来,能够接受这个事实,不要长期处于躁动的状态,毕竟我们有那么多工作和生活要做,我们人生还是有非常长的路要去走。这个时候停下来,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心,认识到这些焦虑的症状他背后的意义也就好了。

主持人:据有资料表明,当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日后患神经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疾病比例高于正常人的三到五倍。很多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每到“7·28”便会触景伤情等,还有,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看来地震创伤对人的身心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具体的表现是那些方面,我们作为普通人能观察到的?

安澜:刚才的例子非常好,这说明了一个心理的变化,地震过去了那么久,但是还会给人的心理造成那么大的影响,这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有一个情绪的时候,就是一种能量,而这种能量他需要及时的得以表达和释放。当这个能量不足以得到及时的表达和释放的时候,他就会滞留在我们的心理甚至我们的身体里,所以当我们去评判是不是受到这样一种创伤影响它的一个非常主要的标准是看待这个人和以往比较他是不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比如说以前他很外向,结果事件之后,他变得很内向不爱说话了。这是有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想那样一个事件对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那现在目前心理工作者毕竟还是有限的,我们作为他的朋友、亲人如何能够更有效地缓解他的情绪?

杨岚:对于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讲,他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每个真的心是相通的,如果你以一个接纳的态度去面对他的时候,而不是去评判他,这个时候你去接纳他的时候,你的心理信息也会传递给他,让他能够把能量表达出来,我们建议当你遇到这样一个灾难的幸存者和你首先要眼睛看着他的眼睛,向他传递一个温暖,去倾听他,允许他表达自己的一些负面的情绪,甚至是愤怒的情绪。这个信息他是能接受的到的,另外我们对环境有一个要求,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而不是一个匆匆忙忙的,这个环境最好是一个封闭的,还有一点我们比较建议你去主动地去接近他,有一些灾难的幸存者他会变得比较孤僻,很多人是灾难的幸存者大家觉得彼此彼此。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为什么要主动去求助呢?所以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人你可以主动去接近他跟他说话,看他的眼睛,甚至握着他的手,把关系建立起来,然后去引导他说灾难事件经历的事情,鼓励他情绪的表达并且接纳他情绪的表达。

主持人:刚才专家提到了一个次能量,某种定义下能量是一个正面的东西,身体有各种能量可以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看专家讲的能量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负面情绪?

安澜:是这样的,我们为什么叫他负面情绪,比如这样一个人,他再这样一个过程中会变得很坚强,我们想坚强并一是一个人的常态,我们有的时候坚强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软弱。

杨岚:能量如同水一样,水用好了是有利的,用不好是有害的。可以这样去理解能量。如果瘀积了很可能会发臭了。很可能去反面。

主持人:我们每个人在身体中存在两种能量的。一种正面的,一种负面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些幸存者他们可能会用自己身体有效的正面的能量去低制负面的能量。如果不靠外力,可以自己抵御吗?

安澜:我在来的路上也再想,家园没有了可以去重建。作为我自己在工作中也有困难,但是比起他们的小了很多。我想悲痛也是一种力量,化悲痛为力量是一个口号,但是其实不是,他是一个心理学的转换,悲伤的时候是很有利的,我们需要这种力量去转化,用在我们的生产建设和重建家园上。

主持人:看来化悲痛为力量不仅仅是一个空的口号,还是很有科学的基础的。

杨岚:悲痛,我们不给一个很好的方式去转换,它也有可能不断地蚕食我们的集体,一个人经历了创伤上的事件。比如说一个老人失去了老伴,他会沉溺于自责和会后的情绪中,慢慢的他自己的情绪也垮了,他的生命期会缩短,我们在想怎么样把这个能量转化为积极的一面,我听到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幸存的孩子,他在被救起来的时候只有11、12岁,当时解放军把他救起来了,他在地震的过程中,失去了亲人,后来他把这种悲痛的能量转化为他上进的一种动力,他一定要找一个方式,他不会像我们正常人一样,他一定要给能量找一个出口,他后来去当兵了,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高中毕业生他训练了自己的职业道路,这是坚强的意志的体现,他也很有成就,成为了一个作家和心理学家。

主持人:刚才听了两位老师讲解,我这里有一个新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人在这次灾难中都能得到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救助,我们作为陪伴者应该具备和学习那些与幸存者交流的技巧呢?

安澜:我感觉首先是我们抱着一个平静的心和这些当事人去交流,许多时候我们把他当作一个遇难者,受害者或者是一个弱势群体。这样我们就会有时候会强化这样一种无助感。当我们把他当成一个平等和正常的人判断的时候,这种影响就会变的小,也能帮助这些人能够尽快地同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杨岚:是的,安澜说到的不是我想到自我价值感,有的人在灾难中伤残了,这个时候很可能会感到不适应,不能够接纳自己现在身体的状况,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会自卑。有的人在唐山大地震之后终生不结婚,他无法克服自卑状态,我们为旁人这时候要给他体现自我价值感的机会,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需要。

没有什么比给别人一个饭碗更重要的了,现在有人在呼吁,给他们灾后就业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如果他在灾后尽管身体有一些伤残,但是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能够自己养活自己,看到别人需要自己,这个时候对他的心理康复是非常有意义的。

安澜:我们需要用一颗平常和平等的心去看待我们的这些遇难的朋友。尽量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

主持人:非常感谢安澜,非常感谢杨岚!能来到摇篮网给大家做这期节目。

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灾难救助过程被称作第二度灾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灾难做点什么。哪怕是帮助你身边一个人排解不良的情绪。哪怕是传播你知道的心理干预知识。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希望经历灾难的人们相信,每个人都在跟你们心手相联!谢谢大家!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给孩子安全感,多陪陪他,先不要参与激烈的活动,让他先适应一种新的环境。
2.
做心理疏导,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上。
3.
带孩子去一些对孩子生活与未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让孩子对未来充满追求与希望给孩子安全感,多陪陪他,先不要参与激烈的活动,让他先适应一种新的环境。
2.
做心理疏导,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上。
3.
带孩子去一些对孩子生活与未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让孩子对未来充满追求与希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我也是地震中的孩子
这个其实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什么阴影了
你得给地震中的孩子换一个好点的生活场景
不要让他每天面临废墟
你得给他讲一些故事
总之你对他说任何话不要提地震两个字

参考资料:地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0
第一、给孩子安全感,多陪陪他,先不要参与激烈的活动,让他先适应一种新的环境。
第二、做心理疏导,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上。
第三、带孩子去一些对孩子生活与未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地方,让孩子对未来充满追求与希望。
第4个回答  2020-12-08
家园不再孩子的心经历"六重天"

灾难过后可能会造成一定时期内孩子行为的异常。有的人会拒绝说话、不与人交往、逃避问题有的人痛哭有的人则是依赖他人……

一个灾难突然发生以后孩子的脑子乱了一片空白。这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有的人持续几分钟有的人可能持续半个小时。接下来孩子心理可能会就进入了否认期。他们把自己包裹起来不相信眼前的废墟曾经是他们的家园不相信昨日的父母已经远走天堂。他们非常紧张焦虑但是又觉得不可能不愿意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这个时候重点主要是处理孩子的情绪而不是要告诉孩子要面对现实之类的话。接下来孩子可能进入情绪低落的抑郁期不爱说话看不见生活的色彩和希望。然后孩子会被动无奈地接受无家的事实进入承认期。这个时期要让孩子从被动转为主动接受并且适应现实重新开始学习、生活。

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孩子?

创伤后心理应激障碍是在一个重大的灾难面前人们出现的心理反应例如哭、悲恸。反应包括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在心理辅导这一块我们想怎么在灾难后帮助他们走出阴影。谈到小孩问题主要是睡眠问题 比如说睡不着觉怎么办?我们可以给孩子做催眠使他在环境里放松缓解他焦虑紧张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在灾难后残疾的孩子要更多的关怀。首先要陪伴孩子不要问孩子过多的问题让孩子有安全感。第二 以孩子能够接受的孩子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第三通过一些放松的方式心理暗示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情绪。第四还要组织一些活动。这个时期活动对于突然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摸摸孩子抱抱孩子给孩子一点安全感和温暖。第五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情绪认同、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在舒缓孩子的情绪以后在慢慢告诉孩子发生的事情和如何面对与安排以后的生活。

1/2页
余震不断灾区孩子该怎么办?

余震不断迫使孩子不断地去回忆这场灾难的现场使得他们害怕、缺乏安全感这对于孩子走出阴影没有帮助。如果有条件的话让孩子呆在没有地震的地方对恢复孩子的心理更有帮助。对于刚逃离灾难的孩子不要急于打开孩子的防御机制而是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后再进行干预。

...2008年汶川大地震新闻播出的惨烈图片,孩子刺激很大,到现在还是不...
我个人觉得要让孩子摆脱这种恐惧,可以给他看一些汶川现在的照片,告诉他现在的汶川很美,小朋友们过得比以前还要开心之类的,让她打破这种恐惧和特定事物之间的心理链接。或者带他去汶川看看,告诉他可怕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切都变得美好了。最好不要直接说不要怕之类的话,这种话往往是徒劳的,反而更...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灾后余生的中小学生们,有些至今还难以走出...
答案提示: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自我暗示法、合理宣泄法。

如何帮助地震中的孩子走出阴影
- 可以通过和朋友交流、放松、进行运动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如果半年后还出现负面情绪,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专家建议,面对灾难,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和平等的心,尽量用正常的方式看待幸存者,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灾难做点什么,哪怕是帮助你身边一个人排...

“汶川大地震”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里困境(在心理学上)
应该靠心理疏导来完成.地震阴影肯定是会有的,一方面国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及时地安排这项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各届在各方面也应该注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和心理都不是十分成熟,必免在媒体传播或大众场面给他们特别的字眼,也许内心的创伤的愈合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希望社会上给予他们足够...

地震后如何让失去家人的人快速走出阴影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陪在她身边。把她当自己的亲人看待,让她们感受到亲人的温暖。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她内心失去家人的那种无助和孤独。告诉她死去的家人,希望你能够在离开她们的情况下坚强、快乐的活下去。通常情况下,国家会安排心理医生到地震灾区,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灾民工作心理辅导的。所以...

震后如何帮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回答:原本是一场无情的灾难,却让我们看到了人间处处有真情。全国上下我们都能看到一种信念在传递,爱还在,我们还在,希望就在。地震固然可怕,但它带给我们的心理阴影却是更加的可怕。我们应该及时从悲悯中醒来,重建我们的家园,当然还有我们的精神家园……地震给少儿的心理伤害是最大的。那么,如何进行地震灾害后...

如何帮助地震中的孩子走出阴影
如果说孩子会经常去搭一个金木塔然后去推翻,来重现地震的场景,我们不要去制止。这是他自己进行的一个很好的治愈。在重现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很好地修复自己的伤痕。我们可以去观察他,并且要反复地给他营造安全的环境,尽管地震的场景在他的心目中模拟,但是他可以知道这种是安全的,也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主持人:这次可能...

震后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里阴影
”10. 不要对他所经历过事情充满好奇,即使我们很爱这个孩子,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这是二度伤害。以上就是倍领安全小编为您介绍震后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心里阴影的内容,本网儿童安全教育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网的内容,以便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

震后中小学生心理援助:方法与途径内容简介
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们提供了如何有效援助的指南。援助的途径在书中同样得到了深入探讨,包括学校、家庭、社区以及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等多种渠道。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施心理援助,以帮助孩子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如何抚平孩子的震后心灵创伤
另外,不要觉得他们有太大的问题,不要过分的担心什么,因为很多孩子大部分都会慢慢的康复,但是如果时间长了还是这样,不愿意去上学,不愿意走出家门口,这时候我们要找专科的心理医生或者专科的精神科大夫,帮你孩子们能够看一看。灾后儿童心理三阶段的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震惊、困惑、否认 孩子安全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