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汉服复兴"的话题总是争论不休,有人呵斥这是哗众取宠,到底难等大雅之堂,有人辩解这是中华传统服饰,理应发扬光大。那么"汉服复兴"到底有什么意义?穿汉服上街。到底算不算文化内涵的体现呢?
什么叫汉服?
"汉服"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辽史·仪卫志·舆服》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少数民族政权开始明确用"汉服"指汉民族服饰。
"汉服"是指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服饰的称呼,近些年来,大家提倡穿汉民族传统服饰,形成汉服热、汉服运动,"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称呼是被普遍使用。古代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一个完备的体系,数千年中一直保存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其基本特点是上衣下裳、交领右枉、系带隐扣、宽袖博带、束发带冠。从功能上来讲,有礼服、常服、戎装等;
从形制上讲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糯裙"制等,又因其形制多种多样,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款式,所以种类多样。今天的汉服热活动中,爱好者们主要穿的是直祸、曲祸深衣、橘裙等,在祭的场合也穿玄端,取消、淡化等级制度和朝代的印记,强调汉服形制的基本特点,注重汉服作为传统的文化符号的含义。
从中国服饰形制的变迁看服饰的话语服饰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最直接呈现的文化符号,然而服饰的变迁却并非主要因服饰本身,而是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即政治权力的争夺、意识形态的转变息息相关。服饰形制的变化表现了服饰的话语的转向。
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服饰,汉服这种独特的服装款式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代表了汉民族华丽、优雅、博大的气质。
"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
最早倡导"汉服复兴"的时间远比人们想象要早,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是近代中倡导汉服第一人,他1914年给妻子的家书中说道,十年前流亡日本期间改和服做衣而标"汉"字;民国后,夏震武先生束发深衣,张大千先生也身着汉服四处游历欧洲,这是个人对汉服文化符号的认同与提倡。
在官方,袁世凯任总统期间,祭天、祭孔也都是依照汉服衣制,不过未被时代所接纳。汉服再次出现于公众视野是在2003年11月,郑州市民王乐天身穿深衣汉服进行的街头展示。新加坡《联合早报》率先做了报道,多家媒体转载,这被汉服爱好者视为现代汉服运动的开端。随后"汉服热""汉服运动"逐渐兴起,汉服爱好者将其作为"华夏文化复兴"的标志。
2007年两会期间,有委员叶宏明提出建议将"汉服"当作一国之服,也有人大代表提议将现在的西式学位服改为汉服样式,这是汉服的议题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中出现。
北京奥运会前夕,在关于中国队员入场式礼服的讨论中,汉服爱好者提议采用汉服"深衣",支持者与反对者讨论热烈,使"汉服运动"形成一个新的高潮。与此同时,公众对汉服的认知与态度仍不一致。大部分人将汉服认作"和服"、"韩服",2004年8位穿汉服的年轻人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被认为是"寿衣上街"。
即使有知道这是中国古代服装,但对日常生活中穿着打扮,依然感觉不可理解,认为无法接受。这些盲目的群众把中国文化的象征和苗头肆意扼杀,将汉服慢慢扩大的势头强行湮灭,把汉服锁在“奇装异服”的小众圈子里,这种普通群众刻意的“小众化”、“不宽容”也是阻碍复习汉服的一大因素。
在"复兴汉服"过程中,要使汉服更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使其并将其作为公众所认可的代表中华民族服饰形象和中华民族服饰精神的服装形制代代传承,但是"复兴汉服"所注重的不仅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如果"汉服复兴"只是单纯复制古人服饰的话,"汉服"所承担的"汉朝的服制、礼制的精华、各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的传承,终将是一纸空话。
关于"汉服热"现象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发展,"汉服圈"水涨船高已经从小众迈向大众,变成家喻户晓的存在,但其大部分受众仍为年轻人,在这些人身上我们能看到复兴汉服的伟大志向,也能看到许多不理智不提倡的行为,特别是过于注重版型样式、产地品牌,而忽略了文化传承的本质这种情况,几乎屡见不鲜。
甚至出现你的汉服是山寨的,我的汉服是正版的就高人一等的思想,对同类型的汉服喜好人群盲目拥护,对别类型汉服喜好群党同伐异,将汉服文化“饭圈化”,符号化。对中国汉服背后的文化弃之不理,甚至为了追求好看将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汉服”组合搭配竟也打着保护汉服的旗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汉服不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而是成为商家谋利的手段,就会衍生出许许多多遭旁人诟病的不友好行为。
汉服作为普罗大众眼中的"奇装异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相当一部分路人看来,走在街上身穿汉服的人们说"标新立异"是"哗众取宠"。所以我们在复兴汉服的道路上不宜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的将汉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传承下去。急于求成的给旁人灌输汉服的意义,或者大力强调版型服制的正统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罢了,不但会拉低旁人对汉服的好感,还会使人们对穿汉服的这个群体产生误解。
说到底汉服复兴是复兴中华传统服饰的一部分,不该成为小众文化炫耀的资本,汉服固然魅力十足美丽大方,但旁观者认为汉服复杂难懂也是情有可原的,这不代表旁观者就没有文化内涵,没有理解汉服的资格,而穿上汉服也不代表就拥有了汉服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很多人只是为了紧跟潮流,拥有汉服仿佛拥有了与其他人不同的底气,陷在自己狭隘的认知中,这都是不可取的。
汉服复兴与民族文化的推广需要爱好者的民族理性,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与文化冲突。关于汉服发展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记住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是最能体现本民族特点的东西,复兴汉服更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改良创新,尊重汉服,理解汉服。我们必须要相信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应是一种象征、一种时尚和一种骄傲。在"复兴汉服"过程中,要使汉服更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
“汉服复兴”有何意义?穿它上街,算不算文化内涵的体现?
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款式,所以种类多样。今天的汉服热活动中,爱好者们主要穿的是直祸、曲祸深衣、橘裙等,在祭的场合也穿玄端,取消、淡化等级制度和朝代的印记,强调汉服形制的基本特点,注重汉服作为传统的文化符号的含义。
汉服作为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汉服的复兴与流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它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穿着汉服,人们能够展现民族自豪感,传递中国故事,增强民族文化认同。4. 社会和谐的促进:汉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桥梁般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文...
弘扬汉服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关于汉服文化的介绍
1. 弘扬汉服文化意味着复兴中国传统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之美誉,它不仅展现了汉族卓越的染织绣技艺和美学,更是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象征。通过推广汉服,我们能够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2. 汉服作为汉族的民族服饰,其设计理念源自“华夏—汉族”文化,以华夏礼仪文化为核心...
为什么提倡穿汉服,汉服运动有什么意义?
1. 民族自豪感的重振:自三百年前剃发易服之后,汉族的精神风貌和自信遭受了极大的打击,汉服作为汉民族的象征,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汉服运动的兴起对于恢复民族自豪感和精神面貌具有深远的意义。2. 传统文化的传承:汉服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也代表着我们的文化传统。通过倡导复兴汉服,我们同时呼...
汉服及汉文化的复兴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汉服的复兴不仅仅是服装本身的回归,它背后承载着国学、民间信仰和传统礼仪的复兴。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等待着被重新认识和传承。以儒学文化为例,它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思想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历史上,中国人民在政治、军事、哲学、经济、史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
中国那么多传统服饰,你是怎么看待汉服文化的
一、汉服文化复兴的理解在当今社会汉服文化其实是一个小众文化,很多不了解的人会认为在外面穿戴汉服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行为,汉服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标志。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灵魂之一,就像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作为它们的传统服装可以在任何场合穿戴,但是为什么中国人穿...
大街上穿着汉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汉服复兴的深层含义何在?
一、汉服中的文化为什么说,汉服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因为以前的服饰不仅仅是保暖遮羞,还有礼仪的成分在内。如排扣,男性排扣和女性排扣就不在一边,这就是文化,也是习俗。有人说,不就是男左女右,以前以左为尊嘛。其实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种习惯和习俗的原因在内,因为以前男性出门穿衣,女性要帮助...
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理应和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成为我们中国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和遗产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从而帮助我们国家一起彰显大国内涵。原因二:汉服很符合我们的审美 如果说第一个理由看上去带着文化复兴的使命,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更符合我们普通人穿汉服的心理——汉服实在是太符合我们的...
请说说汉服的特点针对汉服复兴请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汉服复兴,我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汉服复兴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华服饰之美,更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同时,汉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
结合现代的汉服文化阐述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复兴,与现代中国服饰文化相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服饰的样式和材质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二、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 1. 礼仪之美的体现:汉服注重礼仪与身份的表达,其宽大的衣袖、流畅的线条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之美。这种礼仪之美,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