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6
都城历来作为中国各朝各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其制度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该王朝文明的沿袭,因此中国历史的缩影可以从古代都城制度的演变中去探寻。国家的开始是文明的开始,探寻国家历史的渊源,国家历史的起源,也就是文明的起源,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
中国古代自有了国家开始就有了都城。中国古代都城从历史文献记载,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以来,大约有217座。在中国这217座都城里,最长的就是西安,他建都大约在一千年以上。其次就是接近于西安的建都在九百年以上就是北京,这是建都时间第二长的。第三个就是洛阳,洛阳建都也在八百多年以上。这三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一向是考古工作者特别重视的考察地区。

在历朝历代,都城一向是处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都城,它的选址,它的布局都有严格的要求,以此来体现君王对臣民、对天下至高无上的统治。

先看看中国古代都城它选址的特点:首先,古代都城选址对自然条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所谓自然条件,第一就是山水条件。有一种说法叫选都城背山面水。都城是一个建筑群体,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要采光、要朝阳。建都城呢,要选地形,要大的地形。背山面水的目的是什么呢?面水是为了生活需要,背山当然也有生活需要。背山既有生活需要,也有安全需要。因此地形对于都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都城它是政治中心。它要考虑政治的安全,考虑它经济的发展,或者正常的一个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运作。所以说不考虑基本的经济条件、基本的环境条件是不行的。第二个还要考虑居中,天下居中。尽量考虑它的都城要能够便于控制它的国家。但居中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的就处于整个国土的中间,而且还要是交通的一个中心枢纽。全国交通实际上是以都城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因为当时要想对国家行使统治,行使权利,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那根本没法达到,没法满足你的要求。因此首都在选址当中,这些因素呢,,就是地理形势、地理位置,都是非常关心的。再一个就是人文的和经济发展条件。人文条件呢,包括它的发家、发展。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一般都会把都城建立在本民族发展起来的地方,而不会远离自己生活多年的故土。再一个人文背景,这地区相对应该说比较发达的或者比较先进吧,经济上应该比较发达,不能说经济上太贫穷或者说自然条件太恶劣,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没法维持。因此良好的经济条件也是定都的必要条件。

再看看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所谓有宫城,宫城外头后来有皇城,皇城外头有郭城,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宫城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皇城是就是各部位办公的地方,而郭城是居民老百姓住的地。这种布局在唐长安城的修建上体现的及其完美。古代中国都城的建设有其特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一,皇宫必须安排在全城的中心位置上,这是都城格局的一个重心。都城的核心地带是皇城,而皇城的核心地带则是皇宫。皇宫居中,以其南北中轴线作为整个皇城以及都城规划的中枢;南北中轴线还是象征政权的三朝依次排列的所在,由此体现皇宫的主导地位。第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这是都城格局的两个基本点。左祖右社,就是说,皇城的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之处;皇城的右边是社稷坛,也即帝王们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地方。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围绕皇城中心所安排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用意在于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尊严。第三,都城的道路必须按中轴线对称铺开,形成经纬交叉式道路网。居中的皇宫位于中经中纬大道的交汇之地。城门则直对着主干道,并由此衔接城外的道路。城内外纵横交错的道路体系构成了京畿通畅的交通网络。都城格局的基本要求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它源自于西周时的“井田制”思想。由此衍生出的都城格局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成书于春秋晚期的齐国官书《周礼?考工记》中的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些原则也可以在北京城的修建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中国古代城里头非常重视城门,中间是宫殿,一边三个城门,一共十二个城门。城门呢,每三个城门,对着道路。中间呢,正好是一个宫城,就是国王皇帝办公的地方,城门和一般门不一样,城门都是有三个门道,一个城门有三个门道,中间是国王走的,两边有的是左出右进的,两边是老百姓走的,皇帝是中间走的。真正皇帝要通过的地方,都要留成有三个门道。而这个制度呢,中国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谁走哪个门,谁走哪个门道,显示一种地位差别。进入了国家,所谓社会就分了层次,人分了层次,分了等级,哪级人该走什么样的门。因此都城是一个级别的产物、社会分成级别的产物。因此在它的城门建筑当中要充分体现出来。这种门道制度,在中国都城是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除过城门,路的修建也可以在某方面体现古代的都城制度。在皇宫里头也是照顾到用路来切割不同的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区。在古代,路也决定了一个都城的结构。找一个都城的中心区域,你就找它最主要的路,找最宽的路。。古代中国路的等级划分是非常严格的。在一个都城主要路宽度是最宽的,其次还有次要路,还分成多条道。最后环绕城墙还要有路,在路中间还要分,中间走皇帝的,两边比如走其它百姓的。皇帝的路叫什么?叫驰道,只能皇帝走,有时候其它人走,不行。得经过皇帝的恩准,他批准你可以走,一般不批准不能走。

再一个它的内涵方面,在都城里头,都有好多礼制建筑。大多是进行祭祀,祭天、祭地等。除了这些祭天祭地的,应该说更主要的还是宗庙,宗庙和社稷,为什么修宗庙呢?宗庙是祭祖宗的,就是因为有我们自己祖先的,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自己。因此,中国这个传统的观念对宗庙的祭祀非常重视。在历代都城里头,应该说宗庙在所有的庙里是占最重要的地位,最主要的位置。越是久远,对中国来说,宗庙在中国的位置,在都城里的位置越重要。统治者已经意识到,把宗庙当成一种宣传的东西,突出他执政者当前的统治地位,他是最神圣的。宗庙是为了证实他的统治的合法性的。到后来,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发生了变化,为了体现这种变化,宗庙的位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是为了进行统治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要要突出他自己。因此,要在怎样突出他自己?在都城建设当中,就要突出自己执政的办公的大殿,突出自己中轴线的地位,突出自己居中的地位,居中央的地位,而那宗庙和社稷,都要放在从属地位。

作为都城来说,从礼制建筑可以看到统治者要突出自己办公大殿的中心地位,而且从都城里头的本身自身的一些建筑布局,比如都城里的宫殿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都城的宫殿在每个朝代都是很多的,但是作为中心殿,它的南部是没有其它的大殿的,比如北京故宫的中心殿-太和殿,西汉时的未央宫前殿。这种设计理念,实际上突出它的中心位置,突出它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这个殿还是最高的殿,其它的台基都在地底下。 这正是反映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统治理念。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中心。因为古代都城呢,它不但是政治中心,经济的管理中心,军事的指挥中心,还是个文化中心,因为在历来中国古代都城当中,它都是个教育中心。历代以来,没有哪个除了都城之外的城市,比都城的教育规模更大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都城是个文化中心在教育方面的一个反映。

关于以上所说的都城建设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各个王朝的都城制度上充分看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该王朝在中期的时候在二里头开始建立都城。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都城。这个夏代都城的确立,应该说在中国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古代的历史被国际学术界承认,应该说二里头遗址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我们的文明史呢也就向前大大推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多数朝代都在北方建都,这是考虑到哪些原因?
1. 历史长河中,多数中国朝代选择将首都设于北方,而非南方。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文化发展水平是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北京为例,这里汇聚了国内顶尖的学府和科研机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其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相较之下,长江流域及岭南等地在唐朝以后...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都城大都在北方
中国古都建在北方的原因: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源于我国北方,北方人口众多,农业较为发达,为建都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北方交通发展较早,文化基础较好,所以统治者将都城建于较发达的北方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南北差距逐渐缩小并且南方超过北方,但统治者仍愿意建都于北方,因为历代建都于北方,北方具...

为什么古代建都大多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呢?
3.文化因素:一般的民族都喜爱在文化的发源地建立都城,而汉族的文化主要起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北。所以古代的帝王为了接近自己的根大都选择了在北方建立都城。4.风水因素:从风水地舆方面来讲,南边好像也少一些气量。我们都知道,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标志为失利、屈服。宫廷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

我国的都城为什么大部分在北方而不是在南方(此题答错不反对但不能乱答...
1. 北方地理位置对于都城选择的影响:历史上,北方地区经常遭受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更好地防御北方边境的威胁,并迅速应对可能的外敌入侵,许多朝代的帝王选择将都城建立在北方。这样的战略布局也有助于保持江南地区的稳定,进而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宁。2. 都城作为历史和政治中心的传统:都城不仅是中国各朝代的...

古时候为什么皇帝要把都城定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呢?
一,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为季节型。冬天有西北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甲骨卜辞有测风的记载,《史记·律记》云:不周风居西北,十月也。厂莫风居北方,十一月也。条风居东北,正月也。明庶民居东方,二月也。清明风居东南...

为什么中国古代皇帝大部分都定都在了北方?
都城定在北方,有如下几个因素。一是,长期以来北方都是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中心。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一带气候适宜,地势以平原为主,适合农耕发展。商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今河南一带,周兴起于今陕西一带,在当时也是水土肥沃之地。中国的经济中心从宋时才转移到南方,当然南宋建都临安已是...

我国的都城为什么大部分在北方而不是在南方(此题答错不反对但不能乱答...
原因之一:北方有游牧民族时常侵犯北方,许多帝王把都城建在北方,能使防御力量往北增加,在游牧民族侵犯的时候更快的做出反映,同时也能使江南的环境更加安稳,国家也就更安稳了。要知道,当时的最大的外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了,他们打战就像的游击战,很难防的。都城北移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

为何古代君王更喜欢建都于北方,而辽阔的南方却很少选择?
第一点原因是因为最早的秦朝就是从北方发展起来的,完成统一之后选择的都城——咸阳就是位于北方。咸阳被选为都城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国家优先发展的对象,靠近它的地方也会因此得到较快的发展。后来刘邦在建立西汉之后会将靠近咸阳的长安定为都城,就是因为这座城池在秦朝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后各朝各...

古时候为什么皇帝要把都城定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呢?
北方,特别是中原是开发最早、古时最发达的地方,在过去,无论经济、文化都是最发达的,得中原者得天下,故有逐鹿中原之说,长安洛阳两都自古都是正统王朝的象徵。而南方开发较晚,虽说三国吴时有所开发、晋时过江也促进南方发展,但真正得到繁荣发展的是宋代,所以,南方难有很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很深...

南方的条件也不差,为什么古代的都城基本建在北方?
1、安全 在中原,一个王朝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例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五代宋明时期的契丹金和蒙古等。如果定都南方,不利于对北方的控制,打仗时兵力调配、无资运输都比较不方便。在古代,有一句俗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首都设在南方,抵御北方侵略的话这一趟不仅花销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