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 发到知道,谢谢

如题所述

生物必修本三册主要知识点

第一模块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走近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作为多细胞的动物,细胞将依次构成 组织 、 器官、系统,直至动物个体,然后再依次构成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直至生物圈这一最大的生命系统。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约有20多种,含量较多的称为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Mg、Ca;微量元素包括 Fe、Mn、B、Zn、Cu、Mo;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 C、H、O、N ,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C。
3、组成细胞的有机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结构通式是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脱水缩合。肽键的表达式为:-CO-NH- 。
4、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包括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 核糖核酸(简称RNA)。
5、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大致可分为 单糖、二糖和多糖 。其由C、H、O等元素组成。
6、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还含有N、P 。
7、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其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别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 形式存在。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8、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 蛋白质 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2)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9、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是细胞的 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的作用是合成、加工蛋白质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是高尔基体 ;“消化车间”指的是溶酶体;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 、无机盐(色素等)等物质。
10、把核内物质与细胞物质分开的结构是核膜,是 双层膜;染色质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和 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是核仁 ;核孔的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通道。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磷脂 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是成 双 层排列,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12、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是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 糖类 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 保护、润滑、识别。
13、

特 点

是否需要能量

是否需要载体

举 例

自由扩散

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CO2、甘油

协助扩散

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

需要

K+、Ca+、氨基酸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4、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5、酶的特性:酶作为有机催化剂除了具备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专一性、高效性、需温和条件。
16、ATP中文全称三磷酸腺苷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可写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 ,~代表高能磷酸键。
17、细胞呼吸可分为 有氧呼吸 和 无氧呼吸两种类型,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线粒体 。
18、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项 目
有氧呼吸 无 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不同点 条件 氧气、多种酶
无氧、多种酶
产物
CO2、H2O 乳酸或酒精和CO2
能量 大量 少量
相同点 联系
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供生命活动利用的ATP
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9、光合作用的过程可概括为 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在 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反应部位是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的变化包括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O2;ADP+Pi+能量→ATP。能量的变化是指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而暗反应阶段有没有光都可进行,反应部位是叶绿体基质,物质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CO2的固定 ;C3的还原。能量的变化是指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 CO2+ H2O→ (CH2O)+O2 。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20、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 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包括分裂间期 和 分裂期 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 分裂间期,主要变化是 为分裂期 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可分为 前期 、中期 、 后期 、末期 四个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 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去,这对生物的 遗传有重要作用。
21、细胞的分化是指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形态、 结构 和 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分化后的细胞彼此间所具有的遗传信息是 相同的。
22、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 形态、结构、 功能 发生变化。
23、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 遗传机制 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
24、癌细胞是指机体细胞在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 遗传物质 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种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致癌因子可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第二模块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发发现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测交就是让F1与 隐性纯合个体杂交,用来验证 F1的基因型 。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类型的理论之比为 1︰1。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3、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时, F1产生 4种配子,它们之间的比为 1︰1︰1︰1。 F2中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有9种遗传因子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F2总数的1/4。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4、减数分裂是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闭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6、精原细胞发展为精子的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的睾丸部位。染色体的复制发生的时期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形成的。一个的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种卵细胞。
7、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使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其中,染色体复制一次。
8、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上的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萨顿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基因在染色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摩尔根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10、格里菲思所做实验的各称叫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最重要的步骤是对

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并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得出了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1、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构成,分是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其实,4种脱氧核苷酸的不同是由 碱基的不同决定的。

DNA是规则的 双螺旋 结构,其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磷酸 和 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T 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随染色体的复制 而完成的。

(2)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 的过程,复制需要 模板 、原料、能量、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13、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在此过程中用到 RNA聚合酶 ,在转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碱基互补配对,配对的关系是A与U、T与A、C与G、G与C 配对。
14、mRNA进入细胞质以后,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 ,就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翻译。在此过程中用到的“搬运工人”是tRNA。 生物体共有密码子64种,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方法有:(1)直接方法是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间接方法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5、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 、不定向性 、低频性。
16、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1)染色体中某一片段 缺失 ;
(2)染色体中增加了某一片断;
(3)两条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片断 易位;
(4)染色体某一片断的位置 颠倒 。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①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的定义: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7、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 新品种的方法。
18、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家禽、家畜的育种。
19、诱变育种的原理是 基因突变 。
20、诱变育种是指利用 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的方法。

EcoRI的限制酶,能够专一识别GAATTC的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21、几种常用育种方法的比较:

育种方法

处 理 方 法

原 理

特 点

实 例

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使亲本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基因重组

①可获得优良性状②育种年限长

新品种的培育

大麦矮秆抗病

诱变育种

物理方法(射线照射、激光处理)或化学方法(用秋水仙素、硫酸二乙酯)

基因突变

①加快育种进程②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供试验的材料处理动植物、微生物

大幅度改变某些性状

青霉菌高产菌株的培育

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后用秋水仙素处理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可获纯优良品种

普通小麦花药离体培养

多倍体育种

亲本(幼苗或种子)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配子、多倍体

染色体变异

①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高 ②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无子西瓜、糖量高的 甜菜

基因工程育种

将一种生物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内

基因重组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抗虫棉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原始材料。

2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最早提出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他的观点主要是:①地球上的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
2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①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②物种内的个体数量保持稳定;③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以上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生物物种的个体间普遍存在变异,而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进而推出的结论是通过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4、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 并且产生可育后代 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5、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26、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 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叫做 地理隔离。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第三模块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①组织细胞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⑤红细胞其中,②③④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也称为内环境)关系:

2、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物质 ,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护。

3、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时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理科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反射弧通常由 感受器、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 效应器组成。

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信号传递的,且只能是单向的.

7、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叫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具有共同特点:微量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 靶器官、靶细胞。在特定的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8、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它)。B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9、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 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场所,因而与抗体结合并被吞噬、消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

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遗传倾向的和个体差异。

第三章 植物激素调节
10、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 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11、在胚芽鞘 、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12、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
胚芽鞘、芽 、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形成层等处。
1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

生长素和乙烯具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保鲜作用。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4、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其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等 5个方面,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并受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尤其受出生率和死亡率 的直接影响,年龄组成可以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15、从教材的两个实例看出,当种群呈“J”型曲线 增长,其原因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S”型曲线是指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16、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 物种组成 ,群落中 物种数目 的多少叫丰富度。
17、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 和水平结构等。生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18、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已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 肉食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3个方面。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它具有单向流动和 逐级递减 的特点,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4~5个。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合理地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循环。它具有 反复利用 、循环流动和全球性特点。
(3)、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其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几种类型,信息传递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繁殖后代、协调种间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2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 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23、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2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去区以及风景名胜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21
楼主先看下教科书是浙科版还是人教版的?别到时候乌龙了…追问

是人教版的

追答

http://wenku.baidu.com/view/52b981d0b9f3f90f76c61bbb.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2b4281f9941ea76e58fa04b9.html
楼主看看这里的吧 我觉得百度文库里面的只是蛮全的
第一个是纯粹的知识点复习 第二个包涵了一些图片说明是ppt形式的那种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如下: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4...

生物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 发到知道,谢谢
生物必修本三册主要知识点第一模块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走近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作为多细胞的动物,细胞将依次构成 组织 、 器官、系统,直至动物个体,然后再依次构成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直至生物圈这一最大的生命系统。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14、生物多样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性的价值直接价值: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一、生长素的发现。1、胚芽鞘 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

高一生物必修三章节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三章节知识点(一)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过程 (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2)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是由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应用指南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细些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如下: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2、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3、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归纳 ★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 高二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 高二文科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网络好人」是什么意思? 有哪些揭露讽刺韩国财阀的电影? 为什么麦当劳一瓶冰露卖 7.5 元? 汽车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总结 一、生物体的分子基础 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分子组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有机分子,以及无机盐等无机分子。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运输、免疫等。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3.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