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治疗方法,是针对疾病所采取的措施。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方法和外治方法两种。
一、内治法:中医外科的内治方法大约分三大类十一种方法。中医外科疾病是从疮疡论治开始,其治疗方法也明显体现针对疮疡的初起、形成、溃后三个阶段治疗措施,即中医外科疾病三类治法,即消法、托法、补法。
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是一切肿疡初起的治法总则,适用于初起肿疡、非化脓性肿块疾病和各种皮肤病。
托法:是指运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外疡中期。
补法:是指运用补益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适用于溃疡后期。
内治方法中详细分为十一种方法,具体如下:
1、解表法:是运用解表发汗的药物,使邪从汗解。在具体应用时,还要分风寒、风热之不同,则其治疗方法也相应地施以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
2、通里法:是用泻下药物,使蓄积在脏腑内部的毒邪得以疏通排出,从而达到除积导滞,逐瘀散结,泻热定痛,邪去毒消的目的,分为攻下(寒下)和润下两法。
3、清热法:用寒凉的药物,使内蕴热毒得以清解,是治热毒蕴结的主要法则。在具体运用时,还要分清热之盛衰,火之虚实,分别使以不同的清热法,如清热解毒、清气分热、养阴清热等不同方法。
4、温通法:是运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等药物,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是治疗寒证的主要法则,根据病邪的不同,分为温经通阳、散寒化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之不同。
5、祛痰法:是运用咸寒软坚化痰药物,使因痰凝聚的肿块得以消散的法则。临床运用中,大多是针对不同病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达到化痰、消肿、软坚的目的。根据病情不同,可分为疏风化痰、解郁化痰、养营化痰等不同。
6、理湿法:是运用燥湿或淡渗的药物,以祛除湿邪的一种治法。外科疾病中,由湿邪致病者,多挟有热邪、风邪、寒邪之不同,因此,本法必须结合清热、袪风等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7、行气法:是运用理气的药物,使气机流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坚止痛的目的。外科疾病中,肝气郁结而发病者有很多,往往导致气血凝滞,因此,行气法多与活血药配合使用。
8、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的目的。
9、内托法:是运用透托和补托的药物,使外科疾病的毒邪移深就浅,早日液化成脓,并使扩散的证候趋于局限化,邪盛者不致脓毒旁窜深溃,正虚者不致毒邪内陷,从而达到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分为透托和补托两类。
10、补益法:是运用补虚扶正的药物,使体内气血充足,得以消除各种虚弱现象,恢复人体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使疮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法则。根据患者虚损情况,分为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11、养胃法:是运用扶持胃气的药物,使纳谷旺盛,从而促进气血生化的来源,扶正祛邪,促进康复。具体运用分为理脾和胃、和胃化浊、清养胃阴等不同方法。
二、外治法:中医外科的外治方法是运用药物和手术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药物疗法:是运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并赖药物的性能,使其直达病所,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
2、油膏: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
3、箍围药: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初起轻的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限局,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就是在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4、掺药: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分为消散药、提脓祛腐药、腐蚀药、平胬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清热收涩药、酊剂、洗剂、新鲜草药直接外用等。
手术疗法:依据病变不同可分为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
其他疗法:主要有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滚刺疗法、洗涤法(浸渍法)等。
总之,各种不同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医师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病情的不同阶段,择机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而应用的。有时治疗时,可能内外治结合,也可能内治、外治中多种不同的方法联合应用。如内治方法,运用时,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但应用中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中医治疗具有十分明显的个体化特色,而不是一方统百人,一方统一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常见外科病中医外治疗目录
1. 痈:中医采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方剂,如黄连解毒汤等,帮助患者消除炎症。2. 疖:中医主张疏风清热,常用龙胆泻肝汤等方,以缓解局部红肿疼痛。3. 丹毒:中医治疗注重清热解毒,内服外敷相结合,如五味消毒饮等,有助于消退红肿。4. 颈淋巴结结核:中医采用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的方法,如十全大...

外科病中医外治法序言
中医外治法按照范围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洗、敷贴、熏蒸、针灸、按摩、中药灌肠等多种形式,它们不局限于口服药物,而是通过体表或外部施治。狭义外治法则专指药物、手法或器械直接作用于体表,不包含针灸在内,尽管针灸在现代医学中也有其独特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中医外治...

什么是中医外科学
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手术等。药物治疗是最常用方法之一,使用中药治疗各种外科疾病。针灸和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或部位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的。中医外科学强调预防,注重患者日常调理和饮食调养。现代医学进步推动中医外科学发展,影像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技术应用于诊断和...

中医外治的中医外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中医外治的内容非常丰富,据有关文献记载外治法多达四百余种,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药物外治法、非药物外治法。在治疗范围上一般分内病外治、外病外治两大类,具体到临床外治法又分为内科外治法、外科外治法、妇科外治法、儿科外治法等。近年兴起的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药物外治法研究...

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外治疗法中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使内消。2、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3、软坚散结、活血散瘀、活血通络。4、杀菌消毒、提脓祛腐、促溃排脓。5、煨脓生肌、生肌敛口、促进愈合。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外科感染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溃疡、肛肠...

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药物疗法
◆ 临床应用:一切外科病证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具体内容见下表。药物名称 药 性 功 能 适应证 太乙膏 性偏清凉。 消肿,清火,解毒,生肌。 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阳和解凝膏 性偏温热。 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 用于阴证未溃者。千捶膏 性偏寒凉。

中医外科包括哪些项目
一、疮疡 疮疡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各种感染性病症,如疖、痈、疔等。这些病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伴随化脓破溃等症状。中医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二、疽病 疽病主要指发生在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中医外科对于疽病的治疗侧重于内外兼治,通过中药内服及外用膏药...

中医外科护理学:外治法——手术疗法
对血瘤及岩肿等病,禁用此法。砭镰法:是指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浅刺皮肤或粘膜,从而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俗称“飞针”。临床应用于急性的阳证,如丹毒、红丝疔等。操作应在常规消毒下,用三棱针或刀锋直刺皮肤或粘膜,迅速移动击刺,以患部出血为度。但对...

中医外科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治疗思路》: 以祛风散寒化湿为主。《处方》:制川乌4.5克(先煎)羌独活各4.5克,桂枝4.5克,生甘草3克,防风9克,片姜黄9克,油松节12克,茅术6克,生米仁12克,带皮苓12克,威灵仙12克,《加减法》: 病期较久,面色苍白,气血不足者,以当归补血汤为主,加炙黄芪9克,当归9克,...

中医外科烫伤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烫伤方法
鲜葡萄洗净去籽捣烂外敷,一日多次,用于治疗轻度烫伤。鲜蚯蚓、白糖适量,将新挖的蚯蚓洗净放入盛有白糖的器皿中,待蚯蚓不蠕动后,可将分泌出的黏液留用,黏液涂抹患处,一日换3至5次,用于治疗烫伤。中医治疗烫伤还包括多种简单的方法。如五绝万用粉与氟轻松软膏调匀涂于患处,数秒钟后可止痛,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