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的风俗习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6
[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的风俗习惯1.饮食民俗
满族饽饽,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肉血肠,风味绝伦,深受消费者欢迎。
涮火锅是最为典型的满族饮食。这种饮食与当年满族人游猎生活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不论是原始的满族火锅,还是如今华夏大地随处可见的现代火锅,吃起来都会令人联想起\"噼啪\"作响的山林篝火,联想到\"吱吱\"作响的小吊锅。可以说满族火锅是如今风靡全国的火锅老祖。除菊花火锅外,比较有名的有什锦火锅和三鲜火锅。
酸汤子是满族传统食品。秋季新粮成熟之后,农村几乎家家泡酸汤子。将新打下来的玉米整粒浸入缸中发酵,然后用清水冲洗,将酸味去除,磨成水面后,过滤去渣皮,即成汤面。食用的时候,锅内烧开水,用特制的汤子套,套在左手大拇指上,左手握一团汤面,用右手挤压,挤出的汤子条直接入锅煮熟,捞出来后,拌入肉炸酱、鸡蛋酱或葱花酱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
2.发式和服饰
(1)发式。满族人的发式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即前剃后留,留下的头发编成发辫垂于脑后。辫子上可结有各种各样的装饰物,从装饰物上就可以基本判定其地位的高低和身份的尊卑。传说这种发式与女真族骑射的生产方式有关,主要是为避免前面的头发遮挡视线,影响猎射野物。六、七十年代,汉族农村的小男孩,为了好养活,仍有脑后留小辫的习俗,这不能不说是受满族风俗的影响。
满族妇女对头发十分爱惜,对发式也十分讲究。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也是来自女真遗风。\"两把头\"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高高的发髻最为流行;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满族女子身着旗袍,足蹬高底旗鞋,显得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充分体现满族女子的端庄优雅。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真可谓是动则摇曳生姿,静则雍容华贵。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2)服饰。满族服饰是对我国现代服饰影响最为显著的少数民族服饰,旗袍、坎肩、马褂等至今仍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各民族人民喜爱的服饰。
旗袍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男子的旗袍是无领的或者是圆领;捻襟、窄袖、也称箭袖或马蹄袖;扣绊、下部两面或四面开衩、束带。箭袖或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用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作文素材《满族的风俗习惯》。开衩本是为了上、下马的方便,后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皇族ā?獢?∑?Δ??宗室开四衩,官吏士俗开两衩。还有一种便服,下摆不开衩,俗称\"一裹圆\"。腰带是满族男子服饰中非常必要的,腰带上挂有各种装饰物件,常见的是玉佩和香荷包等。
马褂就是在马上穿着的褂子,它长不过腰,四面开衩,罩在袍子外面,可以抵挡风寒。开始时,只有八旗士兵穿用它;雍正后期,马褂作为八旗的一种象征,逐渐在各个阶层流行起来,直到民-国初年,马褂仍然是人们出入重要场合的礼服,就是我们今天穿用的\"唐装\",也是由马褂演变而来。
坎肩是满族男子服装特色之一。坎肩又称背心、马甲,是一种无袖短衣。游猎时期的满族猎户多穿毛朝外的皮坎肩。后来的坎肩兼具装饰作用,多用绸缎制作,四边镶有彩条;满族坎肩的样式愈加别致,常见的有对襟直翘、对襟圆翘、捻襟、琵琶襟、一字襟、人字襟等,最受欢迎的式样是\"巴特鲁\"。
女式旗袍大致与男式旗袍在款式上是相同的,只是多一些装饰而已。女式旗袍也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此外,旗袍的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花纹或牙子,使旗袍变得十分精美,成为满族服饰中的精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式旗袍不断演化,愈发新颖讲究。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立领、束腰、窄袖、侧开襟、下摆回收,充分显示东方女性线条美,显示出东方女性文静端庄、典雅秀丽的内在气质,成为中华女性的民族服装。
满族的女式旗鞋是我们俗称的\"花盆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来装饰。足蹬花盆底的旗鞋,可使满族女子显得身材高挑,风姿绰约。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平木为底的旗鞋,称为平底绣花鞋。
3.民居特点
满族的民居充分体现了民俗对于地理环境的选择性和适应性。满族多居住在山区,御寒防冷的问题是满族民居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满族早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时期,居住条件简陋,冬天居住\"地窨子\",夏季居住\"马架子\"。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与各民族间的交往和学习,满族人逐渐形成自己的居住习俗。
\"口袋房,万字炕\",形象地描述出了满族人居室的主要特点。满族人的房屋多为三间或五间,房门开在东侧或次东间,整座房屋形似口袋,因此称作\"口袋房\"。屋里南、西、北三面筑有\" \"字型大土坯炕,叫做\"万字炕\"。西炕略窄一般不住人,也不许堆放杂物,上面有一个搁板,是满族人供奉祖宗的地方;南炕温暖向阳,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北炕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为了避免生活上的不便,满族人室内有各种软间壁,有的是从炕面到房梁用木板糊纸栅成两个空间;有的是在炕沿平行的正上方,从棚顶吊下一根长竿,叫\"幔竿子\",专门用来悬挂幔帐,晚间睡觉时放下,在南北炕之间起到遮挡作用。
火炕是满族人家住房主要的取暖设备,因为火炕一般都通过做饭的锅灶,所以烧水、做饭时,炕总是热的。有的人家还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称之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寒冷的季节,可以加烧地炕,提高室内的温度。
与汉族民居不同的是,满族民居的烟囱没有修在屋顶上,而是\"烟囱坐在地面上\",烟囱修在房屋的一侧,有孔道与火炕相通。烟囱坐在地面上,不仅可以延长室内烟道的长度,提高供暖的效力,而且满族人的烟囱,过火量较大,烟囱为宽大的台柱形,修在地面上比较适宜。
东北气候寒冷,室内日常活动多在火炕上进行,所以满族人室内陈设比较简单。室内一般没有桌椅,只有炕桌,有的人家有八仙桌,就放在西炕前,上面摆放着茶具;炕上有用来装衣物的大板柜,被褥叠放在上面。来了客人,请客人到炕上坐,全家人平时吃饭、读书、做针线活也在炕上进行。
满族民居的门窗也有特点,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里面的门是两扇门,有木制的插销。窗分为上下两层,糊窗所用的窗纸坚韧如革,称为\"高丽纸\"。窗纸糊在窗户的外边,一方面可以避免窗档中积沙,另一方面可避免窗纸因冷热不均而脱落。窗纸糊上后,还要淋上油,这样,既可增加室内的亮度,又可以使窗纸坚久耐用,所以\"窗户纸糊在外\",就成为满族民居的一大特点。
满族入关后虽然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在东北的绝大多数的居民,包括汉族在内,在居室的特点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满族民居的影响的。现在比较偏僻的农村,许多人还是使用这种带火炕的房子,只是室内的陈设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满族的风俗习惯〕【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满族的风俗习惯
1、礼节习俗: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少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少辈每隔三天要给长辈打千请安,隔五天见长辈得叩头,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别,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状,女人双手扶膝下蹲。路上遇见不相识的长者,要鞠躬垂手问“赛音”(满语,好的意思)。如骑马,要下马闪在路...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以下是他们的一些主要风俗习惯:1. 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具有独特的仪式和习俗。在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在新娘家门外骑马等待,并由新娘的姐姐将新娘引出。随后,由新郎在新娘家门外驾着马吃掉“门外的喜酒”,象征着彼此亲近和共同生活的开始。2. 吃食习俗:...

满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
【日常食俗】: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民族食品】:满族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有白肉血肠、火锅、酸汤子、清东陵糕点等。【传统节日】: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

满族的风俗习惯
在生活中,满族人也有许多饮食禁忌和居住习惯,如不食狗肉、不允许随意坐室内西炕等。6. 满族风俗的满族禁忌 满族人有许多忌讳,如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不许打狗、杀狗、食狗肉,不允许外族人戴狗皮帽子进家。此外,他们还有尊卑、等级关系上的忌讳和规矩,如新媳妇不能同公公、婆婆、丈夫同桌吃饭,大...

满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1. 风俗:满族文化中,礼节至关重要。尊敬长辈是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满族人通常每三天对长辈表达一次轻微的敬意,每五天则进行一次较为庄重的礼节。在公共场合,不论是否相识,满族人都习惯向老年人鞠躬致意。在婚姻习俗方面,满族传统倾向于早婚,且不罕见娶娶年龄较大的女性。2. 特点:满族人的体质特征...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简单介绍
满族早期多依山傍水而居,以方便和适应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满族农村房屋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均在东端南边开门,形如口袋,俗称“口袋房”,便于聚暖。东西各有厢房,配以门房,这便构成通常所说的四合院。房屋多为起脊砖瓦房,俗称“海青房”。房柱皆插地,门向南开,高大宽敞...

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风俗习惯 一、满族概述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些习俗历经数百年,仍然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保持和传承。二、饮食习俗 满族人的饮食习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们日常以米饭、面食为主食,辅以各种肉类,如猪肉、牛羊肉等。此外,满族还有独特的馔肴,如著名的&...

满族有什么特别的节日和风俗
满族的风俗习惯包括:- 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如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许动筷;杀年猪时请亲友同吃白肉血肠。- 忌杀狗、吃狗肉和用狗皮,敬犬之俗,不打狗杀狗,不戴狗皮帽。- 珍爱乌鸦,不哄打,立木杆喂乌鸦、喜鹊。- 西墙供祖先,不在此挂衣物,不许坐卧。- 忌从锅灶、火塘上越过,不许用脚蹬...

满族风俗习惯
满族风俗习惯有服饰、饮食、居住、礼仪、节庆。1、服饰 满族的服饰高雅华丽,对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寒冷生活环境和射猎活动的需要下,满族人过去多穿马蹄袖袍褂。满族女性的服饰特点是旗袍,具有紧身、长袍、高领、窄袖等特点,富有民族特色。2、饮食 满族饮食以粘食为主,因为粘食耐饿,...

满族节日
满族节日满族节日有颁金节,上元节,走百病,添仓节,二月二,虫王节,鬼节,中元节,开山节,腊八节,小年,春节等满族传统节日。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不少满族特色。满族节日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