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或者安全意识的论文

围绕这个主题,写一篇三千多字的论文,题目自拟,急急急急

第1个回答  2013-07-01
[摘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整个民族的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必须加强以下五种法律意识的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义务意识教育和证据意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教育 在现代法制经济社会中,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对我国法治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整个民族的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就是在对其传授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树立必要的和相关的法律思想观念,使其具备健康的法律心理和较高的法律认知,进而塑造大学生的理性法律意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目前,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应该着重加强以下五种法律意识的教育:民主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权利意识教育、义务意识教育和证据意识教育。 一、加强民主意识的教育 民主不单纯是一个政治概念,它和法治紧密相连。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实现方式。法律要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遵从和信任,必须是人民利益与意志的集中体现,即“民主之法”。法治国家机制运作的各个环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都必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都必须贯穿民主政治的内在精神。没有民主思想及一系列贯彻民主的制度和原则,根本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是要提升国民的民主法治素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民主法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法冶宣传教育的主阵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教育。 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是公民权利保障和公共权力的有限性。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民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民主,并明确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二是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并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三是要把培育大学生的民主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的主线;四是要努力引导大学生进行民主制度的践行活动。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并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较大影响的群体。如果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法治意识,确立了科学的、先进的、正确的民主观念,必将成为民主法治观念的传播者,成为促进国家法治化进程的积极的推动力量。我国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因此,高校开展民主教育尤为重要。 二、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念,必须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案例讲解相关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并牢记和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如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保守国家秘密,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等。 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同时,应侧重于从法律视角对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培养,作为一个拓展内容安排教学。大学生应具备的自身安全意识,是指大学生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地进行决策和控制,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成为知法、守法、护法、明辨是非并具有防范能力的公民。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意识,但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同时,还有很多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容乐观,防范意识较弱,处于盲目状态。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明辨是非、适应环境、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状况,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保护大学生安全。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法制教育为切人点进行防盗、防骗、防人身伤害教育,增强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加强大学生自身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意识问题;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应与团委、学工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加强权利意识的教育 我国正致力于法治现代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教育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权利意识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权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二是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实现和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在权利遭受侵害时,勇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大学生的个体观念逐渐增强,但权利意识却由于受到历史上小农经济、传统文化、集权统治的遏止、排斥和压抑而淡薄,他们对自己应该和实际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了解和认识十分模糊。他们谈论人权,却不知道人权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关系如何?他们渴望权利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有多少?他们要捍卫自己的权利,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是否被侵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有哪些,并了解这些基本权利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有:政治上的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的权利和自由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和方法自觉并勇敢地行使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很多大学生特别关注民事上的权利,并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对政治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监督权等表现出相当的冷漠,普遍不重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使大学生认识到各种权利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某些权利的不行使必然导致某些行政权力缺少制约和监督,这样就必然影响其他权利的实现。所以,大学生要自觉地行使各种权利,以使整个社会在一片权利的呼声之中沿着法治的轨迹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大学生要勇于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当自己的权利受侵犯时不忍气吞声,不息事宁人,让权利意识勇敢地显示出来,让法律保护权利。 四、加强义务意识的教育 权利和义务是相伴而生的,享受一定的权利就要履行一定的义务。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在享有了权利之后却忽略了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他们强烈要求获得个人权利,却消极回避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他们要求国家、社会、他人为其实现权利和自身价值提供条件并加以保障,而在行使权利、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却不考虑他们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是否对国家、社会、他人造成危害。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义务意识的教育。 义务意识是指公民对依法应当履行的某种责任的正确认识和自觉履行法定责任的正确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教育大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大学生不应该只要求权利而拒绝履行义务。不尽义务或少尽义务反过来必然影响其权利的实现。因为权利实现越有保障,义务的履行就越有可能;越自觉履行义务,则权利的实现就越有保障,两者互为因果关系。第二,要使大学生了解自己有哪些义务,这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此外,还有劳动的义务、受教育义务、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和子女抚养与赡养义务,民法、婚姻法、继承法、刑法对公民如何履行这些义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公民的义务有哪些,又要让其明白不履行法定义务会带来哪些法律后果、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第三,要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履行义务的良好观念。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了作为一名公民应该履行哪些法定义务之后,就要自觉并积极地履行这些义务。这不仅是法律的要求,而且是现代文明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履行义务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张自身的权利,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讲,主张权利实际上也是在对社会尽义务。如消费后向经营者索要正式收据,一旦被侵权,手握证据,便于维权。这不仅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且在客观上也促使经营者依法纳税。 五、加强证据意识的教育 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证据意识非常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收取证据的意识。人们在相互交往之中比较重视人情和关系,不太重视证据,对可能发生的纠纷缺乏证据准备。如同学之间相互借钱,碍于晴面不收借条,结果一旦发生纠纷,便束手无策,后悔莫及。第二,缺少保存证据的意识。人们在生活中对一些书面资料重视不够,不注意保管,一旦丢失,出现纠纷,便难以说明原委。如消费后索要的收据、经济来往中的信函一旦丢失或损坏便没有了证据。打官司其实就是打证据,没有证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证据意识的教育。 证据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对证据的作用和价值的一种觉醒和知晓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面对纠纷或处理争议时重视证据的心理觉悟。这种心理觉悟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效果,所以,要重视收取和保留证据。加强证据意识的教育也是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详细说明证据的种类,使大学生了解诉讼的证据主要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诉、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同时,教师还要强调证据的搜集方式要合法,不能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加强大学生的证据意识不仅要讲明理论知识,还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大学生对证据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的观念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以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法律意识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不仅使大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为的,什么行为是应为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为的,从而自觉守法、维护法律尊严,而且要注重对大学生法律理念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教育,把法律精神的内核与法治的实质传授给学生,使大学生能够理性的认识到法律的公正性,认识到法律是具有最高权威的规范标准和价值尺度,认识到法律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形成大学生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和对法律的情感,坚定法律信仰,将法律意识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