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全面构建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目标。这里的“小康”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和标准?它与我国古代社会提出的“小康”思想(以“国”和“家”为中心、各司其职等)有何联系和区别?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要求:

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努力争先。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道路、水、电和工业园区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项目落地,形成具有实力的工业产业,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 愈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第二,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根本的要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作为制度、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这也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结合点,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和劳务输出同步增长的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 业保险为重点,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坚持治穷与治愚并举,大力推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异地扶贫开发、小额信贷、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劳务输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机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1、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2、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价格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价格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3、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
4、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5、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6、绿色贸易。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7、绿色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针对我们中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所设定的,也符合我们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所有愿望。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通过改变发展方式来使我们的发展取得进步的。更大一步的进展。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作效益。降低成本的消耗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来实现国内总产值的翻翻,站在一个起点上,从落实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和谐方面进行努力。争优评先加快。发展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也要对于我们的自然环境进行一个保护,加强文明生态的建设,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良好的发展。

二、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的权益,公平,公正,平等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只有人民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民主发展的越快,社会主义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民主政治提出了不间断的要求。随着民主意识的普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对于政治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相对很大的提升。保障社会主义发展中人民的利益为主要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人民权利。

三、 提高全民的文化建设以及文明的素养

加强全社会的文化文明的建设,也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表现形式,只有民族的综合素质。提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能够顺利地实现。加强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四、消除贫富差距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明的快速改革以及经济的不足不断提升,全民在受教育程度上面应当有相当大的提升。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消除贫困间距,大力推广科技发展,不断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建立生态文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是在能源显著提升影响经济社会主体的快速发展。打造绿色环保的经济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增长速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强的一个小康社会,更要在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特色的建设完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09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09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前提是没富起来来的人不能更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4
当地不执行赐皮球欺弱怕强影响极坏

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第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从古至今的中国人期待的那样,在小康社会中,人民过着富足和殷实的生活,因此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内涵。第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范围更加宽广,增加人民群众发声的渠道,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增...

邓论论述题:结合课程学习,谈谈你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1. 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让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能在未来享受到富足的生活,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解析:小康社会是人人向往的生活状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人民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自新中国...

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

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是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也是中国人民以及中国未来的目标。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是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前进,在近代几十年中,中国凭借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的发展科技和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像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现在的现代化...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新要求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新要求发展新理念,理清发展新思路,指明发展新路径,绘制发展新蓝图。 一、发展中不断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贫穷是社会主义”。25年前,党的十二大(1982)...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集中体现,实现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内涵
(5)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1] (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谈谈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