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传——《明史》卷二八八
【说明】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官轮输林院偏修、湖广副使、湖广学政、太常卿、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初学米芾,后又学唐人,上溯魏晋,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他的书法作品,秀丽超逸,布局疏宕有致,对明末清初的书坛影响很大。书迹存世很多刻帖有《小玉烟堂帖》、《汲古堂帖》、《书种堂帖》、《来仲楼法帖》、《世春堂帖》等。著名的作品有《邵康节无名公使并程朱赞》、《孝经》、《书古人侍》、《传赞》等。他的绘画,擅长山水,学董源、巨然、黄公望、仉赞等,不重写实,画风清润明秀。在绘画上标榜士气,把古代山水画家分为南北宗,推崇南宗,贬袱工递继郛荒店维锭哩抑北派,这是一种偏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在于董其昌书画名重,求书画者很多,他常常请人代笔,因而存世的伪作甚多。在当时同以书法著名的人有:华亭人莫如忠、莫是龙父子、临邑人邢侗及其妹慈静、顺天人米万钟、晋江人张瑞图等人,附于《董其昌传》后,今一并译出。董其昌,字玄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借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
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徇私情开后门,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生儒审查处治,董其昌终于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提升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遣闻佚事,董其昌文事搜集,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
(1)作答本题,一是要理解这句话的本义,“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二是联系文本,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最后分析其作用,“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本题文章的论述层次,一是分析文章的结构,二是用“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等词语将每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3)作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几个重要词语的含义.“它们”指“文字”与“纸张”,因而“轻”就是“自由”与“轻盈”的意思;“重”是指“权力”,原文有“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答案:(1)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3)“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二). (表二:汉字书体的演变) 1古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三). (表三:甲骨、金文对照表) 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8:彦堂先生甲骨文作品之局部).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9,是于1958年设计的. (图8)(图9)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着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图10). (图10:邓完白 四体帖 篆书)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 角变成有 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磔:用笔向右下斜 )、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11:曹全碑 八分隶)."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归于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 ).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12:邓完白 四体帖 隶书).图13虽为西洋文字,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 (图11) (图12) (图13:1955年设计/局部)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14、15).图16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图14:褚遂良 楷书法帖) (图15:宋徽宗 诗帖 瘦金体) (图16:1949年设计)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7). (图17:董其昌 尺牍册局部 行书)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8、19、20). (图18:祝允明 草书七绝便面) (图19:欧阳询 草书千字文局部) (图20:张旭 狂草) 8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 9电脑字体 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如 (其由左至右依序为:叠圆体、综。
董其昌传文言文阅读
董其昌传——《明史》卷二八八 【说明】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官轮输林院偏修、湖广副使、湖广学政、太常卿、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初学米芾,后又学唐人,上溯魏晋,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 他的书...
董其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明史董其昌传》 董其昌传——《明史》卷二八八 【说明】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历官轮输林院偏修、湖广副使、湖广学政、太常卿、礼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 董其昌是晚明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初学米芾,后又学唐人,上溯魏...
文言文字意思
译文 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
董其昌文言文
董其昌,字玄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 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 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借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
请给各位才子帮忙看一下这两短文言文出自哪里?什意思?
明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文中有错别字哦
《兰 》明·董其昌 意思
画兰 明·董其昌 绿叶青葱傍石栽, 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 习习香从纸上来。 意思:在石头边上种下了绿得如青葱般兰花,独独地立在那儿不和其它和争相开放。趁着酒兴在窗子下面展开画卷,幽幽的兰花清香从纸上传来。这应该是作品画的一副兰图。你可以参考:http:\/\/www.cctv.com\/program\/dss...
书画真伪文言文
1. 文言文《书画真伪》 又名:李学士喜藏书 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宋)沈括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 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宴,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
真假文敏文言文翻译,很急的,谢谢
商人不禁大声喊冤,董其昌停轿问其原由,商人哭着说清始末。董笑着说:“你被人骗啦。我怜悯你的诚意,一同去给你再写一幅”商人高兴坏了,终于得到真迹。拿回家来给人展示夸耀,而懂书法的人却大多说前一幅赝品比较好。一字一句打出来的 有年头没写过文言文翻译了。一则字少,二则故事有趣 ...
北轩笔记文言文译文
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5.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 原发布者:摇啊摇 文言文《管宁割席》翻译赏析 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文言文阅读题 快啊
尤其要提及的是,代书人是其同年挚友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刻工是刻过《肃府阁帖》的一代高手温如玉。石末留有董、温跋语二及“天启甲子冬吴郡温如玉摹勒上石”隶书长款一行。董跋称颂袁的“大作雄奇”,说自己的字是“米家法”,更加“勒石得法”,因之“可敌长公之笔”。他自己的评价如此,可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