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的命名是从何来的?

这个是河南省的一个小县城,它的市里面有个大禹石像。

禹州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 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曾在此“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四位大臣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 其中两位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汉代黄帝常与他一起讲武,研讨 军事和战术。在黄帝与蚩尤大决战时,因大雾弥漫,黄帝的部队全都迷失了方 向,被困在涿鹿。是风后帮他制造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站一个铁人,手臂 始终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部众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打败了蚩尤。今禹 州市无梁镇西部部有风后山,也叫风后顶。山南麓(今无梁镇胡楼村北侧)原 有风王庙,后来庙圮建土寨,叫风王寨,成为一个自然村,建国后谐音为“封 王寨”,传为当年风后部落聚居处。禹州市城关过去有一座“迎风阁”位于今 武装部东侧十字口。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 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

大鸿也是一位部落首领,据说就居住在今禹州西北19公里浅井乡境内。方 志认为现在浅井乡的鸿寨就是黄帝大臣大鸿部落的屯兵处。

庄周《徐无鬼篇》说:“黄帝将见大隗(wei卫)于具茨之山。”具茨也在 禹州境内,长40分里,宽12公里,位于禹州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苌 庄、浅井、顺店、朱阁、无梁、古城、郭连等七个乡镇。正因为黄帝曾在此访 问大隗,后世便以人名山,称此山为大隗山,把禹西北一带群山叫“大隗层峦 ”,为禹州八景之一。近年出土的唐、宋石刻也证实,今无梁一带在唐、宋时 期仍叫“大隗乡”。

由此向东南,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为氏城,雍梁城,本是轩辕黄帝命 雍父做杵、臼之处,后来成为雍父的封地。

《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 有头脑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 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相宜。因此,黄帝暮年,带了 元妃嫘(lei累)祖娘娘,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散驾登山,再访成子,退 隐逍遥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和黄 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观”。

(二)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世本·帝系》说:“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zhuan xu) 专须),颛顼生鲧(gun滚),鲧生高密,是为禹。”当时,中原洪水泛滥,五 谷不收,尧乃求贤良治水。舜荐鲧。鲧以筑堤修坝为主,堵水无状,被杀于羽 山。舜又推荐鲧之子大禹继续治水。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开 挖疏导为主,居外十三年,终于使洪水东注,治水成功,被封于夏(今禹州市 ),史称“夏禹国”。禹被称为“夏伯”,即分封方国国君。禹虽为封国国君 ,却倍受舜的宠信,使禹“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有大事由先与禹商量。 后来又让禹直接代替自己摄政,长达十六年。癸西四十八载(约公元前2208年 ),舜崩于苍梧(今源南宁远县),天下诸侯不服舜之子而拥戴禹。于是,禹 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并用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原地区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吸收周边夷夏各 部族共同创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它“咸有九州”,“协和万邦”,是我国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第一朝代,被称为“华夏第一国”。大禹则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 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 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 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 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凡告禹以治国之道者,请撞钟;凡晓大禹以义者 ,请擂鼓;凡有事情通报者,请摇铃;凡告以忧患者,请击磬(qing庆);凡 在冤情要伸诉者,可挥(tao桃),即拨浪鼓。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一个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 九载之贮”。

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 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是所谓“父传子,家天下 ”的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记四年),传 给其弟仲康。仲康名义上在位十三年,传统给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 浞(zhuo捉)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长康长大后,居于 纶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村),招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经过十年准备 ,终于在不惑之年消灭了寒浞势力,“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 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夏 朝又传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累计维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31
禹州是华夏民族之根。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 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曾在此“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这四位大臣都是当时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 其中两位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汉代黄帝常与他一起讲武,研讨 军事和战术。在黄帝与蚩尤大决战时,因大雾弥漫,黄帝的部队全都迷失了方 向,被困在涿鹿。是风后帮他制造了一台“指南车”,车上站一个铁人,手臂 始终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部众辨明了方向,冲出了迷雾,打败了蚩尤。今禹 州市无梁镇西部部有风后山,也叫风后顶。山南麓(今无梁镇胡楼村北侧)原 有风王庙,后来庙圮建土寨,叫风王寨,成为一个自然村,建国后谐音为“封 王寨”,传为当年风后部落聚居处。禹州市城关过去有一座“迎风阁”位于今 武装部东侧十字口。以迎风阁为中心,南北东西辐射四条街,分别叫迎上街, 迎下街,迎东街,迎西街。建“迎风阁”的本意,一说是因为风后辅佐黄帝有 功,封其食邑于此,特建阁以纪念;一说是“迎送风后”之意。

大鸿也是一位部落首领,据说就居住在今禹州西北19公里浅井乡境内。方 志认为现在浅井乡的鸿寨就是黄帝大臣大鸿部落的屯兵处。

庄周《徐无鬼篇》说:“黄帝将见大隗(wei卫)于具茨之山。”具茨也在 禹州境内,长40分里,宽12公里,位于禹州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绵亘苌 庄、浅井、顺店、朱阁、无梁、古城、郭连等七个乡镇。正因为黄帝曾在此访 问大隗,后世便以人名山,称此山为大隗山,把禹西北一带群山叫“大隗层峦 ”,为禹州八景之一。近年出土的唐、宋石刻也证实,今无梁一带在唐、宋时 期仍叫“大隗乡”。

由此向东南,距城12公里的古城寺,古为氏城,雍梁城,本是轩辕黄帝命 雍父做杵、臼之处,后来成为雍父的封地。

《庄子·有宥篇》说,黄帝十九年,“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求问“修德习武”、驾驭诸部落的“至道”,据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非常 有头脑的“哲人”,居于今禹州城西北20公里的崆峒山上。该山东西走向,长 1.5公里,宽1公里,岗岭交错,古木叠翠,山水相宜。因此,黄帝暮年,带了 元妃嫘(lei累)祖娘娘,在浅井乡散驾村辞别群臣,散驾登山,再访成子,退 隐逍遥观。至今这里还留有黄帝“问道处”、“得道庵”,“广成子庙”和黄 帝暮年与广成子在此修道的“大仙观”。

(二)

尧舜时期,禹州称夏,是夏部族聚居与活动的中心。大禹为夏部族首领, 是黄帝的玄孙。《世本·帝系》说:“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zhuan xu) 专须),颛顼生鲧(gun滚),鲧生高密,是为禹。”当时,中原洪水泛滥,五 谷不收,尧乃求贤良治水。舜荐鲧。鲧以筑堤修坝为主,堵水无状,被杀于羽 山。舜又推荐鲧之子大禹继续治水。禹总结了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开 挖疏导为主,居外十三年,终于使洪水东注,治水成功,被封于夏(今禹州市 ),史称“夏禹国”。禹被称为“夏伯”,即分封方国国君。禹虽为封国国君 ,却倍受舜的宠信,使禹“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有大事由先与禹商量。 后来又让禹直接代替自己摄政,长达十六年。癸西四十八载(约公元前2208年 ),舜崩于苍梧(今源南宁远县),天下诸侯不服舜之子而拥戴禹。于是,禹 在夏邑(今禹州市)即天子位,并用自己的封号“夏”为天下之号,称“夏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中原地区诸夏民族为主体,容纳吸收周边夷夏各 部族共同创立的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它“咸有九州”,“协和万邦”,是我国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的第一朝代,被称为“华夏第一国”。大禹则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后人称之为伯禹、夏禹、神禹。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 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 夏第一都。”

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 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 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凡告禹以治国之道者,请撞钟;凡晓大禹以义者 ,请擂鼓;凡有事情通报者,请摇铃;凡告以忧患者,请击磬(qing庆);凡 在冤情要伸诉者,可挥(tao桃),即拨浪鼓。加上其它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将一个新生的夏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殷盛富庶,“公家有三十年之积,私家有 九载之贮”。

约公元前2198年,禹百岁,巡狩江南,死于会稽,就地埋葬。其子夏启“ 大飨诸侯于钧台”,四方诸侯都拥护夏启继禹之位,是所谓“父传子,家天下 ”的开始。启在位十年,传给其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有记四年),传 给其弟仲康。仲康名义上在位十三年,传统给其子相。相在位二十八年,被寒 浞(zhuo捉)逼杀。夏朝从此中断四十年。直到相的遗腹子长康长大后,居于 纶邑(今禹州西北16公里康城村),招集夏遗民,联络夏旧臣,经过十年准备 ,终于在不惑之年消灭了寒浞势力,“整威仪东南行,求阳翟(今禹州)夏王 之故都”,“坐钧台而朝诸侯”恢复夏朝基业,史称“少康中兴”。此后,夏 朝又传十一主,至夏桀,共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累计维系了四百七十一年。

(三)

钧台也叫夏台,原在禹州城南,距城十里。《水经注》载,在三峰山东南 ,大陵之西,陵上有“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有隅水东南 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称钧台坡。一说,钧台在“颍川城郭之阴”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宴”的地方,也是夏桀囚禁商 汤的地方。后商汤强盛,联合各诸侯国攻夏,缚住夏桀,放逐于现巢亭山(今 安徽境)。三年后,夏桀忧愤而死,商汤便建都于亳(bo薄,河南商丘东南) ,但仍封禹之后代于夏亭。夏亭旧址在今禹州市鸿畅镇夏寺村。后又将诸侯历 封于夏地,所以商末和西周初期,禹州一度称“历”地,或“栎”地。

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6年),北方翟人(亦称狄人)入据栎地,困其地 在嵩山之阳,改称阳翟(音狄)。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将 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国攻灭郑国,遂将国都迁新郑。仅 五年,即公元前370年,韩懿侯便将国都城重又迁回阳翟。此后历秦、汉、三国 、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二千余年,禹州称阳翟不变。所以,许多 文献史籍在记述历史事件及地地域时,习惯将上古时期尚无阳翟名称的夏、夏邑、历地、栎邑等统称为“阳翟”,比如“禹都阳翟”,其实应为“禹都夏邑 ”。

明洪武年间,因禹州有“钧台”故,改阳翟为钧州。明万历三年(公元 1575年),避避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改钧州为禹州。民国元年(公元1913 年)四月,由河南省令改为禹县。1988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禹县,设立禹州市。

参考资料:http://www.yuzhou.gov.cn/yuzhou/yuzhougaikuang/yuzhoulishi/webinfo/2007/08/07/118639738347920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31
禹州市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启继位后,于钧台大宴天下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片热土开始。

禹州,这座素有“华夏第一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雄距中原腹地,位于许昌西部。1988年撤县建市,禹县改名为禹州市,市辖26个乡(镇、办),652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76542公顷,总人口117.4万,禹州自古不仅交通便利,物阜人丰,商贾如云,而且盛出王侯将相,名流百工:韩非子、吕不韦、聂政、吴道子、张良……,这些黄河之子,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留下了浓笔重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使禹州成为第一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禹州之境物华天宝,沃土生金,地上地下资源丰富,陶瓷业发达,享誉海内外的钧瓷即产于此,这里盛产小麦、玉米、中药材等,是全国著名的优质烤烟基地和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矿产资源丰富,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煤、铝钒土、稀土等30余种,其中煤的总贮量为90亿吨,是全国15个重点商业煤基地之一。

今日禹州,农工、商贸、交通、旅游、通讯等百业俱兴,工业扬资源之优势,拉长产业链条,推进技术进步,工业体系日益完善,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河南省前列;农业以产业化为目标,以高效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逐步形成烟叶、外向型蔬菜、畜牧、林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综合配套、商品贸易活跃,市场体系完善,先后兴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市场、钧陶瓷市场、商贸大世界、档发市场等近百个不同类型的市场。企业改革、技术开发、外资引进、更是如火如荼。

禹州正在成为河南省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点,是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理想场所。为了扩大改革开放,禹州市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制定了一系列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在这片充满希望,广蕴商机的土地上,热情好客的禹州人正敞开胸怀,广接中外有识之士,共谋大业,同创辉煌的明天。
第3个回答  2008-10-31
大禹治水的结果 为了纪念大禹
在禹州市还有个禹王锁蛟井!

禹州市的命名是从何来的?
禹州就是因为大禹初封 于此,故称“大禹之州”。后因夏王朝创立并建都于此,又称“夏都”或“华 夏第一都。”禹在夏都(今禹州市)执政八年,号令全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俗称“夏 历”,也叫“农历”。并且定车制,立贡法,建学校,作夏乐,提倡养老,令 行薄葬,实行“五音听治”,凡告禹以治...

中国唯一一座城市用道士名字命名,千年未改名,这里是哪里?
再谈国内,中国的禹州市,位于河南省,城市的名字就是起源于大禹。他是中国古时候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非治水莫属,之后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因为有此功勋便又有了禹州市名字的由来。综上所述,可以推出,人名命名地名,都是建立在人物有着非凡成就,为了纪念这些伟人而命名。让后世铭记...

上古时期的禹城在哪里?
上古时期的禹城是指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禹的都城。根据中国传统历史记载,禹城位于今天的山东省南部的邹县一带。但是,由于没有可靠的考古发现证明这一点,禹城的确切位置仍然是未知的。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世界最古老的皇帝之一。他据说在大禹时期(传说中的时期)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禹城...

许昌历史上何时成为东汉末年魏都?
许昌,古称许国,其名源于远古时期的尧舜时代,由高士许由命名,因其在颍水畔牧耕并洗耳而得名。这里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夏朝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的发源地和国都,位于今禹州市。自夏代以来,许昌一直是郡县的行政中心。在三皇五帝时期,许地分布着诸如历、有熊氏、昆吾和康等诸侯国和部...

禹州市神后镇古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年禹州一带大旱,烈日炎炎,禾苗枯黄。一天,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云游到此,看到此情此景,善心大发,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禹州黎民百姓。观音心想:“东海水深,取之不尽,何不用它一用?但山高路远,用什么东西把水盛过来呢?听说这一带出产一种宝瓷,用宝瓷瓶来盛水岂不是很好?”...

什么是「厅号」?为什么同一个姓氏要有不同的「堂号」?
赏赐大王大赏,赐姓张,居庆阳。4.刘和彭。战国末年,荣公迁开基,刘村在沛丰城。他是刘家的一员。他的祖上是荣公,后迁居彭城。后来刘邦出现,繁荣了一千多年。5.陈石,颍川会馆。陈早年住在中原的颍川县,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6.杨和洪。西汉时,宰相杨昌被任命为弘农郡太守。

许昌三国文化
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都于许昌的禹州市。公元前八世纪,周封文叔于许,称许国。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许昌因此而得名。隋、唐、宋、元、明、清时,许昌均...

神垕的得名
有关神垕之名,因何命名,始自何时,诸说不一。一说“神垕”是个星名,因神垕主山(北山即乾鸣山)低、应山(南山即大刘山)高,应山压住主山,不能出人才。古人在南山建土地庙以压低应山,在北山建天爷阁以提高主山的位置,并用天上星名命名,用以调节“风水”,愿神垕人杰地灵,民富年丰。一...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阳翟即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阳翟古城位于禹州市韩城街道,这里曾是郑国的陪都也是韩国的初都,还是宋代5大名窑钧窑的遗址,由于禹州古城作为洲、府、县城沿用到今,韩国时期的遗迹已经少之又少,唯一遗存的是战国豪侠聂政的坟冢。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掉郑国,将都城从阳翟迁往郑国国都新郑,这也是韩国最后一个都城...

有没有夏这个朝代
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 2、夏朝的建立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间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