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构思奇妙的画?

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要简洁,明了!

宋徽宗考官时,绘画是其中一个考试科目,而且评判的标准不是画技,而是要看是否有诗意,能含蓄表意。有一年他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结果有的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陡峭的山崖一侧,有一座破旧的庙宇;有的画的是深山老林当中,苍干虬枝的密处,微露着半截宝塔;有的画的是群山环抱,树木掩映之中隐约露出古刹一角……但第一名的画上就是不见寺庙,只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但画中有望不到尽头的弯曲的石阶小路上,有一个小和尚在担水。细品之下能让人想象到那寺必然隐在那山后或树丛林,要不哪来的和尚呢?此时,寺庙似乎已跃然纸上了。
小李说:《竹锁溪桥卖酒家》一图,只画了在竹梢上写一“酒”字;小曾又说:《争妍斗艳》图,许多人画的是百花争艳的花丛,而一人画的是国色天香、一枝独秀,傲然开放的牡丹。

《蛙声十里出山泉》图,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大家看,乱石、山涧、远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齐白石老画家齐白石老画家的艺术修养多么的精深和才华多么的卓越呀!大家从构图上看,蛙声又何止“十里”呢?蛙声是青蛙求偶之声,没有蛙声,也不会有蝌蚪。因此,水里既有蝌蚪,山涧中岂无“蛙声”?大家看看,这幅图构思得多绝妙,少许笔墨便使蛙声似乎已在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传递。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323811.html?si=1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5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画面上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还有一则:

说的也是一次考试画家,主考官也是出了一句诗为画题。这句诗是“竹锁桥边卖酒家”。结果入选的却是一位没有画出洒馆的画家。他画的是小桥流水、竹林茂密,在绿叶掩映的林梢远处露出古时候的一个常用洒帘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洒”字。这幅画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后面却有酒店,重点是用形象体现出一个“锁”字来。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而去了。这也是实中存虚。人们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

这三个故事说明着艺术创作的一个道理,即艺术是通过形象反映生活的,它不象科学那样需要通过抽象的议论。一件艺术品,艺术性的高低很生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它是否富于形象性,看它是否能够通过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体现出来。

附:《古今词话》:“蜀人《将进酒》,尝以为少陵诗,作《瑞鹧鸪》唱之:

昔时曾从汉梁王,
濯锦江边醉几场。
拂石坐来衫袖冷,
踏花归去马蹄香。
当初酒贱宁辞醉,
今日愁来不易当。
暗想旧游浑似梦,
芙蓉城下水茫茫。”

此诗或谓杜甫,或谓鬼仙,或谓曲词,未知孰是。然详味其言,唐人语也。首先有曾从汉梁王之句,决非子美作也。况集中不载,灼可见矣。 这句诗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是真正的出处有待考证

画会成功主要来源这香字,虽然没有花瓣,但是有了蝴蝶,这就是画家的精密之处,也是这幅画妙的地方。
第2个回答  2008-05-16
您好

绘藏 有人给画师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画师们煞费苦心,精心制作----有的画出群山绵延,林木繁茂,路出古寺的一角;有的画了群山逶迤,森森古木之中露出了古寺的一角;有的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陡峭的山崖一侧,有一座破旧的庙宇;有的画的是深山老林当中,苍干虬枝的密处,微露着半截宝塔;有的画的是群山环抱,树木掩映之中隐约露出古刹一角.有一位画师的画上就是不见寺庙,只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但画中有望不到尽头的弯曲的石阶小路上,也画了山,画了树,却不见古寺,只画了蜿蜒的山道和在一位下山小溪旁取水的老和尚.他的画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提示: 老和尚与古寺紧相关联,他下山取水,寺必在山中,藏的意思就出来了.第一,二幅或露寺角,或露塔尖,说不上是藏了.

画声: 据说著名作家老舍曾经给齐白石出了一道画题:蛙声十里出山泉.画蛙声,也许只要画出鼓起鸣囊的青蛙就行了,但要画出十里,还要出山泉,就不容易了.其白石思来想去,终于完成了———他一青山为背景,从山中潺潺流出淙淙泉水,水中欢快的游动着好几条蝌蚪.老舍看见了,十分赞赏.
提示: 山泉中既然流动着蝌蚪,由画面展开连想,不难推出泉里边必然有青蛙,透过画面,一片蛙声似乎远远传来,萦绕耳际呢!

一个画师考察他的三个徒弟,师傅看到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时并不满意,虽然他俩的画上有许多骆驼,但是师傅觉得还是没有合乎要求,而小徒弟的画纸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构思新颖,突出主题,所以师傅禁不住点头称赞.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而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提示:虽然只有两骆驼从山中走出来,但是只要你想一想,这很明显是一支骆驼群,山后还有许多只,也许是十只,二十只,三十只……甚至上百只都有可能.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徒弟的聪明智慧.
第3个回答  2008-05-14
宋徽宗考官时,绘画是其中一个考试科目,而且评判的标准不是画技,而是要看是否有诗意,能含蓄表意。有一年他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结果有的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陡峭的山崖一侧,有一座破旧的庙宇;有的画的是深山老林当中,苍干虬枝的密处,微露着半截宝塔;有的画的是群山环抱,树木掩映之中隐约露出古刹一角……但第一名的画上就是不见寺庙,只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但画中有望不到尽头的弯曲的石阶小路上,有一个小和尚在担水。细品之下能让人想象到那寺必然隐在那山后或树丛林,要不哪来的和尚呢?此时,寺庙似乎已跃然纸上了。
第4个回答  2008-05-13
深山藏古寺 也是一道考题,重点在"藏"字上.画的最好的一幅没有画寺庙,而是画了一个和尚在山下打水,巧妙的把寺给藏起来了.
类似的还有"万绿丛中一抹红"

你还见过像《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构思奇妙的画吗?
这幅画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后面却有酒店,重点是用形象体现出一个“锁”字来。《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

像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构思奇妙的画?
有一年他出了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结果有的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陡峭的山崖一侧,有一座破旧的庙宇;有的画的是深山老林当中,苍干虬枝的密处,微露着半截宝塔;有的画的是群山环抱,树木掩映之中隐约露出古刹一角……但第一名的画上就是不见寺庙,只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但画中有望...

你还见过像《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构思的画吗?
寺庙藏在画意中 有一年,宋朝的皇家画院为了挑选优秀的画家,下了一道命令:在全国实行统一招考。考试的题目是一句诗,叫作《乱山藏古寺》。要求参加考试的人,根据这句诗的意思,画一幅表现深山当中有一座古寺庙的画。参加考试的人,一个个动开了脑筋。有的在山腰里画了一座古寺庙,有的在深幽的...

六年级的看!谁有像“踏花归去马蹄香”这样的构思奇特的画
短文中的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

...请任选其中的一句来说说或画画。1.踏花归去马蹄香2.深山藏古寺_百度...
我选其中一个:1.踏花归去马蹄香(随便用画画工具画了一个,不怎么好,见谅)

像“踏花归去马蹄香”一样构思奇妙的画
我能一眼看出图中的树下有一男一女两个头像!呵呵,没错。再仔细看看这些树支 是如何组成这幅奇特的图片的吧。 最后再数数一共有多少个人 http:\/\/club.httpcn.com\/showimg.asp?boardid=9&filename=2006-1\/20061712142094966.jpg

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思为什么那位聪明的画家成功了
宋朝时,有一次画院考试,画题是一句诗:“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这个题目不好画.游人、落花、马蹄都是有形的,好画;但马蹄香却不好画.香是气息,只能闻,看不见,摸不着,真不好画.而这句诗的诗眼就...

踏花归去马蹄香和这个故事相似的还有一则
一次考试中,画家们被赋予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句作为画题。其中,一位画家并未直接画出酒馆,而是描绘了一幅小桥流水、竹林繁茂的景象,竹林深处隐约可见一个古色古香的酒帘子,仅以"酒"字展现,却巧妙地传达出了"锁"的意境。他的作品虽未直接画出酒馆,却让观者感受到酒馆的存在,这是形象思维...

如果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该怎样画
首先要从感官上来分析这句话,因为是要作画,所以把嗅觉体现在视觉表现出来,通过马蹄踩过鲜艳的花朵但是那群蝴蝶却不去鲜花上采粉,反而追着已经离去的马蹄,来证明马蹄比鲜花还香。因为以踏花归去为中心所以要注意把马画的已经跑远,并且蝴蝶不要太多4、5只即可。画的背景可以选择阳光下的河边草丛,...

踏花归去马蹄香主考官选中的那幅画妙在哪里?
这幅画“妙”在用蝴蝶来表现“香”字。画家没有画花,却画了爱追逐花香的蝴蝶,不禁使人想到,踏花的马蹄因沾染了花的香气也变香了,以致引来了蝴蝶,可见花该有多香多繁茂啊!春天的景色该多么美好多么醉人啊!画面不见一花,却让人感觉春意盎然,花香袭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