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答: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1)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开明民族政策的有关历史.唐朝时期,通过和亲、结盟、册封、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例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2)唐朝时期,日本等国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玄奘西游天竺,加强了中印文化的交流.(3)由材料“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岸的品质.”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加上鉴真、玄奘等杰出人物的贡献,导致了唐朝成为当时东西方交流的中心,促进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故答案为:(1)如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鼓励少数民族子弟到长安读书等);和亲(或结盟、册封、经济文化交流等).(2)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任选其二即可.(3)唐朝的全面繁荣、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是东西方交流的中心、唐朝较为开放的政策、一些杰出人物(如鉴真、玄奘)的贡献等.(有理即可)。
(1)本小问的事例,结合唐太宗在政治制度上史实可知,事例有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或租庸调制).(2)第一小问的地方制度,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为了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而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是羁縻府州.第二小问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特点是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相应官职可以世袭(或子孙世袭,各安其主);不编户籍,不上贡赋.(3)第一小问的历史情景,依据材料三的《步辇图》,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第二小问的说明,注意限定信息“从唐太宗时汉藏友好交往的角度”,依据材料三的拉萨大昭寺,结合所学可知,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建立了大昭寺.大殿一层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四周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第三小问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唐蕃会盟碑”: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故答案为:(1)事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或租庸调制).(2)制度:羁縻府州. 特点: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相应官职可以世袭(或子孙世袭,各安其主);不编户籍,不上贡赋.(3)情景: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或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 史实:松赞干布为安置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带来的两尊佛像,建立了大昭寺.大殿一层供奉着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四周墙壁上绘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等壁画.历史地位:是汉藏两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
唐太宗文言文历史材料
1. 这段历史材料能说明什么(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
文言文关于唐太宗治国
贞观六年(公元623年)九月,同州刺史尉迟敬德参加唐太宗召集的宴席,看见一个人坐于其前,怒曰,“你有何功劳,坐在我的上面”,唐太宗的堂兄弟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面,进行劝解,尉迟敬德不仅不买账,还几乎打瞎了李道宗的眼睛。 唐太宗十分愤怒,对他说,你屡屡犯法,不要咎由自取;国家的纲纪,唯有靠赏罚来维持,非分...
写唐太宗的文言文
1. 有篇唐太宗的文言文,但不知道这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文言文列举了什么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贞观”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年号,自贞观元年(627年)正月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月共计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 贞观政要 原文:...
唐太宗纳谰文言文启示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人要虚心的学习,有错必改,这样才能有所进步.2. <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
文言文唐太宗论文
原文: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
唐太宗许敬宗君臣对课外文言文
1. 唐太宗许敬宗君臣对的译文 【原文】 唐时, 太宗问许敬宗曰:“朕观群臣之中,惟卿最贤,有言非者,何也?”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天地之大,人皆有叹,何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众人之口;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遭株,父...
文言文唐太宗举贤
1. 文言文 太宗举贤的翻译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
唐太宗戒贪文言文
1. 唐太宗戒贪文言文翻译 贞观初年,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有个明珠,没有不敬重。如果拿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见金银钱帛不畏惧刑法网,立即直接接受,这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还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性命的重,就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准备尽忠诚,更利于国家人,那么官职爵...
唐太宗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是唐太宗的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逗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过去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