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古塔文人赞颂
高州诗人钟应球游览文笔塔时,满腔感慨,题写七律《高城文笔颂》:“管城七级耸朝霞,倒写天文颂物华。但效孙康书映雪,方能李白笔生花。惜阴莫教东隅逝,达道何妨北海赊。三绝韦编传圣范,高山仰止学无涯。”文人墨客在登高望远之时,笔墨激荡,以诗文抒发对高州三塔的赞美之情,不仅颂扬了古塔的...
赞美文笔塔的诗句
“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当初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成为了“文笔夕照”的典故,修葺一新的文笔塔得以再次展现这样的美丽景象。景区内融合了常州的历史传说,汇集了不少极具历史价值的文物,诸多的亭台楼阁,表达了今人对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瞻仰之情。如今的文笔塔已经不再是学子们的祭拜场所,但人民来到这里,...
常州文笔塔简介
文笔塔,屹立于红梅公园南端,是常州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座古塔历史悠久,始建于南朝齐高祖萧道成建元年间,至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岁月。原名建元寺,后改称太平寺,文笔塔因此得名,象征着常州文人的笔魂。虽历经兴废,宋代诗人杨万里仍留下了“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的诗句,赞美其坚韧不拔的风...
文笔塔原名建元寺,为何又称太平寺?
strong>太平寺塔以其挺拔的身姿和独特的形状,仿佛一支矗立的文笔,寓意着文采飞扬,因此,常州文人们将其视为文学灵感的源泉,称其为文笔塔。strong>这座塔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宋代诗人杨万里曾留下“夕阳孤塔映古寺,太平古寺劫灰余”的诗句,描绘出塔的孤独与历史的厚重。strong>历经岁月洗礼,文笔...
常州文笔塔的由来是什么?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在《常州高材篇》中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意思是要讲名人层出不穷的地方,在东南地区没有能和常州相比的。常州坐落在长江三角州西部,是江南地区最早建邑的古城。在城内红梅公园里,有一座文笔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当地县志记载:相传塔为郡中文笔峰,每...
江苏常州红梅公园文笔塔景点介绍
宋杨万里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 另有古人称“巍巍乎七层巨构,茫茫然百亩荒基。”《武阳合志》载:文笔塔曾在明宣德三年(1428)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两次遭灾,第一次灾情严重,“煨烬之余,惟存遗甃”。于正统四年...
惠州文笔塔文笔塔
历经400年的风雨,塔身曾被荒草覆盖,但现在已得到修复。据史书记载,塔下的“青云路”因其寓意,被赋予了祝愿读书人青云直上的象征。这条路曾可能是太守府东堂庭院的延伸,苏东坡在此品尝了著名的“陈家紫”荔枝,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文笔塔附近,重修的...
东坡寓惠期间,曾在哪里居住?
文笔塔背后,原是惠州太守府东堂庭院,苏东坡就是在那里品尝到荔枝名品“陈家紫”,并写下了两首《食荔枝》诗,其中之一就有广为传诵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合江楼旁,西枝江与东江汇流处,有重修的东新桥,原桥是“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碇,随水涨落”的浮桥,是沟通惠州...
文笔塔的历史
文笔塔高约五十米,登上塔,可以远眺山下的美丽风光,草木葱茏,群鸟略过,令人赏心悦目。新中国时期,由于爱国人士的捐赠,文笔塔再次得以修复。“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当初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成为了“文笔夕照”的典故,修葺一新的文笔塔得以再次展现这样的美丽景象。景区内融合了常州的...
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的6副对联,读来文采飞扬,令人拍案叫绝
这个对联是梁羽生回到老家广西蒙山,应家乡父老之邀,为蒙山文笔塔而撰写的对联。这个对联同样以鹤顶格的方式用上下联第一个字嵌入塔名,构思巧妙。同时这个对联立意深远,文笔巧妙,更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美好祝愿,真是一个精彩对联。如今新派武侠三大宗师金庸、古龙、梁羽生都已去世,武侠小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