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文化指的什么?中国人为什么重视“诗”教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7-10
  【“诗”的来源】:
  “诗三百”,是指中国文学中《诗经》,是孔子当时集中周朝以来,数百年间,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单位)的劳人思妇的作品。
  所谓劳人就是成年不在家,为社会、国家在外奔波,一生劳劳碌碌的人。男女恋爱中,思想感情无法表达、蕴藏在心中的妇女,就是思妇。劳人思妇必有感概。各地方、各国家、各时代,每个人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时候是不可对人说,而用文字记下来,后来又慢慢地流传开了。孔子把许多资料收集起来,因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可以从中知道社会的趋势到了什么程度,为什么人们要发牢骚?“其所由来者渐矣!”总有个原因的。这个原因要找也不简单,所以孔子把诗集中起来,其中有的可以流传,有的不能流传,必须删掉,所以叫“删诗书,定礼乐”。
  他把中国文化,集中其大成,做一个编辑工作。对于诗的部分,上下几百年,地区包括那么广,他集中了以后,删除了一部分,精选编出来代表作品三百篇,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诗经》。

  【“诗”的宗旨】:
  孔子说,我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思无邪”——人不能没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导走上正路就好。人活着就有思想,凡是思想一定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思想,孔子“思无邪“就是对此而言。人的思想一定有问题,不经过文化的教育,不经过严正的教育,不会走上正道,所以他说整理诗三百篇的宗旨,就为了”思无邪“。

  【“思无邪“引发的深思】
  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动乱,是思想问题。所以说今天世界上没有哲学家。学校里所谓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研究别人哲学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说,抄一节;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凭!
  世界上今天需要真正的思想,要融汇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可是,现在不止中国,这是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

  【为什么中国这么重视“诗”教文化?】
  中国人为什么提倡诗和礼?儒家何以对诗的教育看得这么重要?因为人生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搞社会工作的人,经常人与人之间有接触,有痛苦有烦恼。尤其中国人,拼命讲究道德修养,修养不到家,痛苦就更深了。英雄和圣贤有什么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但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是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修养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人,必须具备诗人的情感、诗人的修养。我们看历史就知道,过去的大臣,不管文官武将,退朝以后回到家中,拿起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把胸中所有的烦闷都解决了。不像现在的人桌上打麻将或跳舞去了。这种修养和以前的修养不同了,也差远了。

  【“诗教”文化与历史】:
  中国历史上,凡是一个大政治家,都是大诗人、大文学家。过去人家说我们中国没有哲学,现在知道中国不但有哲学,几乎没有人有资格去研究。因为我们是文哲不分,中国的文学家就是哲学家,哲学家就是文学家,要了解中国哲学思想,必须把中国五千年所有的书都读遍了。
  西方学问是专门的,心理学是心理学,生理学就是生理学。过去中国人作学问要样样懂一点,中国书包括的内容这样多,哪一本没有哲学?哪一样不是哲学?尤其文学更要懂了,甚至样样要懂,才能谈哲学,中国哲学是如此难学。
  譬如唐初有首诗,叫《春江花月夜》,其中有两句说:“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西方人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意思一样,但到了中国人手里就高明了,在文字上多美!所以你不在文学里找,就好像中国没有哲学,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一看,哲学多得很,譬如苏东坡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是哲学问题吗?宇宙哪里来的?上帝今天晚上吃西餐还是吃中餐?“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问的这个问题,不是哲学问题吗?所以中国式文哲不分的。【此其一】。

  文史不分:中国的历史学家,都是大文学家,都是哲学家,所以司马迁《史记》里面的八书等等,到处是哲学,是集中中国哲理之大成。【此其二】

  文政不分:大政治家都是大文豪,唐代的诗为什么那么好,因为唐太宗的诗太好了,他提倡的。明代的对联为什么开始发展起来,朱元璋的对联作的很不错。唐太宗诗好,大臣都是大文学家,如房玄龄、虞世南、魏征,每位的诗都很好。为什么他们没有文名?因为在历史上他们的功业盖过了文学上的成就。如果他们穷酸一辈子,就变文人了,文人总带一点酒酿味,那些有功业的就变成醇酒了。其次,像宋代的王安石,他的诗很好,但文名被他的功业盖过了。所以中国文史不分。我们的一个老粗皇帝汉高祖,他也会来个“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别人还作不出来呢!不到那个位置,说不定作成“台风来了吹掉瓦,雨漏下来我的妈!”所以大政治家一定要具备诗人的真挚情感。换句话说,如西方人所说,一个真正做事的人,要具备出世的精神——宗教家的精神,【此其三】

  【重论诗教】:
  中国上古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把宗教放在那么重要的地位,中国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它有宗教的情感,也具有哲学的情操,上古的诗,就包括了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告诉学生们,修养方面,多注重一下文学的修养,”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古代的文臣武将,在文学上都有基本的修养,从正史来看,关羽就是研究《春秋》学的专家;岳飞等人,学问都非常的好,都有他们文学的境界。退休的朋友们走这个路线不错,不然就去研究宗教,最怕是退休闲居的人,自己内心没有一点中心修养,除了工作以外没有人生,很可怜所以学一种艺术也可以,自己要有自己精神方面的天地,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孔子说,你们年轻人,何不来学诗?

  诗“可以兴”,兴就是派遣情感。人的情感有时候很痛苦,人生有许多烦恼,对父母、妻儿、朋友都无法说的,如果自己有文学或艺术境界,再不然就写写毛笔字,乱画一阵,也把怨气画去了,绘画也好,诗词更好,所以诗可以兴。这个兴是兴致,就是一切感情的发挥。
  “可以观”,在诗的当中可以得到很多道理,得到很多启发。对自己的诗,也可以看出自己思想的路线与情绪。看一个人的作品,大致上就可以断定作者的个性。说写字吧,过去就名为“心画”,同样的毛笔,一万人写同样的字帖,写出来的都不同。所以中国人看毛笔字,可以知道写字的人的个性,寿命长短,前途的祸福。“观”就是这个道理,从作品中可以了解人。
  “可以群”,也可以合群,自己调整心境,朋友之间、社会之间,可以敬业乐群而不孤立,所谓以文会友。
  “可以怨”,这很明显,有了文学的修养,可以发牢骚了,有时心里的苦闷没有办法发出来,压制在里面,慢慢变成病。脾气大的人、情绪不好的人,心里很多痛苦压制下去,往往得肝病,精神病,所以需要修养。可是修养并不是压制,而是自己疏导,不能疏导也不行,人的牢骚往哪里发?会作诗就可以发牢骚了。有文学艺术修养,在文学艺术境界上可以把牢骚发泄掉。
  “迩之事父”,近一点可以孝顺父母。怎样孝顺?有艺术修养,侍奉父母,则有乐观的态度。
  “远之事君”,远大一点可以对国家社会有贡献。
  最后一句话,因为喜欢在文学方面多研究,喜欢诗词,就”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知识渊博了,等于学了现在的“博物”这一科,什么都知道了。我们要知道,孔子的时代,工具书是绝对没有的,就靠一些诗才知道。工具书从唐宋以后才有编辑;《辞源》、《辞海》是民国时代根据《渊鉴类函》、《佩文韵府》这些类书编的,例如汉代左思作《三都赋》,花了十年时间,并非是文章难作,而是当时没有类书。所谓虫鱼鸟兽、人物等等,资料难以收集,何况远在春秋时代。孔子当时所以特别提倡学诗,也是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诗”教文化指的什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诗"教文化?
“诗性教育”是一种以“浸润”和“体验”为特征的教育,它让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流露和呈现,包括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三个教育内涵层面,并以“本真、唯美与超然”为基本特征。让“诗性教育”走进学生,应主要从营造诗意的校园、让教师拥有简单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以及用诗心化育学生等向度展开。诗性教育内...

温儒敏:小学语文中的“诗教”
“诗教”是古代的说法,意思是通过学诗、写诗来进行启蒙教育,通过诗歌来教化民众。“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其中就提到“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要用诗歌,主要是《诗经》来化育民性,使之性情和善,有教养。 后来,孔子更是把“诗教”纳入他的教育体制,到汉代,《诗经》成为儒家经典“六经”的一种,和...

诗在中国人心目中为何占据重要地位?
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

中国古代为什么那么重视诗歌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从事政治,碰到人生的烦恼,西方人就付诸宗教;中国过去不专谈宗教,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修养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作两句诗,就发泄了,把情感发挥了。同时诗的修养就是艺术的修养,一个为政的...

中国人为什么要读诗
这里孔子对子贡说的话,点出了“诗”的道理是什么,作诗学诗的人,并不光是想当一个诗人,否则当诗人就要被骂“如何放屁在高墙”。所以诗的目的,并不是专搞文学,其中所含的道理非常重要。关于诗的文化,孔子告诉子贡,读了诗,并不是教你变成一个酸溜溜的书呆子,一定要“告诸往而知来者”。岂但...

古诗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习古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文历经了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是传统文化中的奇丽瑰宝。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蕴厚重,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团结人。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只有培根固本,民族之树才能枝繁叶茂,勃发生机。让我们...

五教的意思
五教,通常指的是儒、释、道、文、武五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教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首先,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礼仪、道德和人伦。儒教的核心思想是“仁爱...

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保持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尚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作为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目,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学,直接或简接地却都是深刻地影响并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在气质。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寓理载道,可以说诗词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我毕业论文想写金庸小说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在金庸小说里是以综合的形态存在的,这包括多层含义。 首先,指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由多元所构成,儒、道、墨、法、释乃至兵法家等各种思想成分都有。金庸在不同的作品中出于不同的需要,通过艺术形象着重体现或发挥诸子百家中某一家、某几家的若干观点,他本人却似乎并不特别偏向或执著地信奉某家...

语文中都要学古诗和文言文,原因是什么呢?
1、文言古诗传承文化。文字由竹简过渡到纸张,发生在秦汉,先秦生产生活记载需要刀刻,隶书,惜字如金,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工效要求,隋唐开楷书先河,毛笔,行草因纸张出现,加速了文化的传播,这一习惯保持至元初,基本上四字断句,因约定俗成积淀,以其丰富的内涵,上至朝堂下至百姓,耳熟能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