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生活习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19
鸟儿们都是在一起长大成人的,
第2个回答  2013-06-12
鸟的生活习性
1.繁殖
春天来临,绝大多数鸟类不再像冬天那样喜欢群居生活,而是各自忙于选择理想的地方求偶筑巢。在繁殖期间.每一对鸟都要占有一块地盘.作为活动和取食的范围并在其中筑巢.这块区域叫巢区。有了巢区.鸟就不需为寻找食物而长途跋涉,避免在同种之间相互干扰,这对孵卵和育雏都有好处。巢区由雄鸟选择占据,其大小各不相同,主要与食源的多少有关。雄鸟发情比雌鸟早,常在巢区内鸣啭,还用炫耀羽毛和特殊的姿态动作吸引雌鸟并向雌鸟求爱。通常雄鸟有保护巢区的行为,不准其它同种个体进入,如果在发情的雄鸟巢区内放一个同种雄鸟的剥制标本,再播放此鸟呜叫的声音,会使这只雄鸟大声呜叫,甚至发生攻击行为。大多数鸣禽只是在发情期间结成配偶,也有些鸟类(如鹤类、雁类等)其配偶关系可以长期保持。
鸟类在占领巢区、选好配偶之后,就开始筑巢安家。多数鸟类筑巢由雌鸟独自承担,也有雌雄鸟共同筑巢的,如家燕等。鸟巢的主要作用是保持亲鸟孵化的体温.也有利于亲鸟育雏。鸟类巢的材料一般随周围生物而就.如纤维、兽毛、羽毛,泥土、地衣等。根据巢的位置,可分为地面巢、水面巢、建筑巢及编织巢等。雉、雁、鸥、鹬类鸟以及鸣禽中的百灵鸟、云雀、柳莺等,在地面土壤上筑巢,有的直接把卵产在地面的凹陷处。小鹧鹛,红骨顶、董鸡等鸟在水面上筑成浮巢,这种巢可随水升降,水波对幼鸟不会造成危险。翠鸟、沙燕等鸟是在岩边堤基或砂土峭壁挖掘坑道状的洞穴作巢。啄木鸟、山雀、戴胜、鸳鸯利用天然树洞作巢。但啄木鸟必须自己凿洞,而家燕等要在建筑物和屋檐下做巢。鹭类、鸠鸽类等在树上用树枝编织巢,十分简陋。伯劳、黄鹂、卷尾、寿带、大苇莺等能作杯巢。短翅树莺、文鸟等为球状巢,棕扇尾莺、攀雀为瓶状巢,缝叶莺为袋状巢(图11)。

鸟类在筑巢结束之后,即开始产卵、孵化。鸟卵的形状、颜色等各种各样,大多数鸟卵呈椭圆形.啄木鸟、猫头鹰、翠鸟等是球圆形卵.金眶鸭、燕鸥及一些海鸟是陀螺形卵。洞穴内筑巢的鸟卵多为白色.但大多数鸟卵上有各种各样的斑纹.如斑点,块斑、环斑、条纹等.形成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每窝卵的数目也各有不同,一般小型鸟类每窝产卵4—6枚,天鹅每次产卵1—2枚.鹤类、鸠鸽产卵2枚,雉、鸭产
卵多达一二十枚,有些人工驯化饲养的雄、野鸭产卵可达30一60枚。产卵的时间多在清晨。雄鸟羽色特别艳丽的鸟类多由雌鸟孵卵,两性羽色差别不大的鸟类一般雌雄都参加孵卵。鸟体和卵接触的部分羽毛脱落,形成孵卵斑.该处的敞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进卵的孵化。卵的孵化期,小鸟为13—15天,中型鸟类为20状鸟巢一25天,大型鸟类需更长的时间。例如,大山雀约15天,鸠鸽类l?天,雉约21天,野鸭24—28天等。
鸟类的雏鸟可分为早成鸟和晚成鸟。早成鸟在孵出时已经充分发育,眼已睁开。褪脚有力,全身披着丰富的绒羽,在绒羽干燥后,就能跟随亲鸟啄食。大多数地栖鸟或游禽,如鹑、难、鹤、海鸥、雁、天鹅、野鸭等鸟的幼鸟均届早成鸟。晚成鸟出壳时尚未发育,颈软无力,眼不能睁开,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量的绒羽.需
要由亲鸟喂养,继续在巢内完成发育过程。雀形目鸟类和攀禽、猛禽等的幼鸟属于晚成鸟。鸟类抚育幼鸟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亲鸟在育雏期间十分紧张,每天喂食活动要用16—19个小时,每天喂食往返,如大山雀近百次,斑啄木鸟高达120次。亲鸟衔
食归来踩动树枝或巢时,幼雏就产生伸头张口反应.显示口腔内特别鲜明的颜色,如红色或黄色.以激发亲鸟的喂食本能。不张口的雏鸟,亲鸟不喂食。食虫鸟喂食时,亲鸟直接把食物送到雏鸟的口中。诲鸥、信天鹅、鸠鸪类等大中型鸟类.用反刍出来消化的粥状食物来饲喂雏鸟。雏鸟留巢的时间,鸣禽几乎和孵化期相等,一般在28天后才能独立生活。离巢的雏鸟,嘴和跗踺几乎到了全长,体重已接近于成年雌鸟,体色也和雌鸟相似,但仍保留一些幼鸟的特征,如嘴角有黄色,尾较成鸟短,羽毛较深暗等,又常结成小群活动,呜叫声比较尖细。
2.换羽
鸟类经过紧张辛劳的繁殖期。羽毛逐渐变旧、磨损或折断,因此,大多数鸟类在幼鸟离巢飞走以后便开始换羽。换羽过程有一定的顺序,缓慢而对称地进行,以不致完全丧失飞翔能力.但此期间飞翔能力圾弱,所以换羽期间鸟类多隐蔽生活。换羽的顺序,通常先从尾羽和飞羽开始,最后换体部羽毛。换羽时,左右翅在同一时间内对称地脱落羽毛.以保持与体的平衡.如燕鸥。也有些鸟类,如鸭科鸟类等,在换羽时飞羽同时脱落,失去飞翔能力,多集群藏匿生活,渡过它们一年中最危险,最困难的时期。换羽次数,大多数每年在繁殖后更换一次,燕子及一些猛禽在冬季换羽,也有
些鸟类除秋季完成换羽外。在繁殖前还有一次部分分期换羽。
3.迁徙
野生鸟类到了秋季,绝大多数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带着幼鸟成群结队迁往南方越冬。第二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生儿育女。鸟类这种随季节周期的更替而往返的行为,称为迁徙。根据鸟类迁徙的性质,可把它们划分为候鸟和留鸟。 留鸟是终年栖居.在繁殖季节也不迁走的鸟类。常见的有麻雀、喜雀等。候鸟是随季节的变化.沿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移居的鸟类。观赏鸟经过人们的驯化,基本为留鸟。
迁徙的距离一般在2000—2500千米。飞行速度.通常小、中型鸟类每小时l0一40千米,日程100—200千米.飞行高度100—1000米,大型鸟类更高、更快、更远。

鸟的习性
1、走禽类:这类鸟都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因此会飞翔;双脚强大有力,善于奔跑,而且行动迅速,比如鸵鸟、食火鸡等。2、涉禽类:适应在沼泽和岸边生活,脚和脚趾特别长,适应涉水行走;因腿长,势必要低头啄食,生有较长的脖子,如丹顶鹤、白鹭等。3、游禽类:这类鸟大多在水上生活...

鸟的习性
1、走禽类:这类鸟都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因此会飞翔;双脚强大有力,善于奔跑,而且行动迅速,比如鸵鸟、食火鸡等。2、涉禽类:适应在沼泽和岸边生活,脚和脚趾特别长,适应涉水行走;因腿长,势必要低头啄食,生有较长的脖子,如丹顶鹤、白鹭等。3、游禽类:这类鸟大多在水上生活...

鸟儿在哪里生活?有什么生活特点?
鸟的生活习性: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却非常高,好奇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几乎总处在繁殖期,每次产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约14天,幼鸟一个月左右离巢。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

小鸟有什么生活习惯?
1. 小鸟的饮食习性: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偏爱面包虫、种子和谷物。2. 生活习性:小鸟通常会选择舒适的地方筑巢,并将巢穴视为自己的安全居所。3. 歌唱习性:小鸟以“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愉悦或是吸引伴侣,这是它们的一种天然交流方式。

小鸟的生活习性
1、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喜鹊、麻雀等;2、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3、漂泊鸟:一般没...

小鸟是怎样生活的
各种鸟类都有着它们的各自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科学家依据这些,把鸟类分成八种类型。1. 走禽类 这类鸟嘴的形状扁短;主要在沙漠和草地上生活;胸部不突起,没有龙骨突;翅膀几乎完全退化,因此不会飞翔;双脚强大有力,善于奔跑,而且行动迅速,比如鸵鸟、食火鸡等。2. 涉禽类 这类鸟适应在沼泽和岸边...

鸟的生活习性
该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飞行与迁徙、筑巢与繁殖、社群行为等。1、飞行与迁徙:大多数鸟类都能飞行,且很多鸟类有季节性迁徙习性,春秋两季会根据气候和食物资源的变化进行长途迁徙。迁徙的鸟儿常常依靠地球磁场、星辰、地标和遗传记忆等导航。2、筑巢与繁殖: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巢穴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各...

鸟类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3. 大多数鸟类是白天活跃的,然而,如猫头鹰等少数鸟类选择在夜间或黄昏时分活动。4. 一些鸟类会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以寻找最适合的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而像信天翁这样的鸟类,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5. 尽管大多数鸟类能够飞行,但是一些鸟类,特别是生活在岛屿上的鸟类,已经基本上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鸟类的生活习性与外形、功能是什么?
鸟类的生活习性:大多数鸟类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但也有一些在夜间活动,如猫头鹰、夜鹭等。许多鸟类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许多鸟类是群居的,也有一些是独居的。鸟类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种子、昆虫、鱼、腐肉等。大多数鸟类是杂食性的,并不太挑食。鸟类的外形与功能:鸟嘴...

鸟儿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啊?
夏季:1、繁殖与带雏:在夏季,鸟类会继续繁殖,孵化幼鸟并照顾。有些鸟类如雀鸟和鸽子会喂养雏鸟。2、觅食:夏季是鸟类觅食最活跃的时期之一,因为这是它们补充能量准备迁徙的季节。秋季:1、迁徙:许多鸟类会在秋季从繁殖地迁徙到冬季的栖息地。例如燕子、麻雀等。2、换羽:部分鸟类会在秋季进行第二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