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27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科举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存在1300多年,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归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
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经过层层的考试选拔,相对提高了封建官吏的文化素养,从而保证了封
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利于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科举考试,士子获得了参政的机会,
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治权力再分配的问题,相应地扩大
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便于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有助于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也
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者极为重视科举制的原因所在。
(二)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科举制的出现,把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原
则的途径。科举制通过一定的考试内容、方法来取士,这就要求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具有一定的
文化修养,从而迫使人们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在客观上起到了刺激学校教育发展的作用,形成
了“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社会风气。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人们为了参加科举
考试,就必须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从而巧妙地将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
中,重新将人们的思想统一于儒学,结束了思想混乱的局面。统一的科举考试内容必然促使教
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而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统一,又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科举考试中设
有明法、明算、道举、武举,还有名目繁多的制科,这就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范围,对于扭转封建教
育中重文轻武、重经学轻科学的现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_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
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
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
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容许平民子弟参加。进士科考试重在考诗赋和时务策,这比单纯
地要求背诵经典,较有利于检验人的才能。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相比,以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
吏的中国科举制,远远地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西方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逐步推行文官考
核制
科举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科举制从隋唐到宋朝
期间,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就日趋明显,最终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而被社会所淘汰。科举制的消极作用表现为:
第一,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学校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
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完全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学校
生徒离散,校舍陈旧,学业荒芜,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
冲击作用。
第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尽管科举制有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考试也很公正客观,但实际上能否录取有时并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况
且命题和评分的标准也不尽一致。评分时,主观随意的因素往往影响着评分的客观性。人们为
了通过考试,采取种种手段,串通考官;考官或受贿赂,或屈服于权势的压力,考前就有了录取
的名单,因而科举制也并非完全以学识才能取人。科举制只是进身的一条路,并不是做官的唯
一途径。然而出身寒门的广大知识分子只有走这条路,才有希望达到做官的目的,这就诱使广
大知识分子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而走科举之路。所以诗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通过科举制,统治阶级欺骗和笼络了一大批知识分子,使其思不出儒经,终身沉浸于科场,将聪
明才智消耗殆尽而别无他求。
第三,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几部经典著作以及华丽的
诗赋,考试的方法迫使人以死记硬背为主。学校教学的安排又是围绕着科举制来进行的,结果
便导致了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
气。这种风气也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广大的知识分子终日埋头于经书,不注重研究现
实问题以及自然科学;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窒息了思想的活
力;形成了重权威轻创新,重继承轻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依附性强而独立性弱的性格特征。另外
科举取士的名额太少,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跃龙门而出人头地,有的士子便不择手段地通关节、
走后门,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良知。在科举制的影响下,人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知求真,
而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这种具有强烈功利色彩的读书观、学习观,造成人们对读书学习的异
常态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便是这种畸形读书
观、学习观的真实写照,这种思想长期阴魂不散,支配着一些人的头脑。

科举制对我国古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积极影响:1、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封建国家通过实行科举制,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政府,有力地消除了地方豪门士族的势力和影响,有利于消除地方分裂势力,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2、通过考试任官的方式选拔出来的官员通常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治理,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3、通过考...

科举制有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1.冲破了世家大组垄断仕途的局面,遏制了士族势力的发展.2.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3.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4.对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的发展.5.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政局稳定.6.影响深远,科举制度为后代历朝沿用.7.有利于公平公正.消极影响:1.士人都关注于应付考试而忽略...

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百;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2、消极影响: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专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文字狱的影响,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属,严重阻碍了中古...

科举到底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消极影响: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科举制彻底否定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的...

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1、科举制度合情合理的平等广泛的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自然诠释了中国式的民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选人用人制度。2、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促进了出版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修养,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的良好风气,...

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制度的利弊如下:1、利:公平公正: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无论出身贫富,只要有才能、有知识,都有机会参加考试,这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2、促进学习:科举制度使得读书成为一种追求,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稳定社会:科举制度为底层人士提供了一条...

科举制度有何历史影响?
积极影响: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

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官僚队伍壮大。1、积极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也促进了当时教育事业发展。2、消极影响: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

从现实角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科举制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积极影响:(1)第一,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根本上打破了两晋南北朝以来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最大限度地网罗全国优秀人才,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政权基础。(2)第二,选拔官吏有了文化作为依据,从而能够选拔素质较高的人才。科举制改变了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只...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