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五年贴近民生的法规

如题所述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规定。立法宗旨也称立法目的。本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三层意思: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下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新招收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打破劳动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将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法定的用工制度,规定适用不同所有制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也从新招用的职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不分固定工和临时工,不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人。劳动法对劳动合同作了专章规定,是我国现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劳动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式建立。劳动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破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分配用工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用工情况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一些新型的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家庭用工、个人用工等等。同时,在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试用期、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将正常的劳动用工变为劳务派遣等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也给整个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劳动合同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制定劳动合同法,就是要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行为,明确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稳定的劳动关系的建立,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是劳动合同立法中争论的一个“焦点”的问题。在公开征求意见和审议中,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双保护”,既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因为劳动合同也是一种合同,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理应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只提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偏袒了劳动者,加大了用人单位的责任,束缚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加重了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将会使劳动关系失去平衡,最后也必然损害劳动者的利益。有的甚至还认为,如果劳动合同法过分保护劳动者,不顾及用人单位的利益,将会误导境内外投资者,中国的法律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甚至伤害投资者的感情,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但是多数意见认为应当旗帜鲜明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是劳动力相对过剩,资本处于强势,劳动力处于弱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力量对比严重不平衡,实践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其立法价值在于追求劳资双方关系的平衡。实践中由于用人单位太强势,而劳动者过于弱势,如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同等保护,必然导致劳资双方关系不平衡,背离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价值取向。规定平等自愿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并不能改变劳动关系实际上不平等的状况,要使劳动合同制度真正在保持我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就要向劳动者倾斜。最后考虑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社会法,劳动合同立法应着眼于解决现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劳动合同短期化等诸多侵害劳动者利益的问题。所以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标出发,立法还是定位于向劳动者倾斜。三、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目标。法律是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整器,任何立法都是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和社会利益的配置,立法必须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寻找结合点,努力寻求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特别是同一矛盾体中相对方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劳动关系中,应当承认劳动者一方是弱势,但是,如果立法过分扩大劳动者的权益,加大企业责任,就会使企业用人自主权受到束缚,难以实行优胜劣汰的灵活管理,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对企业责任要求过少,就会影响劳动力供给,不利于高素质的健康的职工队伍的形成,最终企业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因此,劳动合同立法要在公民的劳动权和用人单位的企业责任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目前我国劳动用工中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将劳动合同制度化、法律化,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劳动合同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确立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最终目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近五年贴近民生的法规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解读】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规定。立法宗旨也称立法目的。本条规定的立法宗旨有三层意思:一、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

中国近五年贴近民生的法规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决定在国营企业中新招收的职工中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始打破劳动用工制度上的“铁饭碗”。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将劳动合同制度作为法定的用工制度,规定适用不同所有制的用人单位,劳动者也从新招用的职工扩大到所有的劳动者,不分固定工和临时工,不...

法律六进是什么
“六五”普法规划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继续开展法治城市(区、县)创建,做好法律六进活动,提升法治文化的作用,开展与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创新宣传的形式和载体,建立配套考核验收机制,落实督察责任制,深入全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问题九:法律上“单位”的定义 单位,按照通常的...

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全会强调要加强哪些领域立法?_百度...
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方面,全会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和涉外领域的立法。首先,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是完善法治体系的关键。这些重点领域通常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经济、社会等领域。通过加大这些领域的基础性立法力度,可以确保法律制度更加贴近民生,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例...

全国十佳法制栏目是哪几个
大家看法》;二、山东电视台《说事拉理》;三、北京电视台《大家说法》;四、天津电视台《今日开庭》;五、长沙电视台《政法报道》;六、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咵天》;七、杭州电视台《警界41》;八、成都广播电视台《真相30分》;九、贵州电视台《法治第一线》;十、秦皇岛电视台《法制民生》。

中国质量新闻网的网站特色
中国质量新闻网坚持“及时、准确,权威、公正”理念,以“宣传质检、服务经贸,报道质量、贴近民生”为宗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优势,打造“大容量、全方位、多媒体”的报道格局。同时,拓展报道视角、丰富网站信息源,加强互动交流、提高网民参与度。中国质量新闻网还开通网上互动平台,在征集新闻线索、受理网友...

3月1日起最新刑法修正案正式生效,主要内容有哪些?
今后,采取暴力、“软暴力”等手段催收高利放贷产生的债务以及其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将可能构成“催收非法债务罪”。虞浔说:“新增催收非法债务罪,一方面表明了法律不保护非法债务的鲜明立场,为政法机关提供了打击此类行为的法律武器;同时又为‘暴力催收’套上一层紧箍咒,对于打击黑恶势力,打击和...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民法提供了社会活动最普遍、最常用、最活跃的法律规范群体,它们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也构成我国社会最一般的法律保障。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的部门法律,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万法之基础。中国民法的现代化作为一系列复杂社会因素促成的产物,具有其深刻依据,且不可逆转。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

地方政府值得借鉴:中国新集体经济即将活跃,打造共同富裕
我认为地方政府可以借鉴中国新集体经济的经验,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来打造共同富裕。新集体经济是指多种经济主体按照市场规律、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以合作、共享、共建、共享的方式形成的经济形态。新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推动:1. 加强组织管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提高组织效率,优化资源配...

如何查找各类政府公文、政策法规等政府信息?
根据查找的信息的类别进入官方的网站查找。举例:杭州地区,寻找财税优惠政策,进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1、打开网站 2、进入相应界面,查找政策信息,进入信息公开 3、选择“总局文件那一行”的更多,进入具体页面 4、点击自己需要的政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