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棺椁制度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棺材,亦称寿棺,是盛载死尸的匣子,通常在葬礼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制造,最常见的以木制造。亦有以铜、石等制造的棺材。

棺椁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详孔颖达疏。《通典.礼四五》:“周制...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错;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士不绿。”又“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6
官位越高,棺椁层数和刷漆次数越多,皇帝九层,往下类推
第2个回答  2013-09-06
葬具是盛放死者遗体的用具,土葬所用成为棺。上古时,葬埋无棺,据说最早的棺是瓦制的,即陶器,商代以后采用木棺。《礼记、檀弓上》和《丧大记》所记载周代制度规定: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就是说是天子所用除贴身的内棺外,外面还套着四重外棺,总共五重。每一层棺都有特定的名称、最外一层叫大棺,第二层叫属、这两层用梓木制作,又统称梓棺或梓宫,第三层叫作迤或俾,用椴木制作,第四、五层为水牛皮和犀牛皮制成的革棺(也有可能革棺只算一层,另有最内一层里棺)。诸公以下由内至外递减,到士这一阶层,就只有一层大棺,不得用套棺了。不仅如此,棺木大小厚薄,内外装饰的用料花样,也都有严格的等级:"君(此指诸侯)大棺八寸,属六寸,泌四寸。士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属四寸,士棺六寸。""君盖用漆,三衽(连接棺盖和棺身的木榫)三束(用皮条或帛捆束)。大夫盖用漆,二饪二束。士盖不用漆,二衽二束。"贴尸之棺内装饰,用红、绿二色丝绸,以金钉、象牙钉固定,大夫用黑、绿二色丝绸,以牛骨钉固定,士只用黑色丝绸,以牛骨钉固定。棺外油漆的颜色和花纹图样也各不相同。

  套棺是一层一层紧套在一起的,如果在棺和套棺之外隔较大的空隙再加一层,叫做椁。《丧大记》称:"棺椁之间君容祝(状如漆桶的打击乐器,方二尺四寸),大夫容壶,士容无瓦(一种酒器)"。又说:"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的空隙可用来放置随葬品。

  《荀子、礼论》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考古发掘证明,这种可以称之为周制的棺椁制度,战国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仍在实行。

  战国秦汉大型墓葬所用木椁,具有象征地上建筑物的性质,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同墓室一样,可以称之为椁室、其形状往往像一口方井,所以文献上又称为井椁。椁室内用板壁分割成若干块,分别为棺箱、头箱、边箱、足箱等,棺木放在棺箱内,其余部分填满随葬品。汉代制度规定, 在皇帝、诸侯王墓中椁室四周要用黄心的柏木或柏木条垒迭互嵌,木头向内,紧密围筑,称之为黄肠题凑。北京大葆台发现的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的墓葬,黄肠题凑所用柏木多达1.5万根。
汉代以后椁室制度不行于世,也不再有套棺外棺与椁的区别,一般都把套棺的外棺成为椁。唐宋规定不得以石为棺,棺椁不得雕缕彩画。明代规定"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庶人"棺用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松又次之。用黑漆、朱漆,不得用朱红"。

  在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就有随葬品。如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东胡林墓葬中发现有螺壳组成的项链、骨镯、蚌壳制品、有打制痕迹的石片。到了商周时,随葬品多为金、铜、玉陶制品。贵族墓葬都以青铜礼器随葬,青铜礼器的形制的大小都与死者的身份密切相关。

  汉末三国战乱以后,由于中原地区的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的墓葬又被军队和饥民盗掘,厚葬渐渐为世人所不取。一般说来,后世除帝王陵墓和少数显贵豪富的墓葬以外,用大量珍贵物品随葬的现象已不多见。唐宋还明文禁止各级官员和庶民在棺内放置金宝朱玉。

  殉葬始于商代,十分残酷。汉代以后,人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偶有发生,明代前期的皇帝和亲王也曾以妃嫔宫女殉葬。明天顺帝朱祁镇将死时,遗诏废止妃嫔殉葬,明朝殉葬事不复形。清朝无殉葬制度,但清初八旗有大管以男仆、妾侍等殉葬的习俗。康熙时,禁止了这种习俗。但总的说来,这种野蛮的殉葬制度早被历史所否定,而作为替代品,在大中型墓葬中象征奴婢、倡优、侍从、卫士的人佣大量出现。

  有一种颇为特殊的随葬物品,那就是明器。所谓明器,又称盟器、冥器、鬼器,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并无实际价值的各种器物的模型,所有原料多为陶、瓷、竹、木、石等,所模仿的有礼器、工具、兵器以及车、船、仓、井、房屋庭园等,甚至还有人和各种家畜鸟兽。作成人或家畜鸟兽形状的明器又称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代墓葬中都有明器发现。北宋以后,纸扎的明器逐渐流行,纸明器并不随死者下葬,而是在下葬之时焚烧。明器的使用也有等级制度,唐代规定:官员三品以上,可用明器九十事,四、五品可用六十事,七、八、九品可用四十事,庶人可用十五事。明代规定: 随葬所用陶质、木质明器,公侯为九十事,官员一、二品为八十事,三、四品为七十事,五品为六十事,六七为三十事,八、九品为二十事,庶民只准用一事。

  除明器外,专门用于随葬的物品还有:墓志、墓别。墓志是死者姓名、家世、生平事迹的石刻文字,往往都于文末缀由 称作铭的韵语颂词,墓志埋在墓中。木质起源于东汉,魏晋以后普遍流行。早期的墓志形似墓碑而较小,从南北朝后期开始,一般人都做方形,由志盖和志石相合而成。唐代以后还设有撰、书者的名字。墓幄,又称地券、买地券,是给死者带往冥界的一种模仿地契的物品,最早出现于东汉,或铅制,或玉制,或陶制,后世多用砖石和木板。早期墓幄的文字与人世真实的券约一样。

古代棺椁下葬制度如何?
回答:葬具是盛放死者遗体的用具,土葬所用成为棺。上古时,葬埋无棺,据说最早的棺是瓦制的,即陶器,商代以后采用木棺。《礼记、檀弓上》和《丧大记》所记载周代制度规定: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就是说是天子所用除贴身的内棺外,外面还套着四重外棺,总共五重。每一...

棺椁棺椁制的形成
棺椁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重要葬具系统。棺,即用来存放逝者的木质容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在龙山文化时期,木椁开始在氏族领袖的葬礼中使用,作为棺的外部保护层。到了殷墟的商朝,商王陵墓中的椁室构造更为复杂,通常采用大木条堆叠成方形或亚字形,中心放置...

棺椁分别指什么
周代时,棺椁制度被严格规定,分为多层,按照身份等级的不同而定。天子的棺椁最为豪华,可达四重,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名称和材料,如椑、地也、属和大棺。帝后则有两重梓木制成的外椁,称为“梓宫”。地位较低的官员和庶人,棺椁层数和材料也有明确的规定,以显示社会等级秩序。总的来说,棺椁不仅是...

古代棺椁等级制度
在中国古代,棺椁的等级制度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显著标志,揭示了墓葬文化的严谨和尊卑分明的社会结构。根据《礼记》和《丧大记》的记载,棺椁的层数和材质与墓主的社会等级紧密相连。皇帝的葬礼最为奢华,棺木分为五层,由内到外分别是内棺、梓棺、迤或俾、水牛皮和犀牛皮的御模谈棺,以及最外层的大棺...

古代棺椁下葬制度如何?
7. 战国至汉代,椁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传承,木椁具有象征意义,椁室内部分割成不同区域。8. 汉代以后,椁室制度逐渐消失,外棺通常被称为椁。9. 随葬品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商周时期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与墓主身份相关。10. 汉末三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厚葬习俗逐渐被人们摒弃。11. 殉葬制度...

古代棺椁等级制度
古代中国的棺椁等级制度,是社会地位与权力的象征,反映了墓葬文化的严谨与尊卑有序。根据《礼记》和《丧大记》记载,棺椁的层数和材质均与墓主的爵位紧密相关。天子的葬礼最为隆重,棺木多达五重,由内至外分别是贴身的内棺、梓棺、迤或俾、水牛皮和犀牛皮革棺,以及最外层的大棺。而诸侯以下,等级...

棺材里的椁是做什么的?
1. 棺椁是中国古代葬礼中使用的两种棺柩。其中,棺较小,置于椁内,主要用于安置逝者的遗体。2. 椁则较大,套在棺外,用于存放陪葬品,同时也起到保护棺的作用。棺与椁之间通常会留有缝隙,以供放入陪葬品。3. 棺椁制度并没有严格规定必须一对一使用。实际上,一个棺可以被多层椁所包裹,同样,一...

中国古代墓葬制度有哪些?
2. 棺椁和随葬品的等级制度:这时期的的墓,按其棺椁和随葬品的差别,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多重棺椁的铜器墓:墓圹较大,长度在5米以上,往行主积石积炭,成组地出青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又常出成套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具和成套玉石佩饰。这类墓应当是贵族墓葬。- 单棺单椁的陶器墓:墓圹...

古代棺椁制度是怎样的?
棺椁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级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制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现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至龙山文化已出现木椁,用于氏族中之头领。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条叠压成方形或亚字形的椁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

西汉时期的下葬礼制是什么?比如什么级别的官应该放什么陪葬品_百度知 ...
棺椁引黄肠题凑,记录皇帝一生功德。墙壁引龙画凤,摹以龙凤等灵兽,其余多以表现帝王生前的描述。在皇帝主墓室一下设古代皇帝生前的大臣以及皇亲国戚的陪陵。形成规模庞大的陪陵群。陪陵群多以皇帝亲赐予,各自建有陵园,园邑,以及祠堂。陪陵旁多建附陵,是王公大臣子孙后代的陵墓。古代官员的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