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成功有什么原因?

急需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象。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象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成功有什么原因?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为什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会成为名篇
古道西风瘦马,也是名词的罗列,画面感,夕阳西下,太阳落山了,改回家的时候了,可是诗人何去何从,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出悲戚。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古诗赏析
意象之繁复性与单一性之结合,是造成中国古典诗歌意蕴深厚、境界和谐、诗味浓重之重要原因。 古典诗歌中意象之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之特点,这种有序性之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之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之习惯。 有人称马致远之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之顺序来。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散曲之冠”,好在哪里?
《天净沙 秋思》关键写的是,在一派低迷,凄凉而又悲凄戚的环境里,一位背井离乡的漂泊异乡骑着骨瘦如柴的老刘,在万物的自然环境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卑微。促使阅读这篇曲子得人,时时刻刻不感到深深的忧伤的情绪。《天净沙秋思》的表达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应用衬托技法。作者将很多相对独立...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散曲之冠”,它好在哪里?
这也就是这首曲的真正高明之处,明明是写实,却是血虚幻之境,明明是感觉是虚幻之境,但是又确确实实在写诗人的实事情况。《天净沙·秋思》这一个曲之所以会被誉为散曲之冠就是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深意的,而且在写作手法上又是时虚时实,意象也很丰富。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原因如下:《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

王国维为何会说《天净沙秋思》深得唐人绝句妙境呢?
所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能够获得王国维的夸赞,就是因为短短的几句诗情感饱满,意味深长。在诗的前三句运用了“枯藤,老树,昏鸦,”等几个意想词,勾勒出一个安逸的农家生活,虽然几个词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但是放在一起却情感饱满,让前后的意境不松散。在审美上,能够让人产生不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什么?
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天净沙秋思赏析
等意象,在马致远这些失意文人的眼中,本来就是一些易于让人愁思一触即发的秋色,加之时值黄昏,天涯孤客行在旅途,不能不由眼前这种满目清瑟之景想到他一生仕途的失意和漂泊羁旅的愁苦而在心头蔓上愁思万缕,进而结晶出这样一首蕴藉着游子绵绵不绝的愁绪,且格调苍凉、笼罩着愁云惨雾的《天净沙·秋思》...

秋思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1、《秋思》一题若是词,应该是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这里既然说是一首诗,那应该是张藉的作品了。2、《秋思》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二、扩展知识:1、原诗欣赏: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