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好看吗

如题所述

  余秋雨和他的《千年一叹》

  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是2000年1月出版的,该书的出版,在社会上曾一度引起热读的浪潮,但我仔细阅读该书,却是在新千年之后的2003年5月。我是一个不愿追赶任何潮流的人,对于读书,也是同样。这一段时间,在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正在发生着一个不寻常的事情,“非典”―――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正是由于它,刚从南方学习归来的我,就有了一段相对较为平静的日子,可以推远尘世的浮躁,闭起门来品味大师的卓作了,于是我选择了余秋雨。

  关于余秋雨,以前主要是一种崇拜,此种心理缘自他的《文化苦旅》。我可以断言,《文化苦旅》是迄今为止我所接触到的最好的、最为深刻的文字之一。

  《文化苦旅》的出版,在多年沉寂的中国散文界以及整个中国文坛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那时,读《文化苦旅》的感受用震撼来形容是不为过的。

  说它是散文,我亦认同,因为那里的文字是一种充满语言张力、具有审美情感体验的文字,但我更喜欢把它看作是一部反思历史的哲人之作。作者有极高的悟性,文思泉涌,由点及面,纵横捭阖,扬扬洒洒,深入历史的骨髓,透着生命沉思的火花。因此,它是我案头必不可少的读物。

  也许是我们的散文作家们在中国散文“小摆设”、“小位置”的境地里浸淫得有些久了,把真正散文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魂魄失落了。我们一味地追求着一些所谓的自我体验、鸡零狗碎的东西,我们真的缺乏冷静而睿智地对中国文化历史和中国文人命运、人格进行系统地穿透,我们已经被世俗的生活消解了强大的内心力量。特别是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年代,我们浮躁的心已承载不了思考的灵魂,我们无法达到知识的渊博和丰厚,我们只能囿于个体生命和感情做一些小文章,发一些小感叹,甚至玩一些文字的玄虚,有病呻吟,无病也呻吟,……这是当代散文的可悲之处。

  选先生的《千年一叹》,既是出于以上的原因,也是对先生《文化苦旅》的那份偏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散文的大灵魂、大气派、大内涵、大境界。那时读《文化苦旅》的感受,真是醍壶灌顶,酣畅淋漓,尤如大潮之波撞击情感的潮汐。我想,《千年一叹》不会让我失望。

  先生的作品,最可取之处余以为是语言的锋芒和思考的力量。

  他的语言是鲜活的,没有呆板和木讷,永远保持着诗人的品质和韵味,准确、到位、干净、利落。尤其是对视野所及的客体对象,用艺术家审美的眼光,表达给我们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态景观。如反思文明故国、凭吊古迹的文字,具有极强的视角效果和审美的穿透力,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作家笔下希腊的蓝,埃及的黄,以色列的象牙色,伊拉克的灰色,伊朗的黑色,印度的油腻的棕黑色,泥泊尔的绿色……这些代表着各自国家不同的色泽,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和深邃的内涵。

  语言是文学作品中灵魂的载体,文学的灵魂在思想、在语言。没有好的语言传达深邃的思想,你的思想就会显得平庸。一些当代文学作品为什么仅限于故事情节的离奇怪诞?为什么面临写作资源枯竭的危险而使一些作家走上了低级庸俗的抖售隐私和不顾廉耻的身体写作?为什么一年内文学作品的创作量在上万种而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作品?这些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语言的贫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先生语言的张力,语言的生动,语言的精谨,语言的穿透力,都堪称一流。先生对语言的保鲜方法,在他的自序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说:“就我个人而言,这次割断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我从学术研究、教育行政到实际考察、随笔写作,经历了不少次彻底的拦断和转换,每次都是在别人认为状态最好的时候离开的,一遍遍从零开始,可称得上是自弃名位、自离积累、自拆楼台,为的是生命的惯性僵化。我是行路者,不愿意在某处留恋过久。安逸的山寨很容易埋葬憧憬,丰沛的泉眼很容易滞留人生,而任何滞留都是自我阻断,任何安顿都是创造的陷阱,任何名位都会诱发争夺,任何争夺都包含着毁损。”

  在先生的这段文字里,使我们懂得了文学创作之大忌:生命惯性的僵化。要避免它,就必须主动地彻底地拦断和转换!也就是从零开始,打碎过去的一切。而此举,则需要大勇气和大信心。但为了突破,你就必须这样去做,

  思考的深刻,这可以说是《千年一叹》最为耀眼、最为美丽也是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思想是光彩夺目的奇苑!深刻的思想更是美不胜收,具有改变一切的无穷魅力。秋雨先生的思考是深刻的,思想因之而深邃。这是一个作家的文学生命之所在。

  在《千年一叹》中,几乎所有的篇章都透着思想的光芒。如他在《交缠的圣地》一文中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冤怨相报、无有穷期的深层原因是这样剖析的:对于耶路撒冷,“三个宗教都以感人至深的方式在这里吐纳着无数信徒的精神寄托,把一层层神圣的悲剧叠加给这座城市。任何像样的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清澈的悲剧意识,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因与民族问题紧紧相连而历尽艰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结果,原始的悲剧意识中又加入了历史的悲剧体验,谁都有千言万语却谁都又欲哭无声。这种宗教的悲剧感有多种走向,取其上者,在人类的意义上走向崇高;取其下者,在狭窄的意气中陷于争斗。因此,耶路撒冷的路途也有多种方向,在淤积着无数次毁城血泪的街道上,每天存在着相知、相融、相悦的无限可能。”

  那他们为什么不能握手言和呢?这是由于长期的以暴易暴把本该遗忘的恩怨一次次强化了。他们应该多一点遗忘,让往事如烟,然后搁置情绪,用现代政治智慧设计出最理性的方略。

  “历史有很多层次,有良智的历史学家要告诉人们的,是真正不该遗忘的那些内容。但在很多时候,历史也会被人利用,成为混淆主次、增添仇恨的工具,有的人甚至借着历史来掩饰自己、攻讦对手,因此更应警惕。……只有把该遗忘的遗忘了,历史才会从细密的皱纹摆脱出来,回复自己刚健的轮廓。”这是先生为此开出的一剂良方,可惜有病的人讳疾忌医。

  先生以一个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学家和作家的多重身份,依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居然借助人类文学的薄体―――散文,洋洋洒洒地揭示着世界文化的巨大内涵。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和古老、神秘的文明古国的历史中,以轻扬的散文做着最深刻最潇洒地穿越!

  他对世界几大文明衰落原因的思考同样是深刻而严肃的。限于篇幅,在此不再细述。

  他在《向谁争夺》一文中对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暗伤有着最清醒的认识。“其实,人折腾人的本事,要算中国最发达。五六千年间不知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智慧耗尽在这里。但是我们今天要用最简明的线索来描绘中华文明,一定会把这种本事搁置一边。中国历史发展最快的段落,也是这种本事最收敛的时期。既以最近二十年的超常发展而言,就是以公开宣布对斗争哲学和争论癖好的放弃为前提的。”

  历史是复杂的、多元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把历史穷尽,它所反映的只不过是部分的真实,不可能是全部的真实,我们可以把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对历史的阐释比较起来看,从而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秋雨先生对中西文明由比较而引发的思考,给我们诸多启示。他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敏锐的思维、强烈的忧患意识、独特的文化视角以及对世界文明历史的人文观照,留给我们一部沉甸甸的《千年一叹》。历史仍在继续,先生仍在思考。思考是美丽的,我们还在期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13
珍视文明——读《千年一叹》有感

寒假在弹指间便稍纵即逝。整个假期,我没有去亲戚家拜访问候,也没有和老朋友聚在一起闲侃,而是整天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手中捧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我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来读这本著作的,并不是因为余秋雨在文坛上的显赫地位,而是实在不忍心亵渎那些在九死一生的壕沟间每天抢写出来的文字。
书里记述了作者在世界各地考察时的见闻与感受。此次考察计划的实施者是香港凤凰卫星电视台,他们把这个计划称之为“千禧之旅”,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自然也要跟着一路跋涉了。考察队从香港出发,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十个国家,所过之处都是古代文明的驻足点。我想,此次考察的目的,也正是为了把昔日的世界文明重现于世人面前吧。
撇开文笔不谈,首先打动我的是考察队一行人的无畏精神,且不说每日的食宿问题与仅靠五辆吉普车前行的奔波之苦,单是时刻在充满恐怖因素的险境中穿行,也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所以,考察前面还要加上历险两个字,而且,这不仅仅是一次肢体历险,更是一次精神历险,不只是“勇气”一词所能承载得了的。
余秋雨在回答海内外媒体的采访时说:“断言什么地方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并不需要很高的水平,任何一个文化人,只要不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只要放下那些自欺欺人的所谓学术概念,睁大自己的眼睛去看,都会得出近似的结论,我自己更珍视的考察成果,是从对比中获得了对中华文明的重新认知。”
“文明”是本书中提及最多的一个词。两千年前的几大文明发祥地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衰草瓦砾。尽管他们所经历的衰败过程不尽相同:战争,掠夺,还有自己对自己的毁灭……,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风采已去。人类文明的巨构崩溃地如此凄凉,怎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古文明的黄金时代远去了,而且走得并不潇洒。希腊的奥林匹亚,德尔斐,巴特农神殿,埃及的金字塔,伊拉克的巴比伦……。它们都是古代文明辉煌的见证。眼睁睁看着文明从自己身边一点点逝去,不能不说是一种残忍。昔日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而今只能带着悲怆的记忆矗立于衰草残阳试想,如果是一位老人,恐怕也早已老泪纵横了。
提到泪水,有一篇文章叫做《全场一片哭声》,给我的印象颇深,一九九六年奥运会,正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一百周年,曾主办过第一届奥运会的希腊以为,那一届的主办权一定能争取到,于是当晚的运动场上座无虚席,大家都带来了礼花和香摈,准备用希腊语向世界高呼。但是,当他们听到最终的胜利者是美国亚特兰大时,全场一片哭声,其实,那天整个希腊都在哭泣。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二零零一年七月北京取得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天,就在萨马兰奇庄严地说出“北京”两个字时,整个中国都沸腾了,整个中国也都流泪了。同样是流泪,却是不同的滋味。但有一点是永远都相同的,那就是每个国民的民族自豪感。有它在,就什么都不用怕了,即使文明的遗体已冰冷,只要它的灵魂还在,总有一天,文明会重生,只不过换种姿态屹立在世界还崇尚、还尊重它的地方。
旅程结束,余秋雨先生感到很沉重,而看完全书,读者也会很沉重。此时,方才明白那“千年一叹”是一种怎样的由来了,震惊,心痛,无奈,责任感……尽在那一个“叹”字之中了。写此书的人叹,看此书的人也叹,那么那些文明古国的传人会不会已经老早就开始悲叹了呢?看着那些文明古迹的残照,我还暗自庆幸着中华文明的幸免于难,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留存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或许有了别人所给的经验后,我们才会明白:文明来之不易,要想使它完好保存,是更加的不容易。所以,我认为,余秋雨先生写“千年一叹”的真正主旨,并不只是希望读者在读完此书之后都跟着一叹,更重要的是,在悲叹过后,要珍视文明,尤其是,我们自己的文明。

(0231302 李银萍)

参考资料:http://www.bupt.edu.cn/news/pages/index/468/35.htm

第2个回答  2006-05-13
应该是很好看的,讲的是他经过世界个大奇观时的感受,和这些奇观的历史背景等.
第3个回答  2006-05-13
还可以

我的感觉的文笔有写做作,但的确是比较犀利,而且批判性较强

总的来说还不错
第4个回答  2006-05-13
《千年一叹》,很好看!

《千年一叹》这书好看吗?
挺好的一本书,《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

请问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如何?
余秋雨在“千禧之旅”活动中写的,从香港出发,途径希腊.埃及.叙利亚,约旦.以色列.伊拉克.伊朗.巴勒斯坦.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到中国.追溯了世界文明的历史,通俗,易懂,使人有所感悟.我刚刚看完这本真的很好.

如何看待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评价两极化严重?
我认为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会两极分化严重是很正常的,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千年一叹》这部作品比较比较晦涩;第二、《千年一叹》中讨论的方式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第三、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叹》中的表达的情感比较难以共情。(一)、《千年一叹》这部作品比较比较晦涩 ...

中国文脉和千年一叹哪个更好看?
中国文脉和千年一叹这两本书都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写的,这两本书都是非常的好看的。如果真要做出一个比较,哪一个更好看?我还是选择千年一叹,因为这是余秋雨早期的作品,他早期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

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哪本好一点?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好看吗?主要讲的什么?
回答: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是2000年1月出版的,该书的出版,在社会上曾一度引起热读的浪潮,但我仔细阅读该书,却是在新千年之后的2003年5月。我是一个不愿追赶任何潮流的人,对于读书,也是同样。这一段时间,在我们这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正在发生着一个不寻常的事情,“非典”―――一种让...

《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的书《千年一叹》,感触颇深,由此写下了一些感想,以抒发我的感受。余秋雨的文章,我一向比较喜欢,余秋雨文风简朴,文底深厚,看他的书,往往能在不经意中给人以某种心灵的震撼。《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等,这些书讲述的内容不同,但都是富有生活的内容,有血有肉,从中我们可以...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与许佳的《我爱阳光》哪本书更好一些?
当然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个人偏爱余秋雨),但毕竟余老师是前辈是著名作家,无论思想还是文学功底都相当深厚,许佳不过一写手而已。《千年一叹》和《我爱阳光》两本书不同的风格,然而《千年一叹》更有意义,更深刻,更有内涵。(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

余秋雨《千年一叹》:美与丑的极端性对比,便是人间与地狱的差别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以其深刻的内容,将美与丑的极端对比描绘得淋漓尽致,揭示了人间与地狱的界限。作为中国当代学者散文的代表,他的作品如《千年一叹》记录了他在探寻世界各地文明遗址的历程,尤其是在北非、中东、南亚的冒险,期间面临着重重危险,但他以生命体验为笔触,展现了世界的灿烂与苦难。书中...

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内容简介
余秋雨先生的力作《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是一部深度探索人类文明遗迹的纪实著作。这部作品诞生于2000年,记录了作者跨越数万公里的实地考察旅程,每一步都伴随着未知与惊奇,每一个章节都揭示了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车轮的每一次滚动,都承载着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文化的深切感悟。此次,我们有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