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说到《论语》,我们脑海里很快闪过这样一句话:《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但作为四书五经之一的《论语》,其实并不怎么好读。
首先,《论语》一共有20篇512章一万多字,但就是一些对话的简单归类,个别地方还有重复出现的字句,内容整体比较随意;
其次,《论语》本身篇与篇之间并没什么联系,甚至连篇章的名字也不能好好选取,只是选取每篇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当标题,所以单看目录让人崩溃;
第三,《论语》引入的概念特别多,看着看着就很容易混乱了。
那么,这样难以攻克的《论语》,我们要怎样才能快速读懂呢?
《论语》虽然看着复杂,但其实有两条主线贯穿全书的始终,只要我们能把它拎出来,就会豁然开朗。
第一条线是强调内外兼修的个人发展之路;第二条线是强调以德治国的国家治理之路。
如果用一副对联来描绘的话,则是:
(上联):内仁外学当君子
(下联):德政礼制管国家
(横批):天下大同
接下来,让我们就依此将《论语》的精髓一一解开。
在《论语》里,孔子给我们阐述了很多关于人的道德品质的概念,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非常非常的多,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一个字:仁。
“仁”字在论语中总共出现109次,是论语中最重要的概念。
因为孔子认为仁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值得我们终身去追求的。
关于仁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一个能够做到仁的人必然是孝敬父母的人,忠于君王的人,做事中庸的人,而不是花言巧语的人...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除了需要不断修炼,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在教育方面,孔子可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孔子降低了学习的门槛。在以前学习是个贵族行为,一般人没资格没途径。孔子办的学院,学生只要付一条腊肉的学费就可以报名学习;
第二,孔子教的都是正能量的东西。孔子指定《诗经》为教材,让大家通过学习美好的事物提升自己的修养;
第三,孔子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了很多教育和学习的方法论,比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等;
第四,孔子强调学以致用,认为学习好了就要去当官报效国家。
可以说,孔子在教育领域留给后人的财富远大于他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孔子强调追求仁的品质,重视学习的提升,而能做到这样的人就是君子了。
在《论语》里对什么样的人是君子有详细的说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保留了原始的质朴,同时又很有修养,那么他就是一个君子。
与君子相对的另一个概念是小人。在孔子的理论世界里,君子是完美的,而小人是可耻的。
他用大量的论述告诉我们什么样是君子、什么样是小人:比如君子就是坦坦荡荡的、小人就是整天焦虑的,君子心怀远大、小人就顾着眼前一点利益等等诸如此类。打个比方,如果说岳不群是小人,那令狐冲就是君子。
当然,孔子是鼓励我们去当君子而鄙视当小人的人的。
除了个人主线,《论语》还有一条主线是国家。
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应当用道德去感化人教育人,这才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而这种符合仁的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德政”。
孔子认为如果实施德政,老百姓就会向群星围绕北极星一样的围绕在帝王的身边,老百姓不只是很听话还很有礼貌;而下等治理国家的方法则是用法令用刑罚让百姓因为害怕而听命,因此百姓是没有廉耻之心的。
基于德政的治国方针,孔子提倡效仿周朝的礼制来进行管理。所谓“礼治”,就是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和臣、父和子、贵和贱、尊和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孔子本身就是十分认同并遵守周礼的,在《论语》里有大量描述孔子是如何推崇并遵从周礼的论述。
在行为举止上,孔子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
在教儿子说话时孔子会要求按周礼说雅言,在看到诸侯有越礼的行为孔子会忍不住唠叨几句,而自己最爱的弟子颜回下葬,颜回的父亲请求孔子卖车给颜回厚葬,孔子也因为要遵守周礼而拒绝了。
可以说孔子是用生命在维护礼制的秩序。
有德政的治国方针和礼制的治国制度,孔子指出治理国家还要学习“尧舜禹”这样的明君。
作为君王,关键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以身作则。如果君主自己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底下的人做不好;
第二,任用贤臣。通过选拔有德行的人,就可以共同治理好国家。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期的内容:
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有一个理想的成功之路的,其实这也是一条个人成长和国家管理相结合的成长之路:
个人通过修身养性使得自己的心境修为在一般人之上,
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或宗族,
接着有能力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
最后才可以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以说是孔子政治伦理成功学的最好演绎。
关于论语句子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2.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3. 不迁怒,不贰过。4. 未知生,焉知死。5.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6. 朝闻道,夕死可矣。7.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中精辟的句子
1、巧言令色,鲜矣仁。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要20则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7、默而识之,学...
论语中的句子
1、德不孤,必有邻。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7、朝闻道,夕死可矣。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的句子
出自《论语》的名言:1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敬鬼神而远之。4子罕言利,与命,与仁。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6未知生,焉知死。7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8不患人之不己知。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0鸟兽不可与同群。11无可无不可。12食不厌精...
论语有哪些经典的话
论语里的经典句子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有哪些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4、子曰:“不患人之不...
描写《论语》的句子
1、孔子君子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
《论语》十句名言,论语经典句子摘抄
一、老而不死是为贼。语出《论语·宪问》。这句话原本是责骂那些年岁大,但却没有德行人。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语出《论语·雍也篇第六》。具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爱之心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灵动,有仁爱之心的人冷静。有智慧的人,时常感到...
论语中有哪些有名的句子并翻译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