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苏幕遮》的写作背景?
1、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2、原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范仲淹的《苏幕遮》
范仲淹的《苏幕遮》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答案:《苏幕遮》是范仲淹的一首经典词作,以深秋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词人的离别之情和思乡之念。这首词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深秋的萧瑟景象与词人的内心感受相互交融的情境。详细解释:1. 背景简介 《苏幕遮》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创作背景可能...
求范仲淹《苏幕遮》背景简介
这首《苏幕遮》词,是北宋前期名臣范仲淹所作。他当时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在边关防务前线,当秋寒肃飒之际,将士们不禁思亲念乡,于是有这首借秋景来抒发怀抱的绝唱。该词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抒情。上片大略云:秋天到来时,天高云谈,碧空澄澈,落叶枯黄,萎积满地,寒凉浸...
求范仲淹的《苏幕遮》带注释和范仲淹的资料!
范仲淹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9月5日),范仲淹生于真定常山高老庄(今河北省正定县曲阳桥镇高平村),在百日时随家人去无锡。 父亲范墉,端拱初年(988 年)赴徐州任武 范仲淹 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990年病逝。谢氏贫困无依,抱着二岁的范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范公...
苏幕遮范仲淹,作者简介,背景,题目的解释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其先邠(今陕西邠县)人,后徙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公元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加政事(副宰相),又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守边多年,西夏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卒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词存五...
苏幕遮的背景?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怎样讲解范仲淹的《苏幕遮》?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 ~ 1052 ),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
苏幕遮范仲淹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2. 《苏幕遮·碧云天》是范仲淹在西北边塞军中任职期间的作品,大约创作于公元1040年至1043年间。这首词以边塞风光为背景,抒发了作者身为宣抚使,却依然心系家乡的复杂情感。3. 译文概述:这首词以碧空云淡、黄叶满地的秋景开场,续写江波寒烟、山映斜阳的边塞风光。词中透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
范仲淹 苏幕遮的身份官职 范仲淹在写苏幕遮时候是什么官职,大概几岁...
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范仲淹亲临前线视察,他发现宋军官兵、战阵、后勤及防御工事等,各方面都颇多弊端;如不改革军阵体制,并采取严密的战略防御,实难扭转战局。韩琦的看法却不同;他低估了西夏军优势,并激于屡受侵扰的义愤,主张集中各路兵力,大举实行反击。
求范仲淹的《苏暮遮》的详细解析
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整体说来,这首词的用语与手法虽与一般的词类似,意境情调却近于传统的诗。这说明,抒写离愁别恨的小词是可以写得境界阔远,不局限于闺阁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