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的语文题 能说几个说几个(人教17课安塞腰鼓的)

1.文中有三处发出感慨:"好一个安塞腰鼓!"说说这三部分有关内容所描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说说你对"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的土层啊!"的理解
3."好一个黄土高原"如换成"黄土高原真好"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快啊,急需,作业

一、《安塞腰鼓》赏析

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单纯地在作为人类生命力量的一个载体、一种象征;其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这样,作者自然要倾注下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一歌二颂难以尽致,则有三歌之、三颂之。

在作者笔下,几乎分不出哪是形式与内容,哪又是客体与主体,两者真正地获得了无间的统一。

不取拖沓累赘、沉闷疲软的长型句式,而多简洁有力、脆生响亮的短句;也没有冗长繁复的段落,一言两语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运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样:既有句内的排比,更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排比,又能连段而下,交错互出。

不独直接地描写这腰鼓释放的磅礴能量,也从人的感觉、人的联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围环境的回响上,多方位地渲染着它的奇特效应。

自始至终采用行进的、动态的描写,不作静止的形容,并使那人体的动作与腰鼓的声响,在共时态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从艺术上组成一个表现着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体。

——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之颂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契。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作者是陕西人,从其描写中,可以看到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写得酣畅淋漓,曲尽其妙。

这一篇,与乔良的《高原,我的中国色》,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说,乔良的作品,是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总体性的把握,那么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则是把它对象化和具体化。读者能把两篇作品一并阅读,相互比照,必将更深切地体察到我们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现。

(金梅,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二、《安塞腰鼓》赏析

乐器往往是用来制造气势、渲染气氛、表达感情的,它因地域和民族等的不同而有“西洋”和“民族”之分类,更因构造和“玩”的方式的不同而有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叫法,演奏出来的效果当然也是大不相同的。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把对人和鼓的描写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和盘托出。

一开始,人是静的,静得像一株株朴实的高粱。风吹叶动正衬托出他们的静。鼓也一样,“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这黄土高原上百十个以高粱为背景的鼓者是注定了要有一场不同凡响的表演的!

忽然之间就爆发了,爆炸了。作者用比喻的排比句来营造这“壮阔”“豪放”“火烈”的阵势:“骤雨”“旋风”“乱蛙”“火花”“斗虎”。腰鼓改变了人们的感觉,引发了人们的联想,而这一切的最高境界就是“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真正的诗歌是需要反复咏唱的,这是《诗经》以来的传统。反复和排比是制造节律、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的必要手段。需要提醒的是,“反复”不是“重复”,不是相同词、句、段的两次以上的简单出现。在《安塞腰鼓》里,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内涵、新的情景。

“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词采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这是作文常规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段落是流动于所有动作、情景、章句里的不变的灵魂,以后的每一次感叹和议论都不曾离开它。

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激情……”一段里,“阵痛的发生和排解……”一句表达的是对改革开放以后,祖国走进新时代的振奋和自豪之情;“除了黄土高原,哪里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可以理解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四个“愈捶愈烈”领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现起到了深化主题、热化感情、增强力度的作用。

开头是静悄悄的,结尾也静成了“另一个星球”,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显然别是一番匠心。它的直接效果是,主体部分因为首尾的安静变得更加火红、热闹、气势冲天了。

“安塞腰鼓”所表达的内涵是无比丰富的,但“诗无尽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仅仅感受一下也行,这节奏、气势、色彩,这生命力旺盛的后生,这纯粹的阅读的快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5
1.一个是写明安静的安塞腰鼓给作者的感慨。一个是写对豪放的安塞腰鼓的感慨。一个则是寂静的安塞腰鼓给作者的感慨。
2.写出来安塞腰鼓的热烈和后生们的朴实、强健。
3.好一个黄土高原更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感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24
不是答案,做个参考吧。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为全篇确定了基本的音高、色泽、氛围和主要的精神走向,无论上、下文怎样摇曳、生发、词采飞扬,都不会走得太远,这是作文常规之一,也是文章之所以“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根本。本文的“精神内涵”也在这里:“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两个紧密相连的段落是流动于所有动作、情景、章句里的不变的灵魂,以后的每一次感叹和议论都不曾离开它。
2.“除了黄土高原,哪里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可以理解为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的比喻,是民族立足本土、再创辉煌的坚实前提和基础;四个“愈捶愈烈”领起的短段和短段里短句的出现起到了深化主题、热化感情、增强力度的作用。
3.。“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相比作者对黄土高原的赞美,对水乡江南,却觉得“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然后再次感慨“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作者为什么对黄土高原情有独钟?在作者看来,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稳”“安静”,他们还保存着生命的“元气”,相比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少了些浮躁,缺了些世故。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多水的江南,已经流逝了许多许多,改变了许多许多。

参考资料:百度

第3个回答  2010-05-04
3.语言跟强烈。跟突出作者黄土高原的赞颂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安塞腰鼓说课稿
我的说课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程序”等多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是以文化艺术为主题,如《社戏》中的乡村戏剧;《口技》中的民间传统艺术;《竹影...

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安塞腰鼓...

七年级下册语文积累本 17.课安塞腰鼓的答案是什么?知道的快给我说下...
1 安静、激昂、寂静 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2 “重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了排比和比喻,增强了语势,生动传神。3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第二单元:《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第三单元:《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孙权劝学》第四单元:《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口技》第五单元:《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

七年级下册语文17课安塞腰鼓原文赏析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七年级下册语文17课《安塞腰鼓》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 1、下列画线字注音全正确的是( ):A、享受(xiáng) 思绪(xù) 包裹(guǒ) 严峻(jùn)B、隐秘(mì) 凝聚(níng) 寂静(jì) 耳畔(pà...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课后的字词造句不少于一百字
. 人教版语文七-九年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七年级下册)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ǎn):凑在一块儿。 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què)凿(záo):确实。 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3591 ...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有哪些?
第17课《安塞腰鼓》第18课《竹影》第19课《观舞记》第20课《口技》第21课《伟大的悲剧》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第24课《真正的英雄》第25课《短文两篇》第26课《猫》第27课《斑羚飞渡》第28课《华南虎》第29课《马》第30课《狼》2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

初一下册语文作业本17课答案
(1)腰鼓发出响声,碰撞在山崖上。(2)形体成了思绪 4.有力、疾速、大起大落。5.不能。“你”将黄土高原人格化,能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感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深情和眷恋。6. 用江南衬托黄土高原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7.不能,因为原句赞叹的语气强烈,...

初一语文下册课本安塞腰鼓铿锵的句子
1,“所以活力”的人谁想要打破层的束缚,使天地,人与人之间生活的宣泄“留守一切混乱”,“快乐的山山水水,百花齐放的想象”,黄色贫瘠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和精神过于压抑,羁绊。安塞腰鼓,显示了突破,打破了,打破了这一切继承负担的权力;2。高原人有一种天然的,健康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课后的字词造句不少于一百字
.人教版语文七-九年级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攒(cuǎn):凑在一块儿。拗(ǎo):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确(què)凿(záo):确实。菜(cài)畦(qí):菜地。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3591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