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除了学科学习外还要关注培养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15
兴趣方面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2个回答  2017-08-14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3个回答  2020-02-21
现在升学确实对于一部分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对于成绩不好的初中高中学生 来说 可能家长越是要求学习 ,学习成绩越差,甚至厌烦学习,产生抵触 ,如何坚决这种情况,有两个方案可以尝试

1.家长以引导为主,了解孩子为啥不愿意学习的原因 对症下药 培养小孩的学习兴趣

2.如果真的学不进去 成绩不好 其实 也不一定非要走学历教育这一块 ,职业教育也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哦,可以选择一个培训学校,学校一个技术了。现在比较好的技术,就是中餐、西餐、西点等西点类的技术了。你可以去专业的西点烹饪学校去学习的。将来肯定有前途。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17-08-15
当前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备现代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是热点也是难点问题。
一、校长和教师如何将人本理念准确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
1、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
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即我们所说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低年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抽象的能力,他们思考问题非常具体,教师就必须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感悟,而不仅仅是让其单纯地记忆。
我曾经给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出了一道题,就是根据已知球的数量与颜色,通过摸球判断哪种颜色的球多。一、二年级学生会以数量多的那种颜色作为判断依据,四、五年级学生会提出两种可能,五、六年级的学生则会估算哪种颜色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因为低年段的学生还不能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其经验不足以支撑他对这个知识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
有一次,我听一位特级教师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一节有关分数的课。这位老师讲得非常好,他说这节课对教师是个挑战。我对他说,如果这对教师是挑战,那么对学生恐怕就是个灾难。既然这堂课适合给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讲,他们也较容易理解,那么为什么非要进行这个挑战,讲给三年级的学生呢?因此,教师不必过度关注讲课的技巧,以及课讲得是否精彩,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能否很好地接受学习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的转变。
2、建立大教育观:将人本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实施素质教育。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大教育观,明确学校的一切工作、任何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都是教育。
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很多都是在这些活动中培养的。另一方面,学科内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课堂上除了学科知识教学,对于小学生,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身心素质;对于中学生,我们强调要培养学生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中小学校长要结合学校和区域实际,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为学校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牢记并实施于每一堂课、贯彻于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二、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
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2、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3、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那么,如何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题目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是一道给小学四年级学生出的题目:
有甲乙两个居民小区,有一条直路连接这两个小区,计划在这条路边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建一个超市,你认为应当设计在哪里?为什么?
类似这样的题目,评价原则和评分标准是思维与结论一致。只要学生的思考和他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其回答就是正确的;如果有些学生分析得更深刻,答得更好,那么可以采取加分原则,因为我们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些题目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能硬编。
如果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保持“双基教学”合理的内核,一方面又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那么就必将会出现“外国没有的我们有、外国有的我们也有”的教育教学局面。那一天,我们就能自豪地说,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先于世界。
三、几十年来,我国教育理念的变革
教育理念是学校实施教育工作的灵魂,是开展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几十年来,我国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以知识为本”使教育异化为记忆和训练
我们可以将过去的教育理念称之为“以知识为本”。其具体体现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大纲,我国最后一个教学大纲是1999年制定的。当时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应当教哪些内容”“应当教到什么程度”;因此,相应的考核便关注“规定的内容是否教了”“学生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总体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一维目标。
因此,几十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内容的“双基”。这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大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门性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三中心论”,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
其实“双基”的提出非常好,抓住了教学的本质。在数学“双基”中,基础知识主要是指概念记忆与命题理解,基本技能主要是指证明技能与运算技能。我们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但是在现实中它却往往走向极端,即基础知识扎实靠记忆,基本技能熟练靠训练。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记忆和训练。但是这些靠记忆掌握的知识往往遗忘程度也深。有一次,我问大学文科一、二年级的学生“什么是三角函数”“如何求球的体积”等基础性问题,他们回答说“全忘了”。
后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教给孩子一些让其终身受益、最终会留下来的东西?因此,在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时,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如何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是一维目标还是三维目标?
2、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智慧教育
我们现在制定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的教育理念。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是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强调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人,培养的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是人生存的需要,接受教育是孩子的本能。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验的教育,如古代师带徒的教育,那是过程的教育。第二阶段是知识的教育。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能是思考的结果或者经验的结果,因此以知识为本、致力于“双基”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的教育。这种教育缺少的是智慧。而智慧类似于素养,它表现在过程中,如解题的过程、玩的过程、做实验的过程。我们要提倡的是智慧教育,这是教育的第三阶段。因此,我们现在提出的教育目标不是一维的而是三维的,不仅重视结果(知识),还要重视过程(智慧)、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17-08-14
培养兴趣,,,,,,

初中生该学点什么
初中生应注重全面发展,涵盖知识、思维、实践和素质四个维度。基础知识学习是基石,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既打下学科基础,又培养逻辑与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同样重要,包括批判性、创造性及独立思考。阅读、辩论、实验等实践可锻炼此能力。实践技能锻炼不可忽视,如体育、音乐、编程等,不仅能学习...

孩子初中学业规划的关键点有哪些?
学科知识的打基础:初中阶段的学科知识为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重视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可以通过辅导或者报名参加辅导班来加强孩子的学科知识学习。兴趣与特长的发展:除了学科学习之外,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也是学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艺术、科技...

初中生学什么最好
初中生应全面均衡学习,包括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数学、语文、英语是基本学科,数学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语文培养语言表达与文学素养,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未来学习与工作必备。自然科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奥秘,培养实验操作与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历史、地理、政...

初中生课程多压力大,哪些课程需要格外关注呢?
一、初中生需要格外关注的课程:英语有的初中生会在英语这门课程上出现问题,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次次考试都被英语拖了后腿,久而久之自己也对英语这门课程失去的信心。英语和语文这两门课程是非常不一样的,学习英语,对于初中生来说,面对的是新的语言系统,有的初中生在小学的时候英语基础...

初中生该学点什么东西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发展,包括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个人素质。基础知识学习是关键,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基础需牢固掌握。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语文奠定语言表达和文学基础,英语为国际交流提供重要工具。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通过参与辩论、科学实验等提升能力,深入思考问题,探索创新...

初中生应该培养哪些学习计划呢?
第17计:适度交流。同龄人一起迎考,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适度交流、沟通感情十分重要。同学之情对增强信心、减缓压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考前时间宝贵,切不可“长谈”。除了和同学交流外,还可与家长、亲友交流。第18计:充分准备。认真做好考前的复习和准备工作,注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做到胸...

初中生学什么比较好
初中生学习需注重全面发展,基础课程不可或缺。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打下学术知识基础,培养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与阅读理解能力。自然科学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证思维。实验与观察教会学生问题解决、数据分析与结论推断,未来学习与工作所需。人文社科课程丰富...

初中生适合学什么
一、适合初中生学习的内容 1. 基础知识学科 2. 兴趣爱好特长 3. 生活技能和素养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个人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的内容应当丰富多样,既要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也要兼顾兴趣爱好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以下是详细解释:基础知识学科:初中生应当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知识...

初中生能学什么
首先,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到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学科,能够锻炼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技能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同样重要。计算机技术、绘画、音乐、体育等实用技能的学习,不仅...

初中生学什么好
1. 学术科目学习。初中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应重视学术科目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这些是升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也是未来学习的基础。此外,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2. 体育运动。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