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古画品录》,
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基本原则——“六法”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2.《历代名画论》 绘画论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5月出版。作者张彦远,10卷,成于唐末大中元年(847),是我国美术论著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前3卷分篇介绍了古代绘画的各个方面,有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叙自古跋尾押署,叙自古公私印记,论装背裱轴,记两京外州寺观画壁,述古之秘画珍图等;后7卷中史传部分,作者搜罗了自传说时代(轩辕)至晚唐会昌元年(841)画家370余人的姓名,事迹,按朝代分列,此部分约占全书的7/10.本书除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画家史料外又保存了许多失传的古代美术理论资料。本书还把我国唐代以前画家的师承传授关系理出了一条体系清楚的线索,概括出我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并充分重视先代理论家的艺术批评。
3.《唐朝名画录》
唐代画品评著作。作者朱景玄,吴郡(苏州人)。书中所录皆目睹之迹。共收唐代画家吴道子等124人小传,书分为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中又分上,中,下三格。简录事迹,品评画艺。在品格中略叙其事,可谓首举。此书为研究唐代画史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4.《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历代名画论》中国美术论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全书6卷。作者郭若虚,点校黄苗子,是继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后而作的一本重要美术论著。全书分三部分:一为《叙论》(卷一),是16篇绘画艺术论文;二为《记艺》(卷二至四),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画家小会心在来《故事拾遗》及《近事》(卷五、六),前乾是采自古人传记中的述画故事,后者是作者对当时画坛掌故的见闻纪录,均为画史资料的记述。本书对唐末,宋初时代绘画艺术的作用,变迁,演变,风格,画家,流派等叙述颇详,是对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总结。元代马端临《文献通二》称此书为“看画之纲领”,由此可见其价值之高。
5.《宣和画谱》
中国绘画著录。编者不详。共20卷,记录宋徽宗宫廷所藏历代画家231人的作品,共6396件,分为十门,每门先作叙论,再作评传,后列画目,件数。为官家著录中一部较完备的画家传记巨著。
6.《画继》
南宁画史著作。作者邓椿,字公寿,双流(今属四川)人。为续《图画见闻志》之作,故名《画继》,记北,南宋间画家219人小传,以及私家所藏画目,品评和遗闻,搜辑丰富。合计10卷,前5卷依人区分类别为:圣艺,侯王贵戚,轩冕才贤,缙绅韦布,道人子,世胄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示标举短长;末两卷杂说分论,品画叙事。是收藏,鉴赏宋画的重要参考书。后元代庄肃又作《画继补遗》,续录南宋画家84人小传。现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点校本。

7. 《云烟过眼录》
南宋书画著录。作者周密,字公谨,济南人,精于书画鉴赏。全书2卷,记述当时著名收藏家赵子等36人所藏历代名迹。元代汤允墨著《云烟过眼录续集》一卷,录元代收藏家赵仁举等5人。

8.《画鉴》 画论著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2月出版。汤撰,马采标点注译,邓以蛰校阅。此书本名《画鉴》,《学海类编》,《美术丛书》作《古今画鉴》,与《画论》分为二编
9.《图绘宝鉴》
元画陨铁传著作。作者夏文彦,字士良,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其家世藏免谈,其人精一这,取齐,梁,魏,陈,唐,宋,元以来诸家画录记谱,百氏杂说,广为网罗,剔秘搜潜,并结合私家珍藏而辑成此书。全书共5卷,首卷为画论,论述六法,三品,三病,六要,六专等,是画家的要纲;后四卷举凡在画吴至元画家小传1200余人,末附补遗一卷,续传百余人,成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
10.《皇明书画史》
明书画史著作。书成于正德十年(1515),共3卷。作者刘璋及元代名家近四百人。阐述明帝王,艺士书画,分家论镒。此书后为《佩文斋书画谱》,《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和《也是园书目画录类》等著录多闪引证,对研究明代书艺画学及其收藏鉴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宝绘录》
明绘画著录。书成一罔年(1633),全书共20卷。作者张泰阶,字爱平,上海人。以绘画为主,同时辑录历代诸家题跋,载六朝至元明名画近500件,首卷为总论杂说,二至十七卷为画册类,后三卷为挂幅类。其家中有宝绘楼藏画处,故以此为书名。
12.《珊瑚网》 明书画著录。作者汪玉,字玉水,徽州人。成书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书分48卷。书中共两部分,“书录”,“画录”各24卷,载录自藏,目见,抄集书画款识,题跋,及藏家目录,间有著者跋语论说,广泛收藏名迹。末附《书旨》,《书品》,《画继》,《画法》。阐述通俗易懂,对后学颇有裨益。
13.《中麓画品》
明绘画品评著作。作者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人,嘉靖八子之一。书合一卷,分五品,品中优劣兼陈,分等而不列高下。全书五篇,首篇论述诸家梗概,次篇分“六要”,“四病”,并分列各家作品,末篇论述各家所从出之源。现代曾辑印《李开先集》一书。
此外,还有
《海虞画苑略》 清画家传记著作。作者鱼翼,字振南(1675-约1745),
《佩文斋书画谱》清书画著录。康熙命纂。全书百卷,分论书画,书画家小传,书画跋,书画辨证及书画鉴藏等门。
《南宋院画录》 清画史著录。书成于康熙六十年(1721),共8卷。作者厉鹗,字太鸿(1692-1752),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等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6
  魏晋绘画品评理论的核心是才性论,有才性的画家往往被列为较高的一个层次,谢赫依据才性的高低把二十七名画家分为六品,才性的不同亦导致二十七人不同的艺术风格。《续画品》被认为在历代的画品著作中无论从内容、体例,还是品评的标准最能符合谢赫《画品录》的精髓。《续画品》虽没有分品论人,但以“才性”论画家比谢赫更甚,姚最在《续画品·序》中用非常大的笔墨论述了“才”与“学”区别。他对画家的品评中突出强调了“才性”在画家作品中的作用。
  唐宋绘画品评是才性论和风格论的浑融一体。“神、妙、能”、“自然”、“逸格”即是对才的不同层次表现,也是不同地艺术风格的反映。张怀瓘和张彦远均没有对各自提出的品评标准以具体的规范,黄休复却从才性的角度给予具体的定义,他说“神”是“天机迥高”,“妙”是“画之于人,各有本性”,“能”是“学侔天工”。“能”虽缺乏天资,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才性的不足。黄休复论“逸格”的孙位是“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可见,“逸格”就“才性”而言远大于“神格、妙格”之才。“才性”的外溢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逸格”的艺术风格强调“逸”中有“简”、“淡”、“清”、“远”,它们以文人的审美趣味为轴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自然”是张彦远提出的品评标准,他说:“发乎天然,非繇述作。”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就是强调艺术是天生的。张彦远以儒家为本兼道、释的审美观决定“自然”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自然无所谓繁与简、细与密、素与丽。张彦远以“繁简”为心胸,以“自然”为本性,以“生气”为归宿。以“自然”为中心的品评理论是晚唐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在对古代绘画品评理论中的若干才性观念辨析中,我认为在古代绘画品评理论中始终贯穿“理”与“逸”的对立与发展,对于“理”与“逸”理解的不同导致文人画家和院画家绘画品评标准的分歧。
  明清是绘画风格品评的时期。画品著作在宋代以后逐渐减少,明代虽有复兴,其体例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用传统的品评术语,但是已经无意于品第高下优劣之分,而是倾向对笔法与风格的分析与品评,其代表是《中麓画品》和《吴郡丹青志》,这样的发展到清代终于出现了对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其代表就是黄钺的《二十四画品》;另一方面,“神逸能妙”从明代开始作为等级符号已处在非常次要的位置,特别是清末秦祖永的“神逸能妙”更是偏于艺术风格的论述。
第2个回答  2015-10-03
中国古代文人对书画作品作出品评的著作有很多,画品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他在总结传统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唐代张怀瓘的《画断》中提出了“神、妙、能”三品来品评鉴赏绘画的见解,而李嗣真的《续画品录》中提出了“逸品”的说法,和他们俩同时代的的朱景玄著的《唐朝名画录》中就结合了张怀瓘和李嗣真画品论断,提出了“逸、神、妙、能”四品,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上”。在书品方面,或分品论述而第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评其优劣,是早期书论中的一种体裁。作者见解多只通过品评书法家及作品来表达,虽时或摘录书家小传、逸事,但着重于阐发或说明其艺术特点、人品风貌,而不同于书史之偏重记载生平事迹。这种体裁是受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对人物进行识鉴、品藻的习尚影响而产生的,盛于六朝、隋、唐,元明之后著述渐为稀少。南梁袁昂奉撰《古今书评》,凡列25人,各以简括语句评其风格,是为书品之发端。庾肩吾《书品》,载汉至齐梁能书者123人,冠以总序,效《汉书·古今人表》之例,分上中下品,每品中又分上中下,合而为九品,各系以论,体例严谨。南朝复有齐王僧虔《论书》等著。唐李嗣真撰《书后品》,加逸品一等,载80余人,文辞绮错,条理井然。张怀瓘《书断》,3卷,卷上列书体10类,述源流,附之以赞,次为总论;卷中卷下,始分神妙能三品,各以体分,评百余书家,前记小传,后为评鉴,畅论古今,论辨精当,皆为前载所不及。其他如北宋米芾《海岳名言》,为平日论书语录,则别为一体,虽于古人多所贬议,却不乏精审、独到之见地。随着书法理论发展的深入,其后论书之著多不拘泥于品评一体,而渐融于内容更为广泛、繁富的书论之中。
第3个回答  2012-12-15
魏晋绘画品评理论的核心是才性论,有才性的画家往往被列为较高的一个层次,谢赫依据才性的高低把二十七名画家分为六品,才性的不同亦导致二十七人不同的艺术风格。《续画品》被认为在历代的画品著作中无论从内容、体例,还是品评的标准最能符合谢赫《画品录》的精髓。《续画品》虽没有分品论人,但以“才性”论画家比谢赫更甚,姚最在《续画品·序》中用非常大的笔墨论述了“才”与“学”区别。他对画家的品评中突出强调了“才性”在画家作品中的作用。
   唐宋绘画品评是才性论和风格论的浑融一体。“神、妙、能”、“自然”、“逸格”即是对才的不同层次表现,也是不同地艺术风格的反映。张怀瓘和张彦远均没有对各自提出的品评标准以具体的规范,黄休复却从才性的角度给予具体的定义,他说“神”是“天机迥高”,“妙”是“画之于人,各有本性”,“能”是“学侔天工”。“能”虽缺乏天资,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才性的不足。黄休复论“逸格”的孙位是“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可见,“逸格”就“才性”而言远大于“神格、妙格”之才。“才性”的外溢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逸格”的艺术风格强调“逸”中有“简”、“淡”、“清”、“远”,它们以文人的审美趣味为轴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自然”是张彦远提出的品评标准,他说:“发乎天然,非繇述作。”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特点就是强调艺术是天生的。张彦远以儒家为本兼道、释的审美观决定“自然”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自然无所谓繁与简、细与密、素与丽。张彦远以“繁简”为心胸,以“自然”为本性,以“生气”为归宿。以“自然”为中心的品评理论是晚唐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在对古代绘画品评理论中的若干才性观念辨析中,我认为在古代绘画品评理论中始终贯穿“理”与“逸”的对立与发展,对于“理”与“逸”理解的不同导致文人画家和院画家绘画品评标准的分歧。
   明清是绘画风格品评的时期。画品著作在宋代以后逐渐减少,明代虽有复兴,其体例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用传统的品评术语,但是已经无意于品第高下优劣之分,而是倾向对笔法与风格的分析与品评,其代表是《中麓画品》和《吴郡丹青志》,这样的发展到清代终于出现了对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其代表就是黄钺的《二十四画品》;另一方面,“神逸能妙”从明代开始作为等级符号已处在非常次要的位置,特别是清末秦祖永的“神逸能妙”更是偏于艺术风格的论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2-15
《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启蒙卷》顾恺之著,均已佚。
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出“绘画六法”,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基础,是一般评论家批评作品时的标准。
谢赫《画品录》黄钺的《二十四画品》米芾《画史》王元恢《玉堂嘉话》《南阳名画表》《画鉴》《墨绿汇观》《大观录》《石渠宝笈》

我国古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哪些
1.《画谱》:又称《绘画谱》、《画品》等,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首部理论著作,由南朝梁代书法家王羲之所撰。书中辑录了唐代南画家张僧繇、顾闳中、徐熙等人的作品,对于我国绘画品的评价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十批判画》:由清代大画家吴昌硕所撰,详细评述了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绘画作品,...

我国古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哪些
全书分三部分:一为《叙论》(卷一),是16篇绘画艺术论文;二为《记艺》(卷二至四),是唐末,五代至宋初的画家小会心在来《故事拾遗》及《近事》(卷五、六),前乾是采自古人传记中的述画故事,后者是作者对当时画坛掌故的见闻纪录,均为画史资料的记述。本书对唐末,宋初时代绘画艺术...

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著作,你都了解了吗?
01. 南齐 谢赫《画品》\/《古画品录》——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部品评之作,谢赫的《画品》不仅确立了"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和传模移写,更是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部理论杰作对曹不兴以来的画家进行了品评,揭示了绘画教育和艺术标...

我国古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哪些
《续画品》是中国南朝梁绘画理论著作。姚最著。被认为在历代的画品著作中无论从内容、体例,还是品评的标准最能符合谢赫《画品录》的精髓。《二十四画品》是清代黄钺撰写的画论著作。二十四品指画作的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冲和、淡远、朴拙、超脱、奇僻、纵横、淋漓、荒寒、清旷、性灵、圆浑...

古代绘画中的“六法论”是在哪本书中提出来的?
"六法论"在《古画品录》中首次提出,这部著作是南朝齐、梁时期的艺术理论家谢赫所著,成书于公元532年至549年,包括《津逮》本、《说 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美术丛书》本等多个版本。在《古画品录》中,谢赫明确指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 可鉴”,即...

古画品录《古画品录》全文
古画品鉴历来备受重视,南朝齐·谢赫在其著作《古画品录》中详述了绘画艺术的六法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自古至今,诸多画家各有擅长,其中陆探微、卫协被认为全面掌握了六法。他们作品的风格各异,有的技巧精湛,有的气质非凡。以下是对部分画家的品级介绍:...

古画品录详细资料大全
《古画品录》是南朝齐谢赫创作的一本中国画论著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 《画品》品评三国至齐梁画家二十七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引为二十九人),共分六品,并以品第为次序。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古画品录 类别:中国古籍、中国画论著作 年代:南朝齐 作者:谢赫 内容概述,图书结构,图书全文...

古代绘画中的“六法论”是在哪本书中提出来的?
《古画品录》又称《古今画品》或《画》,是南朝齐、梁的艺术理论家谢赫所著的绘画论。成书于532 ~ 549年,有《津逮》本、《说 郛》本、《百川学海》本、《书画谱》本、《美术丛书》本等版本。 在《古画品录》中,谢赫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

我国古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哪些
明清是绘画风格品评的时期。画品著作在宋代以后逐渐减少,明代虽有复兴,其体例却有很大的不同,虽用传统的品评术语,但是已经无意于品第高下优劣之分,而是倾向对笔法与风格的分析与品评,其代表是《中麓画品》和《吴郡丹青志》,这样的发展到清代终于出现了对风格学研究的突破,其代表就是黄钺的《...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理论成就
齐梁时谢赫《画品》(一作《古画品录》)是一部以品评古今画家画艺优劣而作的专著,可是此书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它对具体画家所一一作出的品评,实际上它是一部概括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性准则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谢赫最大的功绩在于他提出了“六法”这个全面衡量绘画艺术性高低优劣的6条标准。六法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