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有多大的权力?

如题所述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於《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他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
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神宗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徽宗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高宗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孝宗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不常设,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06
宰相
一:宰相制度的变迁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

二 <<宋代的宰相>>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三,历史上著名的宰相

管仲

魏冉

商鞅

吕不韦

萧何

周勃:汉文帝时丞相。

曹操

诸葛亮

陆逊

王猛

王安石

张邦昌

秦桧

陆秀夫:宋时负幼帝跳海的丞相

张居正

刘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657.html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
第3个回答  2007-02-06
“宰相”就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上 ,丞相=总理,一般宰相=政治局常委。宰相相当与现在的总理,有独断专权!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第4个回答  2007-02-07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可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哦。但总的来说是这样的;宰相在中国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作用和权力的大小区别是很大的;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初期中期,宰相的权力和作用较大,但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宰相的作用和权力也越来越小,直止到明朝的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这样从秦以来,宰相制度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历史产物就走向了坟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宋朝什么官职最有权力
其次,宰相对于内政也有相当大的权力。他们负责监督和管理各部门的工作,掌握着朝廷的实际权力。宰相可以任命和罢免其他官员,安排政务的处理和分工。他们还可以指导地方行政、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宰相在国内的权力和地位非常重要。此外,宰相在国家外交事务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们身负重任,代表宋朝与其他...

宰相是个什么官 宰相是多大的官
1、宰相的职位是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长。2、在我国君主专制时期,宰相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天子,宰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总揽政务。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3、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有时分设左右,以...

宰相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部长级别官员。宰相在古代是皇帝的重要辅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他们拥有决策权,参与制定国家政策,管理国家事务。从职责和权力来看,宰相相当于现代政府中的总理或部长级别的官员。他们负责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参与制定政策,执行国家决策。同时,宰相也需要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

宰相相当现在什么官?
唐朝的宰相相当于目前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权力很大。1\/宰相,我国古代{封建时代}以对皇帝负责,总揽政务的人\/宰相自秦始皇开始设置,鄂里疾为中国的第一位宰相,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顾惟庸的丞相职位,丞相这一职务在中国有将近1600年历史。2\/宰相的“宰”字是主持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但,历代具...

旧时的宰相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
一、旧时的宰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国务卿等。二、宰相的简单介绍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古代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宰相的权力有多大 1、宰相的权力与职责主要有:参决军国大政方针,是宰相最重要的职权。关于皇帝、皇后及太子的废立等大事,均得与宰相共同议定。择百官,进贤能。对百官的考核与奖惩之权。2、在我国封建时代,宰相是中央政府的首脑,是封建国家最高行政管理负责人。宰相的职权是“佐天子,总百官,...

古代宰相有何实权?
到了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宰相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任蜀汉丞相,大小权力一览无遗,内政,外交,军事大权在握。可以任免官吏(上奏只是形式),甚至有生杀大权。西晋一直处于动荡阶段,而东晋,曾有“王与马,共天下”一说:王指代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当时整个朝廷,几乎被王家控制,皇帝司马睿有时候不...

古代宰相有什么权力
2. 宰相的权力范围 宰相是中国古代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在封建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宰相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然而,宰相并没有兵权。历史上的枢密院并非宋朝首创,唐朝时已有枢密使一职,主要负责宫中禁军。宋朝时,枢密院的职责被扩大,但枢密使的地位一般是低于宰相的。南宋后期,由于对抗蒙古的需要,...

古代的宰相是什么官职?
秦朝时期建立了中央官制,设立了宰相这一正式官职,宰相成为了秦朝和以后的各个封建王朝中最高的官员之一。在封建王朝中,宰相负责处理政务,辅佐君主制定国家政策,参与重大决策,管理官员,监督地方行政,维护社会稳定等。宰相的权力极大,通常拥有很高的官阶和丰厚的俸禄,也是其他官员所向往的职位之一。

宰相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每个朝代都有宰相吗?
值得指出的是,丞相和宰相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权力”,有权力的丞相可以看作宰相,但是宰相是必然有权力的,所以宰相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但是丞相不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例如秦朝时期的丞相李斯,在权力方面就远没有蜀国的诸葛亮那么大。宰相的变迁历史上对于宰相的记载很多,唐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