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孟子的文言文阅读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0

1. 【《论语》《孟子》阅读

26.(7分)⑴①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②译文: 从市场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 ⑵答: “割不正”是对庖者的批评。

他认为庖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宰杀,而是草率从事,这是一种失礼的标准,所以不吃这样的肉。 译文 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住处也要变动,不要和妻妾 住在一起。

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

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火候不当,不吃。

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 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

肉虽然吃得多,但不超过主食。 酒不 *** ,但不要喝醉。

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可以吃姜,但也不宜多吃。

2. 题文

试题答案:【答案】【小题1】自暴者:诋毁礼义。

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小题2】示例: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和乐的意义也会丧失。

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是人的归依,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 试题解析:【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其实就是文言文句子翻译,根据上下文疏通文意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弄懂句子意思,理解反问句的含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是孟子的观点,把它翻译过来,疏通一下就是本题的答案,所以本题考查的还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求学应谦虚,充满诚意。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小题2:不违背。因为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属于招生原则,指的是招收学生时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孟子“不答”滕更属于教学方式,是“不教之教”,是“因材施教”中的一种。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只回答“不违背”或“违背”而未作分析,不给分) 试题分析:小题1:难点在于原文中并没有关于求学态度的内容,考生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孟子“不答”滕更的理由中反向推理概括,孟子认为求学不能有“挟”,可见,求学者应谦虚、真诚。

试题分析:小题2:答题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有教无类”的含义,二是“不答”滕更的理由。“有教无类”的含义在文中并没有直接给出说明,但考生应当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知道“有教无类”的含义是“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以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原则。

而“不答”滕更的理由实际在语段②,“不答”即孟子所认为的“不屑之教诲”,是教育的一种技巧,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见,“不答”滕更也是“教”,并没有违背“有教无类”。

4. (2010·杏林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论语(节选)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知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⑤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⑥,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巳矣”(《子张》)

【注释】①知:(zhì)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⑤鄙夫:鄙陋浅薄的人。⑥亡(wú):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1分)

10、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解释不同的是 (2分)

⑴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⑵五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自省也⑶诲汝知之乎/诲人不倦⑷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省”的具体内容。(2分)

12.请写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2分)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2分)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学则感受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的所获得的启示。(4分)

9.儒。(1分)

10.(4)(2分)

11.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2分)

13.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2分)

14.围绕“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或“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回答即可。(2分)

15.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等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3分,启示答出其中一方面即可,语言表达1分)

后五则选文的大意:

(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些什么呢?”

(2)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得知识的人。”

(3)孔子说:“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4)孔子说:“我是无所不知的吗?不是的!如果一个鄙陋浅薄的人诚恳地向我请教,我就从他所提出的问题的各方面反问到底而详尽地告诉我。”

(5)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自己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啊。”

5. 孟子两章练习及答案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班级 姓名: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过( )??5、翻译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 国恒亡 则有去国怀乡??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 ??????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4、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被举用,被选拔、在外面,指国外、??给 、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6、B??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 时期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 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 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二、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 )2、得道者多助( )3、伐无道,诛暴秦( )??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池非不深也( )??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三、解释加点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夫环而攻之( )??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四、翻译下面句子:??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五、回答问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

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

6. 求关于孔子、孟子、读书的试题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测试题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鲁国人。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 和 。(2)孟子,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被尊奉为“ ”。

(3)《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 的书。南宋理学家 将 、、、合编为“四书”,其中 被列于首位。

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5)孔子的教育观-- 二、看故事 猜成语 明事理学做人(1)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2)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 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学者啊?’” (3)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 (4)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

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

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三、读名言悟至理 获启发 利于行(一)孔子名言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A.善于向别人学习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3、三人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4、必有我师焉 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E.对人要守诚信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为人要光明磊落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二)孟子名言1.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3.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5.仁者无敌 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敬7.爱人者,人恒爱之; 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 敬人者,人恒敬之 8.养心莫善于寡欲 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四、2007年9越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诞辰2558年纪念日。世界各地举行了空前的2007全球联合祭孔活动。

群殴吗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一定感受到这位圣人不朽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根据你的了解,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与孔子相关的一个故事: (2)写出与孔子言行论著链接的一个成语: (3)下面是纪念孔子诞辰活动的一副对联,请为它对出下联。上联:先师功德垂青史 下联: (4)写出你对孔子某一名言的思考 五、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后人的推崇,你觉得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有何影响?。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 ...
小题1:B小题2:共同话题是谈论教与学的方法。(1分)孔子侧重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用“启发式”,循循善诱;(1分)孟子侧重于学生的角度,强调要自悟自得,自求深造。(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应该是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解答此类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7分)①子曰:“盖有不...
小题1:D小题2: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完善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对即可)(4分)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D项“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错误,原文是“善于人同,舍己...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小题1:“风”是指君子的德行,“草”是指小人的德行;(1分)说明的道理:施政者要发扬君子之风,实行善政,(1分)要做好的表率。(1分)小题2:孟子更强调“善”的教育感化的功能,(1分)他认为单凭“善”是不能够使人心服的,还要用“善”来教育感化人,才能使天下人心服。(2分) 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①可与言,而不与...
从文段内容看,孔子认为要根据对象的值不值得来确定该不该说,而孟子则认为要根据说话的内容是否正确来区别该不该说。因此,孔子和孟子的共同观点是“话不能乱说”,不同点则是区别该不该说话的条件不一样。第(2)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分析,“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是命题人援引的作者观点,而这一...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厩焚,子退朝。曰...
小题1:(2分)①③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共同点是“爱人”(仁者爱人)。小题2:(4分)①曾子强调自身对“仁”的担当(1分),认为“士”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有使命感,把实现“仁”看作是自己肩负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1分)。②孟子强调彼此之间要以“仁”相待(1分),他认为...

阅读下面有关《论语》与《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曰...
与第二段中“大人者,言不必信”可知强调的都是诚信问题。小题2:试题分析: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了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孟子“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强调了做大事合乎道义就可。两者观点看似矛盾,实质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来说是统一的。参考译文:...

阅读《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
(2分,意思对即可)小题2:孔子的话的侧重点是,推己及人是行仁的方法。孟子的话的侧重点是,贤能的人很有必要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或: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是贤能的人的道德责任)。(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文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二个文...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子曰:“君子博学于...
( 2分)小题2:答案 孔子的“约”是“约束”,孟子的“约”是“简约”(把握重点,扼要说明);孔子主张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孟子认为先要博学,进而详说,最后则须“说约”--把握重点,扼要说明(说的简约)。( 4分) 小题1:试题分析:孔孟的言论,都提到了“博学”的...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孔子曰:“益者三友...
小题1:试题分析: 孔子认为要“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即要交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朋友。孟子认为“友也者,友其德也”,即交朋友,是因为朋友的德行好才去交他。由此可见,他们都认为要交益友。小题2:试题分析: 孔子认为交友有“益友”“损友”,所以他侧重于对“友”的要求;孟子认为...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已矣乎!吾未见...
(1分)小题2:孟子的“反求诸己”是反省自己做得好不好的意思。(1分)他把外界的反应,当作是自我反省的参照,认为任何行为只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反省自己的用心、行为是否有不足之处,(1分)能这样做,立身行事就会端正,天下人就乐于来亲近了。(1分) 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题干中“孔...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