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型人格”要如何走出自己的世界?

如何看待有孤立型人格的人?

第1个回答  2019-04-22
先问为什么 再问怎么做
孤立型人格定义是怎么样的 如何界定极端孤僻与只是喜欢独处这两种概念?
我们的专业术语习惯把人类进行同类型合并 简单粗暴地贴上一个标签去定义 但是人之所以为人 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都是独立的个体 同类型合并是有很大问题的
有人喜欢社交 热情开朗 爱结交朋友 就有人喜欢一个人待着 习惯安静 不愿意进行无意义的社交 这两种生存状态都有其利弊 我们应该尊重接纳而不是试图把一类人硬去改变以让世界大同不是吗?
如果合群这个词是政治正确 那么怎么会有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这样的话呢?影视剧里的某个领域的专家为什么都是茕茕孑立的形象呢?又为什么会有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呢?
人的性格很多都是与生俱来的 只要没有妨碍别人 无需走出自己的世界 只要你在自己的世界里做好自己就够了。内心的丰富比拼命想去合群重要的多。做好自己了 自然会有同类过来跟你汇合 数量没有意义 最重要的是质量。
第2个回答  2019-04-23
孤立型人格要怎样才能走出自己的世界?其实孤立型人格的人,他们也是非常需要朋友的,但就是由于自己的一些原则没有办法突破,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孤言寡语,所以这样的话往往交不到什么朋友。
所以想要走出自己的这样的一个小世界,必须要结交一些朋友才可以,虽然朋友不需要很多,但也必须要有那么三五个知心好友,有什么就可以跟他们讲什么,这样的话也可以敞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个孤僻的世界。
虽然有可能孤立型人格的人,他们不太善于语言上面的交流,但是即使这样的话也依然不要紧,只要能跟自己的好朋友敞开心扉那样的去聊天,慢慢的也能走出这种性格孤僻的世界。
其实当你变得越来越健谈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当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慢慢的走出这样的困境。
第3个回答  2019-04-22
孤立型是在应对外部世界时所采用一套防御机制与手段。郭力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她与大众不同,是以一种消极参与的方式与世界互动,对内心冲突彻底的逃避,对整个世界背过身去,从而让内心的冲突完全无法发生作用。
孤立型人格,那一般比较内向,比较沉默寡言,在人与人初始的交往中,确实有很多障碍,但是他本身的人格内涵来看,并不易于性格外向的人,只是体现在不善于表达方面。
想要走出自己的世界。当然要知道自己的劣势所在,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变。首先要正视和肯定自己的需求,在自己的世界走不出去,常常是否认自己,从而来维护自己的孤立,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既然不可避免,那就不要选择逃避,对待他的方法,不是彻底逃避,孤立自己,要走出自己的世界,也会看到阳光照射进来。
第4个回答  2019-04-22
孤立型(detached type)是霍妮划分出的一种人格类型。此类人格者采取远离众人的适应模式。运用放弃策略解决内心冲突。对外部施加的限制和约束具有抵触情绪,有强烈的获得自由的愿望。[1]
对外部施加的限制和约束具有抵触情绪,有强烈的获得自由的愿望,为寻求自由,不惜牺牲友谊和成就,常使自己与别人之间保持一定的情感距离,有意或无意地不以任何方式(包括爱情方式、斗争方式、合作方式、竞争方式)与他人发生情感关系,在自己周围筑起一道任何人都无法穿透的“魔圈”。该人格类型源于基本焦虑。
一个自我孤立者发现别人并不特别地看待他,就会恼羞成怒,因为这使得自己的“独特”被剥夺了。事实上,他宁愿工作、睡觉、吃喝时都是自己一人。与屈从型形成鲜明对照,他不想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怕的是别人会扰乱他。甚至在他听音乐、散步或与人谈话的时候,他真正感到快乐也是在后来回味时,而不是在当时。自立自强与保守隐私都服务于他最突出的需要——绝对的独立。
他自己把这种独立看作是有积极意义的事。这种独立当然有某种价值,因为无论他怎样软弱无力,他也绝不是任人摆布的机器人。他盲目地拒绝附和他人,又自我清高不介入竞争,的确赋予他以某种廉洁正直的形象。这里,他的错误在于他把独立本身就看成了目的,而忘记了这一事实:独立的价值最终有赖于它能帮助他做些什么。他的独立只是他整个离群表现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离群的目的是消极的,那就是我行我素,不要强迫、束缚、义务。
自我孤立者有可能保持某种纯正诚实。当然,如果是在一个人际关系普遍良好的真诚的社会里,这种品质算不了什么;但在一个充满虚伪、狡诈、忌妒、残忍和贪婪的社会里,弱者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诚实而遭殃,与他人保持距离则有益于维护自己的品质
第5个回答  2019-04-22
活在自己的世界,可以很自由很深入,同时又不免孤立和无助。

我们此生心理发展的路径,就是从自我的世界走向关系的世界,从孤立走向联结,从一元关系(母婴融合)进入二元关系(我与你)再进入三元关系(我与你们)。

你停留在自己的世界,可能是因为早年环境给你的回应太少了,你的表达外界看不到也听不见,没有什么反馈和互动,时间久了,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

走出来,意味着你要主动建立和人的联结,把自己的情感和关注投出去,投给外界,并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然后在他人的反馈里进一步了解自己。当然和你建立联结的人,最好是一个能理解和支持,包容你的人,没有的话可以找咨询师,作为帮你引渡到人际世界的桥梁。或者找找你当地有没有一些人际成长小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打开自己,学习别人是如何互动,如何倾听以及表达。

当你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和爱,你就有动力从自己的壳里走出来了。

以上,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