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历史故事

如题所述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传到北京,各省考生联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戊戌六君子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康有为,杨深秀。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实,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公车上书后,康有为3次上书光绪帝,康有为的言辞使光绪帝甚为感动,于是接见康有为,让他全面筹划变法,但变法内容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所以在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杀害维新人士,康有为逃走,谭嗣同被杀,这次变法历时103天,所以也被称作百日维新,完毕。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13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第2个回答  2012-12-13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遭捕杀或逃亡国外。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也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变法开始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新政内容主要有:裁汰冗员、废八股、开学堂、练新军、满汉平等,等等;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其最终目标,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特别是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更是保守派的头目。9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另一方面,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催袁急回天津。据袁世凯的日记,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两日后(9月20日),袁世凯回到天津,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 9月19日,慈禧太后回宫,9月21日即临朝,宣布戒严,火车停驶;并即幽禁光绪帝,废除新政,搜捕维新党人。是为戊戌政变,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维新党人中,康有为早离开北京,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其他数十人被捕,包括称为「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外,一律都被废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戊戌变法的历史故事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传到北京,各省考生联合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戊戌六君子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第,杨锐,康有为,杨深秀。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实,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公车上书后,康有为3次上书光绪帝,康有为的言辞使光绪帝甚为感动,于是接见康有为,让他全面...

“戊戌政变”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不管是哪一个版本的“上书”,实际上都阐述了4个观点。前三个是为了应对前一次的甲午战争,后一个是变形图强。下诏振奋天下之气,迁都天下之书,练兵增强天下之势,变法为天下之治。我们用历史教科书学习了。在公交车上写书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组织。在此后的变法中,康有为也是维新派的...

戊戌变法有关的故事,多给几个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最后慈溪太后为何向十余国宣战
晚清政府无能曾一度力求变法,可惜缺乏决心和变法土壤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戊戌变法是如何把慈溪太后“逼疯”的呢?我们今天知道戊戌变法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在流亡海外的时候,在海外的的报纸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写...

戊戌变法的故事是什么?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1898),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民间故事4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被称为“百日维新”,从1898年的6月开始实施,到1898年的9月宣告失败,只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这次变法虽然持续时间短,但是意义重大。它不仅推动了清政府加快改革的步伐,也激化了人民群众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唤醒了更多的知识分子,进一步传播了民主思想,加速了封建统治的终结。戊...

历史名人过于依赖他人而灭亡的故事
戊戌变法:维新派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而失败。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第六次上书),请求光绪皇帝厉行变法,指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的上书受到光绪帝的肯定。1898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

问他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个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等地,耳闻目睹西方之学,思想又有新变。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鼓吹变法维新。从1901年至1903年短短的三年间,撰写了近百篇文章,广泛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其人物涉及霍布士、斯宾诺莎、卢梭、培根、笛卡儿、达尔文、孟德斯鸠、康德等、其领域遍及历史地理、教育...

清朝里有影响力的历史故事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

中国历史被侮辱反抗的故事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