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10

第2个回答  2019-12-21
国内是百业待兴,国外是帝国主义进行封锁
第3个回答  2021-01-21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12-12-31
国际背景: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咄咄逼人的态势做出针锋相对的斗争。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西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和东方华约集团在军事上对峙。3、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高科技领域激烈竞争。4、新中国恢复了国民经济,人民政权十分巩固,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新中国朝气蓬勃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5、广大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民族解放潮流
汹涌澎湃,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不断崩溃。西方支配东方的格局严重动摇。总之从国际形势看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利的。
国内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小农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3、新中国保护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劳动者和资方的矛盾凸显,民族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也凸显,改造是必须的。4、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启动,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配套的社会主义制度。5、我国已经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必然是走向社会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参考资料:资深历史教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论述题 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国内条件: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

论述题 试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国内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系.2、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得解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条件.农村不实行合作化和集体化,新的剥削阶级又会重新产生.小农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背景.
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三、对个体农业惊醒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四、当时的国际黄精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

如何正确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广大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资本家,工商业者受到不合理的对待。妇女得到解放。

如何认识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三,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国营经济,有了空前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代表和保障人民和社会的利益,是支持国家财政、稳定经济局势的主要力量,是现有基础工业的主体,到1952年底,国营工业在现代工业中...

试述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路程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大门的时候,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开始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思想。 2....

中国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可是,在近代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近代机器工业(和轮船航运),最早在19世纪50年代出现于中国,但那是外国资本,开始时为数还很少(后来在19世纪末年大大发展起来)。60年代中国出现封建官僚控制下的主要供军事需要的工业。特别值得重视的是,60、70年代间开始出现私人资本的各种新式企业。这说明,在封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村进行了哪三场改革?结果怎样?
毛泽东也曾经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
1. 在所有制结构上,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起初,私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但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78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合计占工业总产值的100%,个体和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存在。2. 在资源配置上,工业化建设期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尽管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早已显现,...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如何选择社会主义
八十年代的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经济获得全面的统治地位以后,可以允许少量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国家的有效控制下继续存在(这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状况当然完全不同),这对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成为一个有益的补充。一九五六年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出现了一些戏剧性的场景。这显然受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