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什么故意放走曹操?

了解真正的历史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三国演义》的上述描写,并非全是凭空之笔。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没有关羽;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但已无惊无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赤壁中了周瑜的火攻之计,索性又一把火烧掉所剩战船,率军经华容向江陵一路败退。孙刘联军则水陆并进,尾随曹军,紧追不舍。

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可是,在通向华容的道路上,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曹操战船被烧,率军从华容道步行而归。华容道上一片泥泞,根本无法通行,加之那天又刮大风,行走更加艰难。于是曹操下令,命羸弱之兵割草垫路,大军才得以通过,而羸兵被人马践踏,深陷泥中,死亡无数。眼看大军就要全部通过华容道,曹操不由哈哈大笑。诸将本已狼狈不堪,见曹操大笑,十分不解,问曹操为何发笑。曹操说道:“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要晚我一步;假使他早派快马至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全军覆没了。”曹操话音刚落,接探马报刘备追兵在后面开始顺风点火。但曹操大军已通过华容道,奔江陵而去。

《三国演义》写曹操三次大笑,笑出三个英雄,是为了表现曹操虽奸诈,但不如诸葛亮神机妙算;写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为了表现关羽知恩图报、义重如山的人格,均系作者欲神化诸葛亮与关羽二人的演义之笔,并非史实。

曹操在夺取荆州后,马不停蹄,率领二十多万 水陆大军顺江东下。计划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史无此事,仅以《三国演义》论)

什么叫华容道呢?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如果从曹操屯兵的地方乌林到曹操逃跑的目的地南郡划一条直线,华容城正好在这条直线的中心。曹要逃回江陵,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草。

由于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阻隔。从乌林到华容城没有直路可走。曹军只能沿江向西溃逃,进入华容县境之后,再向西北折奔华容县城。这样就必须涉过大泽边上的一片沼泽地带。根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曲鞭港到毛家口二十里路,“地窄路险,坎坷难行”,曹军“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赢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刘备的势力远远不及孙吴,如果杀了曹操,魏国土崩瓦解,孙吴必然乘机快速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诸葛亮的三分天下后再连吴抗魏最后统一天下的战略就不可能实现了。赤壁之战里已经重创了曹操,这个时候把他放走符合长期利益,安排关羽在华容道就是因为诸葛亮知道关羽为人重义,肯定不会杀对他有未报大恩的曹操,换了赵云或者张飞就不会这样了。当然,这是按三国演义的情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1-25
《三国》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中说道:诸葛亮调度军队,等周瑜火烧赤壁后截杀曹操,第一路:遣赵云带三千军马渡江于乌林小路埋伏,四更以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走。等他军马过,就半中间放起火来,虽然不杀他尽绝,也杀他一半。第二路:遣张飞领三千兵渡江,截断彝陵这条路,去葫芦口埋伏…等曹操埋锅做饭,便就山边放起火来,虽然不捉得曹操,翼德这场功劳料也不小。然后便吩咐其他人等各领命令。只是不睬云长,只激得云长立下军令状不放曹操,方才令他去守华容道。云长去后,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
这里我们一看就知道,诸葛亮确是有意放过曹操,不然的话,他只消让关羽和张飞或赵云换一下,这二人必不会放过曹操。他之所以让云长立下军令状,是知道云长义气深重,自己虽死亦会送曹操这个人情,而诸葛亮也会送云长这个人情,以后也好约束于他。
那么诸葛亮为何放过曹操,真是乾象所示吗?华容道一幕,曹操只有三百余骑随后,且已疲困至极,而云长引五百生力军拦住,相比之下曹操根本不是对手,云长要放他们过去时,只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莫非云长要捉曹操,天上会一个炸雷把云长劈死吗?当然不会。我认为诸葛亮要放过曹操,是基于当时形势,做的战略决定。因为如果曹操被杀,会有两个结果,这是刘备集团所不愿看到的:
其一,刘备称臣。当时曹操在北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名义上还是汉献帝掌权,朝中还有忠于汉朝的大臣。曹操南征基本上把他的亲信人等都带来了。如果曹操身死,朝中忠于汉朝的大臣助汉献帝夺权,招刘备勤王,刘备怎么办?刘备一直打着忠于汉朝,反对曹操的旗号。这种形势下他只能人朝辅佐,若如此,刘备最多封王,刘备手下的一班文武也就成了刘备的幕僚,最多在朝中封个大臣,而朝中原有职位各有人职守,他们很难受重用。哪有跟着刘备打出一片天下,刘备做皇帝,他们也可做个开国元勋名标史册来的风光。所以曹操不能死。
其二,刘备集团消亡。就算北方还是由曹操亲信掌权,形势不变,只是曹操的死会使曹魏士气大衰,无暇南顾。而当时刘备数败于曹操,手下兵士加上刘琦所领最多不过两万,城池不过夏口和江夏,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可当时东吴,只周瑜便统五、六万精兵,吴侯所辖六郡八十一州,国中各处还有更多兵将,与刘备相比可谓兵多粮广,地大物博。以当时刘备的力量,很容易被魏、吴所吞,只是在魏、吴相战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而周瑜早视刘备和诸葛亮为国之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机缘不巧。如果曹操见亡,东吴必驱得胜之兵一举而吞刘备。以此度之,曹操更不能死,这样东吴忌惮曹魏,不敢轻易并刘备,刘备也能得以喘息,慢慢养成力量。
以此看来,诸葛亮是站在战略高度,认为曹操当时不能死,而故意放过曹操,假托乾象所示,是以上两个原因说出来实在不好听呀。
第3个回答  2013-08-15
早造成鼎足之势,互相牵制,这样做为弱的一方 才不至于被灭
第4个回答  2015-09-13
明明就是失误而已,真抓到敌方首脑了,怎么可能故意放掉?请不要神话诸葛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