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古文中表示在,到,向,从,对于,有些什么例句吗

如题所述

1、于:表示在;例句:
《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
《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

2、于:表示到;例句
《左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于:表示向,例句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

《孟子》中:“皆欲赴诉于王.”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4、于:表示从,例句
《左传》中:“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5、于:表示对于,例句
《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报任安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7
于:

〈动〉(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介〉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于在古文中表示在,到,向,从,对于,有些什么例句吗
1、于:表示在;例句:《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2、于:表示到;例句 《左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于:表示向,例句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孟子》中:“皆欲赴诉于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姊为赵惠文...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例句
“于”字在文言文中可以作1、动词。a、意思是“往”或者“去”。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b、意思“取”。如:“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2、介词。a、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如...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规类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

文言文于的用法及例句
1.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

于文言文的
1.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

于字的文言文用法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

文言文于
1.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3...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

文言文于有哪些意思
“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 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 可译为“在”。

文言文虚词“于”用法汇总
文言文虚词“于”具有多种用法,包括表示比较、引出对象、表示位置、表示原因、表示时间、表示方向、表示对象、表示对某事的态度或关系等。通过一系列例句,我们可以看到“于”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表示比较: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展现了“于”在比较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