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

如题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三十七条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第四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第四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十三条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第四十四条 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
  (二)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三)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四)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五)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第四十六条 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第四十七条 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事态的发展,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19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1、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第三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通报突发事件信息,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信息报告员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3、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向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0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做好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

...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部门做好有关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当 履行...
上级主管部门需根据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物资支援和人员培训。例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中,上级部门可以派遣专家团队,提供现场技术支持和指导;在物资供应方面,如需要应急物资,上级部门应协调资源,确保下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物资;在人员培...

河北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本级的专项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

政府如何处置突发事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第二十八条 中国人...

政府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中负有什么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六...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是什么1、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3、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在应急法制建设中,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应急管理委员会主任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相关政府部门、...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原则包括:1、以人为本,优先考虑人员救助;2、预防为主,预防是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3、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强调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安徽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
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第六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增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参与处置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六条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