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国演义】的人物的评价

对【三国演义】的人物的评价,要抒发情感,可以结合故事,别写生平!!!!

看《三国演义》——品曹操之奸雄

历史如同一位包含经验的“老者”,每一代人都试图在他的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但他们所得到的永远是一段新的历史,一段新的经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看曹操这个人物,而他身上那独有的“奸雄”也正是耐人寻味之处。
曹操是三国时期十分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都有详细的记述,前者作为史书,对人物的评论是十分少的,作者并无太多的个人观点从著作中体现出来。而后者作为小说,则加杂了许多个人的见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遭受到作者不少的批判,并且给他加上了“奸雄”的称号,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许多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但小说并不是简单的加以丑化,而是从众多的细节中反映出来,作品中写到曹操谋刺董卓未成,亡命东行,途中误杀吕伯奢家属,后又故意将计就计杀了吕伯奢。这点将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诈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曹操“奸诈”的一面相对照的是关羽的“忠义”。作者在作品中极力推崇刘备,关羽这一方。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明代,当时还是封建社会时期,思想仍停留在一味的推崇“忠孝仁义”的行为。而刘备,关羽作为与汉室正统有关的一些人,理所当然被人看作为正统,这样就得到了推崇。而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无疑是篡位的另一种形式,自然而然地被作者所鄙弃。但作一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曹操的奸诈背后有着雄才伟略,关羽的忠义背后也有着刚愎自用。由此可见,并没有什么完美的人物,只是多一些可赞之处,少一些可憎之处罢了。
曹操虽奸,而最终没有篡汉。一些人认为曹操这样的举动总算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线。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恰是奸诈的体现,原因是“其子曹丕篡汉后,追封曹操为武帝,曹操早有所料,故不亲自篡汉,以免后世骂名!”但事实上曹操生前说过:“吾若有幸当为周武王。”说明曹操在谋划篡汉之时仍不忘要得的名正言顺。这是曹操身上特别的一点。
曹操以“求贤若渴,骄傲自大,足智多谋”三点最为突出。这三点也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基础。
“求贤”是历代君王成就霸业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独行其事之时,曹操不令人杀之,反而与之放行,实在是惜才爱才的表现。官渡之战时,曹操听闻许攸前来拜访,竟赤着脚亲自去迎,这又是何等的屈尊求贤,难怪许攸为曹操所感,于是献计使曹操断袁绍之粮草,一举平定了河北,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宋贤有诗云:“浩浩长江风浪生,当年赤壁夜交兵;负忠若不因黄盖,妙计何曾识孔名明。”赤壁之战之所以乾坤逆转,其中一半是由于曹操的爱才,对黄盖的过于信任所至。纵观曹操求贤的这一点,可以说是成也因才,败也因才。从一定角度来看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这两场著名的战役,竟都是由曹操求贤爱才所至,这一点的确耐人寻味。
“自负”是历代君王失败共同的一点原因,而在曹操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赤壁之战兵败后,曹操狼狈不堪地逃走了。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此时还有几千名士兵。曹操见树木丛生山川险峻,仰面大笑曰:“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何如?”话未完,赵云杀出,曹军损兵过半。又逃至葫芦口,此时尚有近千名士兵,曹操又仰天大笑曰:“诸葛亮,周瑜虽有将才,而智不足也。若是吾用兵,在此埋下一军,纵然逃脱也不免重伤。”话未完,张飞杀出,曹兵混作一团。逃至华荣道,此时只有百余骑,曹操再次仰天大笑:“诸葛亮,周瑜虽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若在次埋一伏兵,吾等皆束手就擒。”言未毕,关羽杀出……小说以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引出三次兵败,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评论,而是以士兵数的锐减,和曹操话语的细微变化体现曹操的自负,给人留下了充分的回味空间。在反复的品味中不禁让人觉得曹操的三次大笑显得是如此可笑,如同是在嘲笑自己的自大。曾有人这样说过:“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座陷阱是人们自己亲手挖掘的。”在此真的是很贴切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历史证明了曹操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自董卓以后,豪杰并起,曹操比袁绍则名微众寡,然而曹操却运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坐拥天时之利为成功之本,击败袁绍。巧用离间计瓦解韩遂与马超的信任,而平西凉之乱。调虎离山,汉中破张鲁。这些都是曹操雄才伟略的体现。作为一代豪杰,曹操有着独有的奸诈,更有着超凡的才智,正是由于这两点共同汇聚在曹操,才“赢得”了世人独特的评价“奸雄”。
《三国演义》中还贯穿有“尊刘抑曹”的思想,推崇刘备的“仁政”与批判曹操的“暴政”是小说中反映的主线之一。在历史上曹操的确是一个实行“暴政”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残忍也被更深地刻画出来了。攻克徐州后屠杀徐州百姓,官渡之战时坑杀降卒,远征乌丸三郡时“屠柳城”。曹操的这些举动不犹让人感到有些冷血!而曹操之统一北方,诚有功于民,存鸿鹄之志,为社稷之事;千古烈士,确实敢当。然烈士非善士,攻黄巾,屠徐州,兴亡百姓苦,涂炭生灵。这亦是无奈之举。古之君王成大事者必劳民伤财,曹操欲要成霸业这也是必经之路。加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性格特征,暴政非但没有让他处于劣势,反而在众人中取得了令人敬畏的声望。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奸雄”,有生之年,与群雄逐鹿中原,有包举宇内、并吞四海之宏图。然志未完,命已去!子孙不过三代位又被司马所篡,此皆因果循环呼?非也,乃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耳。他,惟才是用,号召垦荒屯田;他,南征北战,率军横扫中原;他,智能超群,明察邪佞忠奸,曹操诚可谓是历史天空中一颗耀眼、璀璨之星辰!!(引用)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5
对于刘备,我是这样看其一生的。前半辈子,撕下他“仁义”的面具可以清楚的看清楚“枭雄”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后半生,雄心已失,壮志不再,老骥伏枥也只想着偏安四川了。综观一生,政治军事上的才能是很不突出的,惟有用人的长处,“甚得众心”,才成为了一国之主,得天下三分之一,不过蜀国历史实际上是由诸葛亮写出来的。备用人学得其祖刘季八成,不过运气忒背,与曹操、孙权同分一组,实乃死亡之组,抽了个下下签。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大人物小时候都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备小时候家门口有一桑树,备高兴时就会说“他日吾为天子,当以此为盖”。如果您也想表现出一点与众不同的大志,大可效仿刘备,指着什么东西他日怎么怎么di,当以此为马桶,万一您要是真的名留了史册,就会留下“是儿少有异志……什么什么马桶云云”。反正刘备就是少有大志的人。

刘备的青少年时期,求学于卢植。卢植是马融的弟子,两人都是都是经学大家,也就是当时的学术界的权威。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子能跟着他实在倍儿有面子的一事。不过这厮根本就不好好学,这几年如果没有认识公孙瓒这个人物的话可真是白混了。

前面说了,刘玄德就是一织席贩履的主,没大本钱,做不了大买卖。自称是帝王之胄,逢人便说俺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我靠,大哥,刘胜子贞,汉武帝元狩六年封为涿县“陆城亭侯”,退一万步讲,您真是刘胜后代,从汉武帝时期到东汉末年已经有三百多年了,这门亲戚忒远了一点吧。袁术说“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呵呵,刘备的社会地位、政治依靠远不能与曹操、袁氏相提并论。正是由于公孙瓒,才使他在历史舞台斩露了头角。之前,“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有功,除安喜尉”,又“除下密丞”等等,反正就是在冀州、青州等地做做小武官,没什么前途。后来“为贼所败”到了幽州,投奔了公孙瓒大哥,备是以兄事之的。公孙瓒以幽州为根据地,掌握重兵,长期的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形成了一只很强的军事力量,也算是一只假a劲旅吧,踢了多年假b的刘玄德开始斩露头角。被公孙瓒委任为别部司马,与冀州袁绍的交锋中,在青州地区成功冻结压缩了袁绍的活动范围,又被升为平原相。时间不长,当公孙瓒把刘备成功带进假a之后,刘备马上接受了徐州陶谦抛出的橄榄枝,转会加盟了新东家,从此公孙瓒在刘备的个人历史上消失了。与幽州的公孙瓒相比,“百姓殷盛、谷米丰赡”而且户口过百万的徐州显然是财大气粗,就像曲张转投申花一般。陶谦刘备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进行了速配。徐州陶谦、丹阳人,手中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丹阳兵是三国时期最好的兵源,但是陶谦没有战将,仅曹豹、许耽二人,这样如何对付曹操?而刘备兵仅千余,基本上又是乌合之众,但却有战将,尤其是关张二人,不可多得的战将,于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所以两者的结合是取长补短,时髦话叫“双赢”。但是有了精兵强将的刘备还不是曹操的对手,刘备和曹操军事才能的差距就是龙马之间的差距。若非“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的话,刘备和陶谦就提前挂靴了。不久陶谦病危,遗命“非刘备不能安此州”。这件事颇有卖点,一、事实证明了刘备根本不能抗拒曹操,为何还将徐州托付此人?二、这个“遗命”不是陶谦的亲信许耽等丹阳同乡传达出来的,而是由与陶谦见疏的徐州强族代表麋竺传达出来的,刘备与麋竺的关系路人皆知。三、刘备取益州后,麋竺何功受封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这就耐人寻味惹人遐想了。其实中国足坛玩什么猫腻球迷心里亮着呢~!

且说刘备依靠徐州豪族夺取了徐州,但是这也导致了徐州豪族与陶谦旧部的丹阳派矛盾激化。随着刘备引吕布入徐州,曹豹、许耽、章诳把刘备反了一个措手不及。就像申思、祁宏等人来一招釜底抽薪一样。这里有两点要说明,一、吕布此人狼子野心,反复无常,刘备居然会让他留在身边。二、张飞曹豹一向势同水火,刘备居然会在要紧关头安排他两一起共事。以上两点都说明了刘备在军事政治上的无能。

值得一提的是吾儿奉先临死前三人的对话,颇值玩味。
布:缚太急,小缓之
操:缚虎不得不急也
布:布今已服矣,明公主内,布主外,则天下不足定也
备:君不见丁原董卓二事乎?
(太祖颔之)
布:大耳贼,最叵信
刘备这招玩的太厉害了,找了块三千斤的巨石往井里扔。而吕布骂刘备的话也不错,基本上反映了刘备的生理特点和性格特点。

关羽忠义两全的人,对刘备忠心耿耿,被困曹营怎么好的待遇都不投降你想想,放走曹操是因为他知恩图报,虽然他没被曹操劝降,但是那么多礼物送他也记住了曹操的好,所以化容道放了他一马.并不能说明对刘备不忠,如果他不忠曹操对他那么好早投降了,好吃好喝还待遇,所以放了曹操证明他重义气,
没忘了曹操对过他好.对刘备还是忠诚.并不是对他不忠不义.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三国演义的人物评价
1、曹操:乱世枭雄,有勇有谋,奸诈多疑;2、刘禅:优柔寡断,贪图享乐,胸无大志;3、诸葛亮: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知天文晓地利,有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旷古奇才;4、周瑜:文武双全,用兵如神,心胸狭窄;5、赵云: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玉树临风;6、邓艾:大智若愚,文韬武略;7...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1、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他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2、刘备 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

用100字左右对三国人物做评析.是评析.
刘备:《三国演义》推崇的人物,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个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称他为天下英雄,不过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本领,军事上十分窝囊,早期浑浑噩噩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败亡于军事上。诸葛亮:智慧的化身,鲁迅的评价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介绍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六位做出评价
①刘备:仁爱宽厚、谦恭待人、爱民如子、知人善任、讲义气,重友谊。②关羽: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③张飞:勇猛耿直、粗中有细、嫉恶如仇、心直口快。③赵云:忠心耿耿、英勇无敌、浑身是胆、治军有方。④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谨慎谦恭、认真尽职、鞠...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200字(急需)!!!
6. 诸葛亮,字孔明。诸葛亮以智慧著称,神机妙算,深受人民爱戴。他忠诚敬业,善于辩论,战场上所向披靡。他视名利如粪土,不重外貌,重视义气,知恩图报,光明磊落,做事不徇私情,对人了解深刻,是名满天下的正人君子和常胜将军。7. 吕布,字奉先。吕布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但智谋不足,贪财好利,...

名人对三国演义人物评价有那些??
钱穆:曹操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是魏国创业者。然而,他却是一大奸雄,故为历史反面人物,此下中国历史六百年中衰,曹操不能辞其咎。李宗吾: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 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

三国演义的人物评价
诸葛亮: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权:善听意见、缺乏主见 袁绍: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好侠义 袁术:目空一切、胆大妄为、不顾手足之情 董卓:傲慢、骄傲、(十分)好色 吕布:恩将仇报、见利忘义、武艺高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这是三国演义的评价,但不是历史评价。三国演义是民间...

三国演义的人物分析200字左右 10篇!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分析
1、赵云 性格;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2、关羽 性格;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3、张飞 性格;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4、刘备 性格;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5、诸葛亮 性格;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

《三国演义》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字数越多越好
9孙策:孙策在三国演义中是个富有传奇的人物,孙策是孙坚儿子中最勇猛的一个,力量型选手,勇猛程度超过其父孙坚。每逢作战总是身先士卒,领兵冲杀。这一点和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很像,所以人称其“江东小霸王”但是跻身于袁术之下,让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一心想匡扶家业,但是性急少谋,正如郭嘉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