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如题所述

夷陵之战

中国三国时期 ,吴军在夷陵(今湖北宜昌境)一带挫败蜀军进攻的防御战。又称猇亭之战。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袭取荆州,擒杀蜀将关羽。蜀章武元年(221),刘备为夺回荆州,报杀关羽之仇,亲率大军攻吴。孙权遣使求和不成,便一面与魏修好,一面命大将陆逊督军应战。陆逊以蜀军势盛、求胜心切,决定先让一步,再相机决战,令吴军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一带,据守有利地形。次年二月,刘备大军相继进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连营数百里,并得“武陵蛮”土著部族的支援,声势浩大。蜀军频繁挑战,但陆逊坚守不出。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直待蜀军疲惫、斗志松懈,且因暑热,移入密林结营时,陆逊才开始反击。陆逊利用火攻,火烧连营,并封锁江面,扼守夷陵道,全线出击,克营40余,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塞江而下”。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次年病死。夷陵之战,吴军后退诱敌,击其疲惫,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此后,蜀汉国力大损,孙吴也有北顾之忧,不得不继续联合抗魏。
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大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扫灭南方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挥师南征荆州割据者刘表。这时,刘表刚刚病死,继立的次子刘琮闻风丧胆,遣使请降。原来投靠刘表的刘备匆促南奔江陵,而被曹军轻骑大败于当阳长坂,备妻子人众辎重等多失散,后与刘表长子刘琦及所领万余人会合,退守夏口(今湖北汉口)。曹军进抵江陵,收降荆州7—8万军队,总兵力达20余万,而号称80万大军。曹操送信给孙权,胁迫其投降,又顺流东下,直驰夏口,威胁刘备。此时,孙、刘形势至为危急,孙权派鲁肃进见刘备,刘备则派诸葛亮去游说孙权,共商联合抗曹大计。于是,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派遣大将周瑜、程普、鲁肃统领水军3万与刘备共御曹军。初次交锋,曹军失利,遂引船舰撤至北岸,屯于乌林(今湖北嘉鱼县西北)。周瑜等泊于南岸,两军隔江对峙。曹军长途跋涉,“远来疲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加之水土不服,军中已经流行疫病;荆州降卒“尚怀狐疑”(《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缺乏斗志,所以曹军人数虽众,士气却不高。又北人长于陆战,而不习水战,惧怕风浪颠簸,曹军竟用铁索将船舰捆在一起,如此固然使士兵免受晕船之苦,但船舰的行动也就非常不便。周瑜部将黄盖见曹军船舰相连,就建议用火攻。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诈称投降,随后用艨冲斗舰数十艘装载干草枯柴,灌上油膏,上面覆盖帷幕,乘着猛烈的东南风扬帆驰往北岸,一边让士卒高喊:“投降!投降!”曹军士兵都出来观看。待离曹军2里余,黄盖令一齐放起火来,火烈风猛,船飞如箭,撞向曹军船舰,曹军船舰顿时烈焰冲天,又迅速延烧到岸上营寨。周瑜等见北岸火起,立刻擂鼓过江,攻击曹军。曹军大溃,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其余退保南郡。刘备和周瑜又指挥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赶到江陵。赤壁一仗,使曹军遭到很大挫折,足见曹操尚未具备统一全国的力量,而骄傲轻敌,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刘备在赤壁之战中获利最大,占领荆州四郡,有了发展的基础;而孙权在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后,政权更加巩固了。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以少眭多,以弱胜强的三大著名战例机(宫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之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击败了孔融公孙瓒等人,逐渐拥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雄居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意欲统一全国。遂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南下,欲攻许昌。曹操兵少粮缺,被迫以两万兵力的绝对劣势在中牟官渡与之相拒。 面对实力对比十分悬殊的不利局面,曹操审时度势,充分吸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利用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等有利因素,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于次年(公元200年)和袁军展开激战。曹军声东击西,救白马之围,设伏南坡,诛颜良、斩文丑,夜袭鸟巢,两次偷袭袁军后方,截其粮车,焚其粮。 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势全线出击,一举歼灭了袁军主力。袁绍仅率八百余骑逃回河北。此役曹操大获全胜,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一千多年的沧桑变化,官渡古战场的许多遗迹已被湮没,但至今仍有曹公垒、草场、汉井等留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详情可参见百科,希望对你有帮助①官渡之战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②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

③彝陵之战

刘备为替关羽复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起用青年将领陆逊,赴猇亭前线指挥作战。陆逊力排众议,决定坚守,避免交战。由于天气燥热,蜀军将士疲惫不堪,戒备松懈。陆逊及时抓住战机,下令采用火攻,烧尽蜀军40多座军营。蜀军全线崩溃。刘备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发病而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26

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决战于官渡。操以弱胜强,是决定东汉末年北方势力分配的一场关键之战。从此,曹操雄踞北方,袁绍则一蹶不振。(http:\/\/baike.baidu.com\/view\/21261.htm)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夷陵之战,吴军后退诱敌,击其疲惫,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此后,蜀汉国力大损,孙吴也有北顾之忧,不得不继续联合抗魏。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大军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扫灭南方割...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分别发生在什么时候?
官渡之战: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击败袁绍集团主力的战略决战。赤壁之战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的简要经过。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醴陵之战的过程
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以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为例。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200)、赤壁之战(208)、夷陵之战(222)官渡之战简略内容: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简略内容:孙刘联军与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夷陵之战简略内容:蜀汉与孙吴,以刘备失败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三足鼎立局面...

据说三国一共发生了三大战役,究竟是哪三大战役?
三国一共发生了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交战双方是袁绍与曹操,赤壁之战交战双方是孙刘联军与曹操,夷陵之战交战双方是蜀汉与东吴 1.官渡之战 原因是:袁绍挑选精兵十万,企图南下进攻许都与曹操争夺天下。时间是公元199年。过程是:公元200年,曹操发起反击,袁绍手下谋士...

简述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关羽失荆州 4.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曹操占据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据有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取了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请求和鲁肃的规劝之下,孙权又把位于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这样一来,刘备实际上就...

请简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醴陵之战的过程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对这三场战役进行评述.
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评述:曹操能接纳能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