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不分家,前面介绍了十天干的基础知识,我们再继续介绍十二地支。十二也是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重要数字,至此本专题也将逐渐接近尾声。
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首尾相接,循环不已。
地支的由来
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我们在天干部分提到的"大桡作甲子",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
在天文学上,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环绕太阳所经过的轨迹在星空中的投影称为黄道。黄道宽18度,环绕太阳一周(一年)为360度,黄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运转的轨道,也包含了星座,而且恰好约每30度范围内都各有一个星座,总计为十二个星座,因此又被称为"黄道十二宫"。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十二宫,也对应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
十二地支与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古巴比伦,是阿拉伯占星术中的术语。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应该是在夏商时期传到中国,并与中国的河图、五行和天干等概念结合,演化出了十二地支。郭沫若先生在《释干支》一文中就持有这个观点,认为十二地支不是中国原创的,而是源自古巴比伦。
郭沫若先生的这个说法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世本》以及《五行大义》中"大桡作甲子"的说法相矛盾,而且我们知道轩辕黄帝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而古巴比伦大概在公元前1894年~公元前1595年,与中国的夏朝(约前2070~前1600)相当,据此可以知道大桡作甲子的时间比巴比伦提出黄道十二宫的理论至少要早上700年~1100年。
不过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不必纠结这个黄道十二宫到底是从古巴比伦传过来的,还是中国古人在更早时期就独立发现的,但地支起源于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对天象的观测("仰则观象于天"),是人们基本都能接受的观点。
根据《说文解字》的观点,十二个地支描述了宇宙万物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的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各个地支的含义如下:
地支与黄道十二宫的关系也印证了孔子在《系辞传》中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个说法,印证了地支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变化见矣"就是指由天干地支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生生不息、循环不已的演化,以及宇宙万物由生至死,由死复生的生命周期循环。
地支与天干的关系
天干与地支中,十天干是在天上所成的象,十二地支则是这十个天象在地上所成的形。干是主干,支是分支,地支就是支持、配合天干的意思,是支持天干运动的力量。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
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干在地上所成的"形"(地支)在五行方面就与天干有了分别。
1.五行金木水火的异同
天干中金、木、水、火各有两个,前后相连,且一阴一阳,一生一成。相应地,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同样各有两个,且同样前后相连,一阴一阳。天干与地支中的金木水火四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
天干中甲乙均位居正东,地支中寅居东北,卯居正东;天干中丙丁均位居正南,地支中巳居东南,午居正南;天干中庚辛均位居正西,地支中申居西南、酉居正西;天干中壬癸均位居正北,地支中癸居西北,子居正北。
2.五行土的异同
天干中土有两个,分别为戊己土,一阴一阳,位居中央。而地支中土有四个,分别为辰戌丑未土,比天干中多了两个,两阴两阳。
地支中五行土的空间方位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天干中的中央位置分散到了地支中的四隅(四个角落)位置。且四个土分别隔开了金木水火,体现了土生养万物的转化功能。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天干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阳木在天成象为甲木,在地成形为寅木;
阴木在天成象为乙木,在地成形为卯木;
阳火在天成象为丙火,在地成形为午火;
阴火在天成象为丁火,在地成形为巳火;
阳土在天成象为戊土,在地成形为辰土和戌土;
阴土在天成象为己土,在地成形为丑土和未土;
阳金在天成象为庚金,在地成形为申金;
阴金在天成象为辛金,在地成形为酉金;
阳水在天成象为壬水,在地成形为子水;
阴水在天成象为癸水,在地成形为亥水。
3 .地支藏干
除了这种表面上的对应关系外,天干地支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把天干藏在地支之中,叫做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之中。
地支藏干关系有十二种形式,分别是子藏癸、丑藏己癸辛、寅藏甲丙戊、卯藏乙、辰藏戊乙癸、巳藏丙戊庚、午藏丁己、未藏己丁乙、申藏庚壬戊、酉藏辛、戌藏戊辛丁、亥藏壬甲,每个地支中都藏有一个到三个天干。
地支藏干
地支藏干的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兼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藏丁火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藏戊土庚并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藏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由于地支藏干主要用于命理学,在六爻、梅花、奇门等其它理论体系中很少应用,所以暂不作为重点(除非有志于命理学),只要知道有地支藏干这么个概念就行了。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天干为象,地支为形;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为体,地支为用。天干地支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由天干和地支所表示的时间与空间同样是不同分割的统一整体。天干有十个,是河图之数,也是五行生成之数、五行阴阳之数,所以天干按照河图和五行的格局分布,分别居于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但天...
十二地支的由来及天干地支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十二地支的由来 十二地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与天干起源相联系的“大桡作甲子”理论,另一种认为地支可能起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黄道十二宫是基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星座的系统。尽管关于地支起源的讨论存在分歧,但普遍认为地支与中国古代对天象的观测有关,反映了宇宙万物的...
地支是怎么来的 天干与地支之间有什么关系
天干的“天”,毋庸置疑是指覆盖着大地的天,属于阳;干,古人是指树木的树干。十天干,则与古代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的传说有关系。十个太阳,轮流值日,每天出来一个照耀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地支的“地”,无疑是指天笼罩下的大地,属于阴;支,则是树木的枝即主干上的分支,也就是长满树叶的枝...
天干地支是什么意思 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
天干表示时、日、月、年的次序,地支用来纪月、纪时。其中纪时就是把一天分为12个时段,分别用十二地支表示,称为十二时辰。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 在神话传说中,天干地支的发明都与黄帝有关。黄帝是中华的始祖,他当年建国时,命大挠氏观察天地气机,于是创立了天干地支。这是比较朴素的说法。还有比较...
天干地支的来历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地支是指?分别是指什么时辰?十二天干与地支有什么关联?
“天干地支”又称“干枝”。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天干为什么叫天干地支为什么叫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
天干与地支的解释?
关于天干地支的由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古代典籍中说是黄帝命一个大臣创造干支;而近代人通过研究有关神话传说后认为:干支的出现和古人对太阳和月亮运行周期的描绘有关(戴兴华,2006)。天干地支的由来一:第一个提出黄帝的大臣创造了干支的是东汉末年的蔡邕(公元132-192年)。他在《月令章句》中...
十二天干,十二地支是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
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别是什么?还有它的来历?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