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对这三场战役进行评述.

先叙述过程,分析胜败原因。

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评述: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2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评述: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3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评述: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望采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4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评述: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荀彧则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鼓励和帮助曹操在关键时期坚持战斗,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才。
2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评述: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3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评述: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望采纳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对这三场战役进行评述.
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评述:曹操能接纳能人...

求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的点评!!
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 有什么不同之处?
官渡之战的结果是北方统一,赤壁之战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2.官渡之战曹操胜,赤壁之战曹操败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夷陵之战,吴军后退诱敌,击其疲惫,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此后,蜀汉国力大损,孙吴也有北顾之忧,不得不继续联合抗魏。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大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扫灭南方割...

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

三国的三大战役,哪一战最为惨烈呢?
而天命,在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北方,最终司马氏趁机而起,三家归晋,三国至此结束。虽然三国的三大战役都可谓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但是官渡之战无疑才是正儿八经的最猛烈一战。毕竟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五万对十万,夷陵之战更是接近五五开,唯独官渡之战,这可是以一敌五!

...以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为例。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200)、赤壁之战(208)、夷陵之战(222)官渡之战简略内容: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简略内容:孙刘联军与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夷陵之战简略内容:蜀汉与孙吴,以刘备失败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

三国时期爆发的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最后的结果如何?
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而在夷陵之战中,则是蜀汉和东吴的对决,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左右,...

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哪次战役意义最重大呢?_百 ...
赤壁之战也是以少胜多的一场大战。不过相比官渡之战,曹操这次是以失败而告终。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江河作战。他标志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将不再仅仅限制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中孙刘联军的胜利奠定了后期三国鼎立的基础。▲ 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