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各种美术思潮与其巴洛克主流的关系

17世纪欧洲各种美术思潮与其巴洛克主流的关系 急急急 要交作业了

第1个回答  2015-06-07
原来我们班还有这么聪明的同学
第2个回答  2015-06-07
抓紧时间啊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17世纪欧洲美术
17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将近没落,资本主义制度已在荷兰、英国首先确立;它是欧洲哲学
、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破除宗教迷信、探索真理的年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
,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开创了一个生气蓬勃的繁荣新时代。美
术的成就则以意大利、荷兰、佛兰德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最为突出。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的多种风格共存并互有影响的时代,但是,在不
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在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意大利和佛兰德
斯,受到宗教势力支配的罗马巴洛克风格占主要地位;在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法国,古典
主义风格为主流;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荷兰和英国则流行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
17世纪欧洲美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相比,有较大发展和变化: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逐
渐形成,出现了不同的民族画派。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以意大利和尼德兰为主,而到17世纪出
现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画派,各派的艺术家,特别重视本民族艺术传统和本土的现实生活
反映。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强调和 谐、宁静、理想的美,而17世纪的美术创作,则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自然的美,尤其是
卡拉瓦乔主义完全否定古典主义原则,追求表现平民生活,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和智慧。在
荷兰、西班牙画坛流行画百姓平凡生活和流浪汉,这些下层社会的人物形象,在画家的笔下
往往呈现出人的自信和尊严。如果说文艺复兴时代画家把神描绘成人,是一大进步,那么到
了17世纪,则是把抽象的人描绘成具体的、个性化的、更有社会特色的人。画家描绘这类人
物形象,往往出于自己的进步思想以及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懑。在这一世纪里,人和人的生活
基本上取代了宗教与神话,而成为绘画中的主体艺术形象。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还有风景
、静物,画家更重视光和色的表现。
17世纪欧洲画家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终身服务于教会的工匠,其中一部分走进宫廷,成为
国王、教皇的座上客,如贝尼尼、鲁本斯,一生过着荣华富贵生活;另外一种人则走向贫民 、浪迹天涯,如卡拉瓦乔。
总的说来,17世纪的欧洲美术,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巴洛克风格,它
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风格主流,与此同时,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放射出自己灿烂的光辉。

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6世纪后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开始从盛期繁荣逐渐趋向衰退,巨星相继谢世,灿烂 的天空一时暗淡无光,这时期的美术领域,呈现多元分化趋势,他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传 统,有的主张继承,有的倾向模仿,有的走向背叛,这就逐渐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学院主义
,罗马巴洛克派和现实主义三个流派。
17世纪的意大利处于外受列强入侵,内有不断的农民起义,连年战乱,四分五裂,新生的资
本主义不仅不能发展,且有倒退趋势。新兴的资产者和封建贵族相互勾结,教皇借助外国势 力,企图消灭人文主义思潮,推行反宗教改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美术家的队伍发生了变
化,一部分走向国王、教皇宫廷,成为他们的御用国家,为封建贵族和宗教服务,形成以贝 尼尼为代表
的“罗马巴洛克”艺术;一部分画家则主张保护和继承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艺术创造成就,建 立美术学院,这就是以波伦亚的卡拉契兄弟为代表的学院主义,他们既不反对受官方教廷支 持的
巴洛克,也不支持和反对与官方巴洛克对立的走向社会底层的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三足鼎 立,这就是17世纪的意大利美术现状。

罗马巴洛克艺术
为封建贵族和教会服务,并得到他们支持和保护的官方正统艺术——罗马巴洛克派。
巴洛克美术是对16世纪末样式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与现实主义艺术相对立。
所谓“巴洛克”:意大利语义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葡萄牙语义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它是
一个贬义词,人们借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弄具有这种风格的艺术。它产生于意大利,尔后影
响欧洲天主教盛行的国家,因为它的社会支柱是宗教,可以随宗教的传播扩散到宗教所及地
区。
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有这么几方面:由于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
自身的享乐,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装饰绘画、雕刻,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文艺复兴 的美术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而巴洛克艺术则强调非理性的无穷幻想与幻觉,极力打破和
谐与平静,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建筑则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饱含
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作品中反映出作家内心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
,不仅外部形态激动人心,内容也使人骚动不安,形象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它的
内容充满激情,而形式又充满激烈的运动感。巴洛克式艺术品给人感觉总在不定地运动着,
有着强烈而复杂的节奏旋律,强烈的明暗对比造成动感和不稳定感,在建筑上大量使用曲线
和椭圆形;巴洛克艺术很重视空间关系处理,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空间立体感:绘画依靠光造
型,追求空间深度感,建筑和雕刻强调层次和深度,尽量打破平面;巴洛克艺术还强调综合
艺术处理。这种综合在总体上有建筑、雕塑和绘画的综合,也有绘画与雕刻的互相综合,造
型和环境的综合,也包含自身各部分的综合;因为巴洛克艺术受宗教支持庇护,不可避免地 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它脱离现实,所以说它与卡拉瓦乔主义相对立而行。

贝尼尼
(1598-1680年)
那不勒斯著名雕刻家彼特罗·贝尼尼对意大利雕刻艺术最大的贡献,是培养了巴洛克雕刻艺
术的不朽大师,他的儿子洛伦佐·贝尼尼。
1605年,老贝尼尼带着全家迁居巴洛克艺术的中心罗马。小贝尼尼聪明过人,才智超凡,他
8岁时就能单独雕刻出逼真的小孩头像,令他父亲大为吃惊。17岁时为大主教萨道尼作过相
当高水平的胸像,少年得志的贝尼尼对事业和前途充满了信心。他在24岁时奉诏入教廷供职
,由于他的艺术才能而获得了基督勋章和骑士头衔。他不仅是罗马巴洛克艺术最光辉的代表 ,而且是天才的全能艺术大师,集建筑家、画家、舞台美术家、喜剧作家于一身。如教皇乌
尔班所言“贝尼尼对罗马是必要的,罗马对于贝尼尼也是必要的”。
贝尼尼的云石雕刻技法是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的,并从制作圆雕开始。由于他结识了显赫一
时的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主教诏他为自己装饰花园,这使年轻的雕刻家兼建筑家
初露锋芒,展示出天才。《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妮》、《埃涅伊与安希斯》和《普娜泽
尔庇拉》四组装饰性雕刻。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盖世的荣誉。
1623年,新教皇乌尔班八世即位,令25岁的贝尼尼为他建造陵墓。并受教皇之托为圣彼得大
教堂制作一个豪华的青铜华盖。然而标志着贝尼尼雕塑顶峰的杰作,是他为卡尔那罗礼拜堂
所作的祭坛雕刻《圣女德列萨》。20年之后,贝尼尼又创作了另一件同样激动人心的作品《
至福者阿尔贝多尼之墓》。
贝尼尼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来装饰城市空间的
大艺术家,他曾为罗马城设计雕制了大量的装饰雕刻,其中以装饰在娜翁广场上的《四条河
的喷泉》和安装在巴尔巴利尼广场上的《多利多之泉》最为著名。
贝尼尼还是17世纪最伟大的肖像雕刻家,他所作的肖像雕刻已成为后来雕刻家们所遵循和效
法的典范,在世界美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年已七旬的老雕刻家被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邀请到法国参加设计卢浮宫的东正面。在法国受
到了极大的礼遇。大师晚期的作品越来越显示出程式化的倾向,有的还带有明显的宗教神秘
色彩,人文主义淡薄了,现实主义也减少了,但是在雕刻艺术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至高
巅峰。
据说当贝尼尼在看到法国古典主义大师普桑晚年所作的《埃及圣女》时,曾感慨地说过:“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停止工作,因为一切人都要走向衰落,晚期的作品总要损害艺术家
的声誉。”
当他在垂暮之年重新审视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作品时曾感慨道:“啊,我在艺术上的长进太少
了,我年轻时处理云石就已这么得心应手了。”
贝尼尼的雕刻十分重视生动的情节和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他大胆地把米开朗基罗的造型风
格和提香的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塑造自己的独特艺术形象。《阿波罗与达芙妮》是大师20 岁时的作品。

《阿波罗与达芙妮》
贝尼尼为罗马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的花园装饰了四组群像雕刻,《阿波罗与达芙
妮》是其中的一组雕像。
目空一切的太阳神阿波罗瞧不起丘彼特的箭艺,这使小爱神很恼火。当阿波罗走近河神女儿
达芙妮时,小爱神立即向他们分别发出两支爱情之箭,射向阿波罗的是钟情达芙妮之箭,而
达芙妮中的却是拒绝求爱之箭,这引起神界的求爱追逐。当阿波罗即将追逐到女神时,女神
大声向河神发出呼救:“亲爱的爸爸快把我十分喜爱的美貌改变吧!”即刻河神将爱女变成
一棵月桂树。无奈的太阳神爱之不得,只得取下月桂枝编织成桂冠,赐给一切有成就的人,
这就是“桂冠”的由来。
善于讲故事的年轻雕刻家,着意塑造阿波罗刚要前触摸到女神身体时,女神立即变成月桂树
的瞬间情节。这一倾刻具有曲折的故事性,雕刻家采用绘画的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个具有戏剧
性的效果群雕,这是雕坛的空前创举。
这组雕像表现了两个处于激烈运动中的人体,人物都处在乘风追奔的运动之中,给人以向上
升华、轻盈、充满生命力的优美感觉。激情、激烈运动正是巴洛克艺术的特征。雕刻家以纯
熟的征服云石的技巧和信心,使冰冷坚硬的云石变成柔软的肌体和鲜活的生命,表现出各种
不同的质感对象。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不用任何支撑物,使开放的运动人体自由地展现在空
间中,是米开朗基罗也不曾涉足的创造。
从这组作品中,优美流动的曲线变化和纤细的柔美风格上,可以看出贝尼尼对纯正古典美的
深刻理解和掌握,这是他对希腊古典雕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成功,轰动了整个罗马,一个晚上全罗马人都知道继米开朗基罗
之后意大利又出一个大雕刻家贝尼尼。一位大主教看了这组雕像激动地说:这是一个诱人的
达芙妮。另一位主教还写了一首诗:迷恋的人儿追赶着欢乐,这昙花一现的美色啊!他得到 的只是一个苦果,几片绿叶。

《圣女德列萨》
贝尼尼应罗马圣马利亚·德·维托里达教堂订置《圣德列萨祭坛》,主体形象是圣女德列萨
和爱神。
德列萨是16世纪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时患病后潜心修炼,事奉上帝,每当她发病时就陷入
失神落魄,脑海幻觉丛生,出现很多奇迹,清醒时就回忆记录下来,一直流传于民间,教会
就利用她的病态回忆来宣扬宗教神秘主义,并封修女为圣徒。
这组雕像是一幅立体的绘画,雕刻家用锤和凿在云石上描绘少女神志昏迷和爱神欲向她胸中
刺箭的情态。德列萨曾有一段记述:我感到这支箭已刺透了我的心,当他把金箭抽出时就像
在抽我的心,这时我感受着一种无限的甜蜜,我很想把这种痛苦永恒地继续下去。
德列萨在贝尼尼手下并非潜心修炼事奉上帝的修女,而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形象,他着意刻画
少女复杂的内心隐秘情感,把神秘的幻觉转变为一个在朦胧意识下少女对爱与欲的痴迷神态
。她的昏迷与神智失控,是少女思春的典型体现。雕刻家用坚硬的云石表现出少女的性灵底
蕴,但这一切是在神秘宗教外衣掩护下实现的,这是对当时禁欲主义有意的反抗。
雕刻家在组像中洞察并把握住少女心灵深处的欲望,所作姿态恰如其分,那小爱神举箭欲刺
的动态是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与德列萨仰卧神迷姿态构成运动的和谐节奏,是痛苦与幸福
即将碰撞,是期待欲望满足即将实现,是刺透了的心激动之前的静境。坚硬的云石在贝尼尼
手中是可任意折叠的绸缎,雕像身上的繁复衣褶展示了雕刻家征服云石的高超技巧。雕刻家
将这组雕像置于大面积垂挂的背景下与底部的云朵相呼应,使沉重的云石立刻飘动起来,这
与少女痴迷飘飘欲仙的情节相一致的。由于环境和光的配置使这组群雕呈现出舞台造型的戏 剧效果。

学院派美术
欧洲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初始于师徒制个体方式的传授。1563年建立佛罗伦萨学院,开始以 集体方式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这可为美术学院的雏形。1590年由波伦亚卡拉契兄弟 创立的美术学院是公认意大利乃至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波伦亚美术学院。
17世纪初,学院主义取代样式主义而起,它标志着国家对艺术控制的加强,它使分散的非官 方的美术组织和机构国家化,为满足培养人才,为统治阶级和宗教服务。
学院派主张研究文艺复兴美术遗产,整理前辈艺术大师们的艺术技巧,发掘美术中新的题材 ,使美术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严整的美术教育体系,这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起了很 大的推动作用。波伦亚美术学院成为以后意大利和欧洲各国创办美术学院的蓝本,20世纪影 响到中国的美术教育。
“学院”即“正道”之义,学院派有导向正路的意思。学院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对文
艺复兴,特别是对拉斐尔的罗马正统和威尼斯派的艺术复兴。他们在艺术创造中追求“理想
美”、“绝对的理念美”、“绝对的喜与善”,单纯地摹仿文艺复兴大师们宏伟壮丽的艺术 形式,一味地将艺术形式规范美化,使有现实主义传统的文艺复兴美术在学院里变成永恒不
变的金科玉律的蓝本,被王公贵族视为高雅,这使它脱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不断发展的 现实。
学院派的代表画家是卡拉契兄弟、圭多·雷尼和圭尔奇诺。

卡拉契兄弟
--卢多维科·卡拉契
卡拉契兄弟即卢多维科·卡拉契(1555-1619年),阿戈斯蒂诺·卡拉契(1557-1602年)和安
尼巴莱·卡拉契(1560-1609年)。他们三人中的最年长者和实际上的艺术指导者是卢多维科
·卡拉契,应该说他是一个改革派的样式主义画家。但是在他们三兄弟的共同努力之下,很 快就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共同于1590年创立了欧洲第一所美术学院--波伦亚学院
,他们把它称作“有志于造型艺术者的学院”。在学院中开设比例学、解剖学、透视学和建 筑学等技法理论课程,形成了美术教育体系,成为后来各国建立美术学院的典范。
他们曾为罗马法尔涅兹宫创作巨幅壁画。壁画具有宏大、庄严的构图,很接近丁托雷托、维
罗内塞等大师的风格。他们竭力要恢复文艺复兴时期不朽的绘画形式。他们的功绩就在于对 前辈大师的艺术作了全面的学习和概括,反对样式主义的歪曲和夸张,促进了欧洲古典主
义绘画的形式和发展。在他们的作品中,形式是完美的,然而是脱离现实的理想美。
在卢多维科·卡拉契的《受胎告知》画中,可以看出学院派艺术的特点。

萨拉切尼
(1585-1620年)
卡洛·萨拉切尼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绘画在北意大利的代表人物,他描绘的威尼斯风光是
在前辈画家中所未曾见过的。特别是对水乡雾气的描绘,具有独到之处。

马拉塔
(1625-1713年)
卡洛·马拉塔,是学院派古典主义后期的一位重要代表画家。
他11岁时就来到罗马,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他曾刻苦临摹过古代和文艺复
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拉斐尔和波伦亚美术学院画家们的作品曾给他以深刻的印象和帮助,
被他视为典范。
马拉塔的作品多以宗教故事和神话为题材,画风古典庄重,造型严谨坚实,构图和谐均衡,
人物形象塑造细腻精致,有拉斐尔的遗风,色彩富丽柔和,唯独人物缺乏个性、激情,画面 光影构图,隐见卡拉瓦乔的影响。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16世纪下半期的尼德兰革命,是以荷兰的独立和佛兰德斯的妥协而告终的。在这块曾产生过
凡·埃克、博斯和勃鲁盖尔等一代绘画大师的土地上,也因革命后的分裂出现了南北两个各
具民族艺术特色的派别:一个是以伦勃朗为首的17世纪荷兰绘画,一个是以鲁本斯为首的17
世纪佛兰德斯绘画。
17世纪佛兰德斯的绘画仍处在西班牙的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控制之下,它的发展状况与当时已
获得独立的荷兰绘画带有明显的区别。其使命就是装饰豪华壮丽的宫殿和大厅,装饰教会的 教堂及祭坛。这就促成了美术,尤其是绘画的装饰风格的形成,它们受到了宫廷和贵族化了
的资产阶级的赞助和欢迎。但是,佛兰德斯优秀民族艺术的传统并未完全丧失,它在17世纪
的佛兰德斯艺术中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因素,并反映了人民健康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西班牙
控制的加强和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低潮之时,佛兰德斯的市民阶级和农民并没有像贵族阶级那
样妥协投降和放弃独立自由的愿望,他们仍然在探索着政治和经济进一步独立发展的道路。
所以,这种反对西班牙封建专制统治的民族意识也在当时的绘画艺术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并与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方式一样,往往是采取寓意的、曲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17 世纪的佛兰德斯美术较之同时期的荷兰美术,一方面带有明显的贵族性和宗教性,另一方面
仍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这在当时的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反映,尤其是在那
些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作品之中。
在佛兰德斯逐渐形成的以鲁本斯和凡·代克为代表的佛兰德斯画派,这个画派的服务对象是
教会和贵族,运用艺术形象为他们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并满足他们的奢侈生活和娱乐享受

佛兰德斯画派的艺术风格,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既保留着尼德兰民族艺术的本色,又广泛地
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威尼斯画派的影响很大,到了17世纪
,在意大利形成的巴洛克艺术、学院主义和卡拉瓦乔主义,同样为佛兰德斯的绘画注入新的
血液,尤其是巴洛克艺术,已成为佛兰德斯画派的主流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造型奔放,
充满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形象富有人情味;画面色彩鲜丽、热情饱满、明快温和。这种动
势奔放和华美色彩的巴洛克艺术形象,对观众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也受到教会和贵族、 资产者的欢迎。

荷兰绘画
1609年的尼德兰革命,终于以荷兰独立、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而胜利结束,这是欧洲历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较封建专制社会有更多的民主和自由,这使美术摆脱了宗教和
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厅堂
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购油画,荷兰绘画得到空前繁荣,著名的“荷兰小
画派”应运而生。
在人的地位和价值得到肯定的进步社会制度下,画家们可以大胆地摒弃过去千百年来禁锢人
和艺术的宗教,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蓝本。画家所感兴趣的是普通市民
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和优美多姿的大自然风光。无论是资产者的自尊自信容貌,还是街头乞丐
、江湖卖艺人和乡村医生;无论是豪华优雅的客厅、卧室还是破旧茅舍;无论是村中小道还
是珍禽野味;无论是高贵器皿还是野花水果,甚至下等生活琐事,这些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
内容,现在都被荷兰的画家搬上了画布,为了迎合社会的多元审美需要,艺术的题材扩大了
,表现形式多样了,独立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个体和群体的肖像画,富有浓郁生活
气息的风俗画,都深受广大市民们欢迎。因此出现了专事某一种题材的画家,诸如肖像画家
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弗米尔,静物画家墨达,风景画家霍贝玛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都是商品走进市场,这种商品价值观也走进美术领域,美术品作为 商品进入市场。画家过去是依附宗教和贵族订件,而今要依附于市场的消费者,他们的创作
从内容到形式必须迎合买画人的审美需要,这就决定了荷兰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与哈尔斯、伦勃朗和维米尔同时代的画家们都被习惯地称作“荷兰小画派”。这是一个很有
趣的名称,它准确地概括了17世纪荷兰美术的与众不同之处,即荷兰画派包括着许多支派。
每一个城市都各有各的画派,一个城市之内也画派林立,各具特点。当然,在这块不大的土
地上,尤其是在许多画家常常迁移的情况下,要想更多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也是不可能的
,尽管他们努力地想做到这点。当时活跃在哈勒姆的有奥斯塔德和雷斯达尔;活跃在代尔夫
特的有彼得·德·霍赫;活跃在大学城莱登的有盖纳·杜;活跃在保守势力中心乌德勒支的
有盖勒·洪特胡斯;活跃在荷兰最大的商业和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的有赫斯特·卡尔夫、波
特尔等等。他们几乎都是多产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据说到目前 为止,还有五万多幅荷兰绘画分藏在世界各国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
“荷兰小画派”的画家们是以题材的多样性来打动观者的。在他们的笔下常常出现的是谨小
慎微的小市民,养尊处优的贵妇人,美丽多情的少女,浪荡不羁的青年和勤劳质朴的仆人以
及流浪汉和醉鬼等等。这些作品大都受到了荷兰市民阶层的欢迎。风俗画家的代表人物有彼
得·德·霍赫(1629-1684年)、赫里特·道(1613-1675年)、赫里特·特尔·博希(1617-1
681年)和彼得·萨莱达姆(1597-1665年)等等。

霍 延
(1596-1656年)
扬·凡·霍延是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创始人,也是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
霍延出生于莱登,先师从于当地画家,后赴哈雷姆并拜维尔德为师,38岁时去海牙,他对河流与港湾的景色情有独钟。自20年代起开始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构图简明、空间开阔,善于运用巴洛克的装饰色彩去描绘河流与天空、大气与阳光。
在霍延的风景画中往往冷暖色调兼用,有棕色、银绿色,阳光与水气处理得很微妙,细腻不露笔痕。画面严谨庄重,阳光、空气、古柏与大地构成永恒和谐的美感。

《圣尼古拉斯的盛宴》
依画面情节,应翻译为《圣尼古拉斯节前夕》。圣尼古拉斯节是盛行于俄国、希腊、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的民间节日,那里的习俗,把圣尼古拉斯视为圣诞老人,也就是古老的圣诞节。

尼古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位基督徒,曾被捕监禁,君士坦丁大帝登位时获释,他在小亚细亚人中被视为基督教的领袖,在埃及和巴勒斯坦一带很有影响,后来成为城市、海员和儿童的保护神。这幅画正是描绘圣尼古拉斯节前一个荷兰家庭的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场面。
这是一个和平宁静富裕温馨的家庭,老少欢聚一堂,逗着孩子欢乐,是一幅热爱生活,充满乐趣的画面,画中人物依不同身份、年龄,自然地活动于一个室内空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道具刻画随意而真实生动,可见画家的肖像画、静物画的水平;画面光线布置、色彩配置能突出主体形象,层次分明,有空间深度感,具有舞台戏剧效果。

17世纪西班牙美术
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工商业大发展时代,然而西班牙的经济和政治却更加衰落,它仍处在
极其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时代。西班牙贵族政体虽已经没落,却没有失掉它的特权;而城市
虽然失掉它的中世纪的威力,却没有获得近代的繁荣。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里,文学艺
术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
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查理五世做过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班牙曾一度成为欧洲最
强大的殖民帝国,不仅掠夺了外民族的物质财富,也从文明世界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艺术,这
为它在17世纪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文学上出现了《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
斯,而在绘画上涌现出格列柯、里贝拉和委拉斯开兹。
17世纪西班牙的文学与绘画发展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学直接鲜明地反映社会进步阶级的观点
和描写现实生活,剧作家维加就曾说过:文学艺术要表现时代,把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
反映出来。而当时的绘画还受教会和宫廷的控制,统治者对于绘画的要求,是为他们宣扬宗
教思想和享乐主义,但是在进步的文学思潮影响下,也启发了画家们面向现实生活,加之教
会、国王也喜爱带有世俗化和时代化倾向的绘画,借以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财富和装饰宫
廷的享乐目的,所以17世纪西班牙的绘画,既有为教廷、王室服务的巴洛克艺术,也有描绘
普通平民生活和形象的卡拉瓦乔式现实主义。
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的约150年的时间里,被称为西班牙绘画史上的“黄金时代”,
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臻于极盛的时代。人们习惯把16世纪下半期的绘画称为“格列柯时代”
,这位神秘的克里特人被视为西班牙绘画的灵魂;而把17世纪的绘画称之为“委拉斯开兹时
代”,由于这个时期欧洲流行巴洛克风格,所以也有人称这时期的西班牙绘画为“巴洛克绘
画”。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考察,这个历史时期西班牙绘画的主流,仍然是以现实主义为其主
流特征。
17世纪下半期,因时代的变迁,在文学艺术上作为主流的现实主义开始趋向衰退,而古典主
义和唯美主义的艺术逐渐发展,画家们虽然仍保持着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艺术的题材中现实
的世俗内容,更多地让位于宗教神话。不过在塞维利亚画派中仍以牟里罗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为主流。

其实还有下文,作为一个班的只给分不给点食物真的好么!不给不发下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7世纪欧洲各种美术思潮与其巴洛克主流的关系是什么?
17世纪欧洲各种美术思潮催生了巴洛克美学的诞生。十六世纪“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造就了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一系列光耀古今的绘画大师。然而,成批的大师出现却使得后来者望而却步,大师们的光辉造成了十六世纪末期画坛的迷茫。一大批画家以亦步亦趋地模仿大师们的风格为自己孜孜以求的艺术目...

论述欧洲17世纪美术特点,并指出2位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_百度...
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建筑最早可追溯于...

17世纪欧洲美术的特点
巴洛克是17世纪艺术主流。意大利卡拉齐,西班呀委拉斯凯恣为主要代表任人物,巴洛克塑造人物讲究威严雄浑。是一大艺术特色。法国,由于路易十四统治者,倡导古典主义绘画的拉非尔学院派,艺术特色为古典主义。代表为普桑。荷兰最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反映在市民艺术上。多风俗画,肖像...

对巴洛克时代西方美术的总体的认识?
总的说来,17世纪的欧洲美术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优秀传统,形成了巴洛克风格,它是这一历史时期的风格主流。与此同时,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都放射出自己灿烂的光辉。

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概念
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一是古典主义画派作品:马拉之死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实际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

巴洛克美术与古典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而巴洛克是涂绘式风格(注重色彩与光影,注重是觉得效果)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则是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有普桑、洛兰等。从狭义上讲,有把18实际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

西方17-20世纪素描发现的特点?
巴洛克是17世纪艺术主流。意大利卡拉齐,西班呀委拉斯凯恣为主要代表任人物,巴洛克塑造人物讲究威严雄浑。是一大艺术特色。法国,由于路易十四统治者,倡导古典主义绘画的拉非尔学院派,艺术特色为古典主义。代表为普桑。荷兰最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反映在市民艺术上。多风俗画,肖像...

跪求美术高手。回答画家历史。
巴洛克艺术风格在17世纪至18世纪席卷欧洲,它深入到从文学到造型艺术的各个领域,影响深刻。巴洛克风格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人间戏剧”是巴洛克绘画的重要要素,巴洛克风格的绘画真情实感和观赏性并重,通常是以极具表现力的夸张动态、具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绚丽色彩达到这种效果。它突出了喜悦,...

如何区分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
"古典主义"通常指的是17-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一种希望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理想形式的文艺思潮。而"古典的"一词可以形容将理想形式作为最高追求的风格,比如西方古典时代、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美术,同样也可以形容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的\/经典的"则是形容任何高超卓越的艺术作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古典"...

油画分为几个派系和几种风格,详细点
1、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2、“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