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出一些小升初数学题(上海)要有答案及过程,最好要有理由

如题所述

第八届“希望杯”六年级一试详解
作者: | 查看: 167次

1、原题:   
      解析:和“培训百题”给出的计算题比较起来,这应该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用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循环小数化分数,把循环节为“1”的这个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九分之一,这道题应该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2、原题:
      解析:这道题是把“培训百题”中的第9题,稍作改动而来的。
      那么,解答方法自然一样。通过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3a+2=4b+3=5c+3
                           由:4b+3=5c+3,且它们都是小于10的自然数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b=5,c=4,并进一步得出, a=7
                        所以:(2a+b)/c=(2*7+5)/4=4.75

      3、原题:若用“*”表示一种运算,且满足如下关系:
               (1)1*1=1;  (2)(n+1)*1=3×(n*1).
               则,5*1-2*1=     。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新运算”问题。是“培训百题”上的第21题变动数字后出来的。
          做这类题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题中给出的运算规则,一步步代入后进行计算即可。
     具体到这道题就是:
       5*1-2*1
     =3×(4*1)-3×(1*1)
     =3×3×(3*1)-3
     =3×3×3×(2*1)-3
     =3×3×3×3(1*1)-3
     =3×3×3×3×1-3
     =81-3
     =78

    4、原题:一个分数,分子减1后等于2/3,分子减2后等于1/2,则这个分数是      。
     解析:这道题在“培训百题”上没有它的影子,但是在小升初数学中却是一道频点很高的题。题本身不难,即使没学过小学奥数的同学,在课本的同步练习也应见到过这道题。即使没有找到方法,试算出是可以试算出来的。答案是:5/6

5、原题:将2、3、4、5、6、7、8、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八个格内(不能重复),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减法算式,要使计算结果最小,并且是自然数,则这个计算结果是:
                    □□□□-□□□□
    解析:这是一道最值问题。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这道题的原形,
          “把1、2、3、4、5、6、7、8这八个一位数各用一次,组成两个四位数,要使这两个四位的差最小,那么这两个四位数各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要想让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最小,那么就要让这两个四位数最大限度地接近。
        首先,最高位的数相差不应该超过“1”,就是说只能是“1”
          其次,大的数后面的三位数要取最小值,而小的数后面三位则要取最大值。
          具体到本题就是:6234-5987=247 
          而原形题的答案则是:5123-4876=247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
          9234-8765=
          8234-7965=
         7234-6985=
          5236-4987=
          4256-3987=   

     6、原题:一个箱子里有若干个小球,王老师第一次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第二次仍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如此下去,一共操作了2010次,最后箱子里还有两个球。则未取出球之前,箱子里有小球     个。
    解析:这是一道很老的题了。在很多有关儿童智力培训开发的书籍、资料经常出现。
    我们可以用倒推法来看一看这道题是怎样的。
    最后箱子里有两个球。这两个球中,有一个是刚放进去的。如果不放这个球,那就是只有一个球;而这一个球,是拿走一半后剩下的另一半。如果那一半不拿走的话,应该有两个球。而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拿出一半后放进来的,如此反得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取出球以前,箱子里有2个小球。

    7、原题:过年了,同学们要亲手做一些工艺品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开始时艺术小组的同学们先做一天,随后增加15位同学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天,恰好完成。假设每位同学的工作效率相同,且一们同学单独完成需要60天,那么,艺术小组的同学有      位。
    解析:这是“培训百题”上的第74题,只不过是把说法变了一下而已。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同学一天的时间只能做一件工艺品,那么就是要做60件工艺品。
    因为增加的15位同学做了两天,那么,这15位同学就是完成了15*2=30(件)工艺品,那么另外的30件工艺品就都是艺术小组的同学完成了,又知道艺术小组的同学前后共做了3天,可以知道艺术小组1天能完成10件,所以艺术小组的人数就10位。

    8、原题:某超市平均每小时有60人排队付款,每一个收银台每小时能应付80人,某天某时段内,该超市只有一个收银台工作,付款开始4小时就没有顾客排队了。如果当时有两个收银台工作,那么付款开始     小时就没有人排队了。
    解析:“培训百题”上的第78题原样抄过来的。
    显然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我们可以先转变成“牛吃草”模型。即:某草地上的草均速生长着,每周增长60份草,一头牛一周能吃80份草;如果让一头牛在这块草地上吃的话,能吃4周的时间,如果让两头牛来吃,能吃几周?
    草地原有草量是:4*80-4*60=80(份)
    两头牛在一个周的时间里,对付完新生长出的60份草后,还有2*80-60=100(份)的力量来对付原有的草量,就是说,这两头牛专门用来对付原有草量的工效是100份/周。
    80/100=0.8(周)
    具体到本题,就是0.8小时了。
     这道题解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第六届“希望杯”六年级二试的最后一道题,还有前几天华杯赛初试(小学组)的最后一题。大家想一想,这几道题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9、原题:下面四个图形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解析:这道题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的题了。答案是“A”。
      这道题“培训百题”中的64题的翻版。
    10、原题:如下图所示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用S1、S2、S3、S4表示,则S1、S2、S3、S4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解析:在本套试卷中,这道题应该算是一道比较难的题了。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还都把这道题答对了。当然在这对里面,“懵”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如果真要进行严格论证和推理的话,恐怕就没几个人能真正答上来了。好在这道题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这分自然是要给的。在这里我把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谈一下。
    既然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那么就要准确求出各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1)、图(2)、图(3)的面积都好求,分别是0.57、0.215、0.5,而图(4)的面积就不那么好求了。利用小学的知识,显然是做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百题培训”上的第60题,那也是一道比较面积大小的问题。在那道题给出的条件中,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可能的。但题中给出的答案却很巧妙地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把问题给轻易解决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也采用割补的方法,来把这道题解决掉。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部分的面积与黄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如果把绿色部分面积割补到黄色区域,可以看出,代表阴影面积的部分小于图1中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即,原阴影部分面积小于0.5,但又比较接近于0.5。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S2<S4<S3<S1.
    补充:关于第10题的第四个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其阴影部分可以拼成如下图中红色与青色部分之和。
     红色部分的面积是0.215,刚好和第二个图开的面积相等,而青色部分正好是第四个图形比第二个图形多出的那部分,所以 S4面积大于S2面积。
11、原题是“百题培训”中的第72题,一字未改。在这里就不抄原题了。
      解析: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两根铁棒在水中的长度是相等的。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两根棒的长度之比是5:6,进一步得出两棒的长度之差是3厘米。
      这道题80%以的同学都做对了,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题吧。
      另外还想说一句的是,在前一天的华杯赛初试中的第二题,和这道题大致相仿,莫非是一个老师在出题?
      12、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去钓鱼。他们将钓得的鱼话一个鱼篓中,就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乙醒来后,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也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丙最后醒来,他也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这时也多一条鱼。问这三人至少钓到      条鱼。
      解析:这道题可以倒推试算的方法来求出结果。
      既然是求最小值,那就假设丙醒来后,只剩4条鱼了,由此可以知道,乙醒来后看到的应该是7条鱼,与现实不符,因为甲把一条鱼扔回河中,说明甲在分鱼时,是按条数分的。也就是剩下的两份加起来应该是偶数。而7不是偶数;
      那么我们就再假设丙醒来后看到的是7条鱼,有上面的例子,自然也与现实不符。
    如果丙醒来看到的是10条鱼,则乙看到的则是16条鱼,而甲在分鱼前就是25条鱼,所以答案是25。

    13、过冬了,小白兔只储存了180只胡萝卜,小灰兔只储存了120棵大白菜。为了冬天里有胡萝卜吃,小灰兔用十几棵大白菜换了小白兔的一些胡萝卜,这时他们储存的食物数量相等。则一棵大白菜可以换    只胡萝卜。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从总体上考虑。它们的食物总数是180+120=300(只、棵),那么当它们数量相等时,每兔拥有的数量就应该是300/2=150(只、棵)。
      小灰兔原有120,通过交换变为150,增加了30。
      也就是,小灰兔拿出了十几个,后又换回了比这十几个还多30的一个数。
      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可能的情况是:
      小灰兔拿出11棵白菜,换回了41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2棵白菜,换回了42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3棵白菜,换回了43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4棵白菜,换回了44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6棵白菜,换回了46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7棵白菜,换回了47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8棵白菜,换回了48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9棵白菜,换回了49个胡萝卜;
      在这9种情况中,相比之下,最能符合题意答案的是“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所以,我们给出的答案是“3”只。
    在这道题中,有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4”,可能是把十棵也当成了十几棵来看待,刚好拿出了10棵,换回了40只,数量正好增加30。但没进一步深算,其实15棵是一个更好的、合理的数字。

      14、王宇玩射击气球的游戏,游戏有两关,两关气球数量相同。若王宇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比没射中的气球数的4倍多2个;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比第一关增加了8个,正好是没射中的气球数的6倍,则游戏中每一关的气球有       个。
      解析:这道题和“培训百题”中的第43题一致,只是把情景和数量变了一下,本质上是一样的。
      用方程来解这道题比较容易。
      设第一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则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
        第二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8,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8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则有:(X-8)*6=4X+2+8
                              解得:X=29
       所以,每关的气球数就是29*(4+1)+2=147(只)

      15、原题:已知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不同,且相差不超过10岁,如果去年、今年和明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都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那么小明今年     岁。
      解析:这道题是从“培训百题”中的第41题演变而来的。
      因为年龄都是以整数计的,那么去年、今年和明年就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而且在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3的倍数。
      因为两位家长的连续三年的年龄数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可以想见,小明的年龄不会超过4岁。
      又知道爸爸与妈妈的年龄差不超过10,条件限制进一步缩小,可知小明的这三年的年龄只能是1、2、3岁。
      而其父母对应的年龄数则只能是:父:31、32、33;母:25、26、27。
                                或:父:37、38、39,母:31、32、33
      如果该题没有父母年龄差这个限制,
      则小明的年龄也有可能是2、3、4岁,
     而爸爸的年龄则对应于:38、39、40,
       妈妈的年龄则对应于:26、27、28。
    16、观察图1所示的减法算式发现,得数175和被减数571的数字顺序相反。那么,减去396后,使得数与被减数的数字顺序相反的三位数共有       个。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数与数位”的问题。是希望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属必考题型。“培训百题”的第80题已对这道题进行过详细的解答。在这里我们用数字谜语的方法来对该题进行解析。
     我们来看图2,这是一个减法算式,三位数减三位数,得数还是一个三位数。说明A和C肯定不是零。
      再看十位上的数。B减9,得数的中又出现B,说明B在减9时有过借位。
      再看百位上,A被借去“1”后,减3得“C”,即说明A是一个比C大4的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A、C可能是:
                        5,1;
                        6,2;
                        7,3;
                       8,4;
                       9,5,共有5组情况成立。
     而当B是任何一个一位数(包括0)时,共有10种情况,
     图2所列的算式都能成立。5*10=50(个)

      17、原题:甲、乙两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月生产服装2700套,生产上衣与裤子的时间比是2:1;乙厂每月生产服装36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时间比是3:2,若两个厂合作一个月,最多可生产服装     套。
      由已知条件得可,甲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135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270条;
                      乙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200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300条;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生产上衣的工效上,乙厂远远高于甲厂,而在生产裤子上,则两厂相差不是很多。
    因为生产上衣比较费事,所以我们安排在这方面最有优势的乙厂用全部时间来生产上衣;
    那么乙厂在一个月(30天)的时间里,能生产上衣200*30=6000(件);
    而让甲厂一开始也专门生产裤子,来和乙厂生产的上衣进行配套。而甲生产6000条裤子只需要6000/270=200/9(天)的时间;
    甲厂还有30-200/9=70/9(天)时间,按比例既生产上衣也生产裤子;
    在这70/9天的时间里,甲厂还可以成套生产服装:(70/9)/(30*2700)=700(套)
    加上开始合作生产的6000套,最多能生产:6000+700=6700(套)

      18、原题:一收银员下班前查账时发现:现金比账面记录少了153元。她知道实际收钱不会错,只能是记账时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那么记错的那笔账实际收到的现金是      元。
      解析:作为收银员,每天下班前都要核对所收现金与所打收据是否相符。
      即然“实际收钱不会错,而现金与账面记录少了153元”,说明是记账时出了问题,
          “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而且是多记了,说明是小数点往或移了一位,使原数扩大了10倍,也就是比原数多记了9倍,让这多出来的153元,除以9,就是实际收到的那笔现金。153/9=17(元)。
      这道题考查学生关于小数点的知识,虽然是四年级的知识点,但在小升初考试中,出现的频点很高,而且这类问题的解答也很简单,只要让住:小数点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即可。
      19、现有5吨的A零件4个,4吨的B零件6个,3吨的C零件11个,1吨的D零件7个。如果要将所有零件一次运走,至少需要载重为6吨的汽车     辆。
      解析:这是一道统筹类问题。即使出现在二年级小学生的考卷上,也不能算是超纲。但现在却出现在了六年级的竞赛卷上,而且占据的位置还很特别。一般情况下,这个位置上出现的都是压轴题。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统卷老师的高明。因为在判卷中我们发现,竞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这道上丢了分。这是不是更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这道题很简单,先把画在草稿纸上,在一起拼一拼就行了。
     5  1   5  1    5  1   5  1   
     4   4   4    4     4 1 1   411   
     3 3     3 3   3 3   3 3   3 3    3
    看看有几组,就安排几辆车好了。

    20、原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1/3,这样当甲到过B地时,乙离A地还有41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     千米。
      解析:“无鱼不成席”,行程问题历来是所有小学阶段综合性考卷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重头菜。但把这道题放在了这里,似乎不是来压轴的,倒像是来凑数。其实这是一道很精彩的题,它来自于“培训百题”中的第52题,虽只改动了两个数字,却成了点睛之做,以致于让许多同学“看着很简单、很熟悉,就是没做对”。
      画线段图是解行程问题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工具。因时间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画了。
      因为他们同时、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2,那么相遇时他们所走过的行程之比必然是3:2,也就是说,甲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三,乙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二;
      相遇后,他们分别提速,此时的速度比由3:2变成了27:20
      甲走的还是快,而且到B地只有全程的五分之二,而乙还是相对慢,到A地还有全程的五分之三,所以当甲到达B地时,乙一定还在奔向A的途中;
    根据他们的速度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在相同的时间里,当甲走完剩下的全程的五分之二时,乙相应地能走全程的几分之几。即当甲到达B地时,乙走了全程的8/27;
    那么,此时,乙距A地还有全长的3/5-8/27=41/135,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数“41”,因为它刚好和“乙离A地还有41千米”相对应,所以,我们很容易地得到A、B两地相距135千米。
    总体来看这套试卷,出的很有水平。而且大多题型都来自于“培训百题”,给了参赛同学更多的“希望”。
    建议进行二试的同学,还是要多在“培训百题”上下些功夫。因为我们发现,在“培训百题”中的很多有份量的题,在这套卷都没有出现,应该是给二试留着要用的。
    大家要注意在计数、图论、组合、数论上多下些功夫。
    去年五、六年级二试最后的那两道题,我们仍记忆犹心,那才是真正显示我们水平的地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08
先看看: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信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户。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
6. 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
(二) 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 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 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
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3)四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科计算。
面积单位。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 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 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 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 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 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 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 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乘法和除法。
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①。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5)四则混合运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和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的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 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①。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 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 应用题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 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会根据要求杷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 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3. 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
4.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5.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
6.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 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
8.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
9.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1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数的整除。
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不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 (3)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 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 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 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 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 应用题
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七) 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2.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乘除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 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 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6.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 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二)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 几何的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 应用题
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 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2.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 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 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 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7. 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
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
9.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
假设银行储蓄年利率为0.6%,张三1990年1月1日存入了8000元,每到下一年的1月1日,张三把钱取出,并连本带利全部存入,问:到1993年1月1日,张三可从银行取到多少钱?
答案:8000*(1+0.6%)^3
其他:
1.商店有80瓶可乐,可乐的瓶数比雪碧少5分之1,雪碧有多少瓶?
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已经行了808千米,还剩3分之1没行,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商场有一批薯片,上午卖出总数的5分之2,下午卖出总数的8分之4.还剩54袋没有卖.这批薯片有多少袋?
5.张大伯家有桃树15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分之2,是苹果树的7分之2,苹果树有多少棵?
6.牛有400头,比羊多4分之1,羊有多少头?
答案:
1.商店有80瓶可乐,可乐的瓶数比雪碧少5分之1,雪碧有多少瓶?
雪碧有
80/(1-1/5)=100(瓶)
2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已经行了808千米,还剩3分之1没行,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
808/(1-1/3)=1212(千米)
3.商场有一批薯片,上午卖出总数的5分之2,下午卖出总数的8分之4.还剩54袋没有卖.这批薯片有多少袋?
这批薯片有
54/(1-2/5-4/8)=540(袋)
5.张大伯家有桃树15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分之2,是苹果树的7分之2,苹果树有多少棵?
梨树有
15*2/3=10(棵)
苹果树有
10/(2/7)=35(棵)
6.牛有400头,比羊多4分之1,羊有多少头?
羊有
400/(1+1/4)=320(头)
7.“向阳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其余年级学生总人数的1/2,七年级的学生人数是其余年级学生总人数的1/3,八年级的学生人数是其余年级的学生总人数的1/4,又已知七年级比九年级多12人,试求“向阳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人数。
六年级学生人数是其余年级总人数的1/2。设学校总人数为Y,六年级人数为X,则
X=(Y-X)x1/2则得出X=Yx1/3.依次可得出
六年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1/3
七年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1/4,是六年级学生的3/4
八年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1/5,是六年级学生的3/5
最终得到3X=X+3/4X+3/5X+3/4X-12
所以X=120
一、填空题。(9分)
1、6045809090读作(六十亿四千五百八十万九千九十)、“四舍五入”到万位的近似数记作( 604581)万。
2、5的分数单位是(个位 ),去掉( 1)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就变为最小的合数。
3、在0.6、66%、和0.666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最(0.666 ),最小的数是(0.6 )。
4、1到9的九个数字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5 )和( 7),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4 )和( 6)。
5、甲数=2×3×5,乙数=2×5×7,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 5),最小公倍数是(210)。
6、配制一种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2,盐是盐水重量的(1/3)。
7、把两个边长都是5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 );面积是( 50)。
8、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16 )。体积是(216 )。
9、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3倍,商是(5 ),余数是(3 )。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对 )
2、比的前项乘以2,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不变。(错 )
3、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错 )
4、两个偶数肯定不是互质数。(对 )
5、方程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对 )
6、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错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12分)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② )。
①直径 ②周长 ③面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木箱的容积和体积时,(③ )是相同的。
①计算公式 ②意义 ③测量方法
3、把60分解质因数是60=(② )。
①1×2×2×3×5 ②2×2×3×5 ③3×4×5
4、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1/3>乙数的1/3,那么(① )。
①甲数>乙数 ②乙数>甲数 ③甲数=乙数
5、一根钢管长15米,截去全长的1/3,根据算式15×(1-1/3)所求的问题是(② )。
①截去多少米? ②剩下多少米?
③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④剩下的比截去的多多少米?
6、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② )。
①20% ②75% ③25% ④80%
四、计算题。(31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25×24=600 4.2÷0.2=21 12-2=10
1.25×8=10 1÷0.6=5/3 4÷2=2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1
①3.5%×9.9=3.465 ②4.62+9.9=14.52 ③4×0.6+0.6÷4=2.25
3、脱式计算。(12分)
①2700×(506-499)÷900 ②33.02-(148.4-90.85)÷2.5
=2700×7÷900 =33.02-57.55÷2.5
=18900÷900 =33.02-23.02
=21 =10
③(1÷1-1)÷5.1 ④18.1+(3-0.299÷0.23)×1
=(1-1)÷5.1 =18.1+1.7X1
=0÷5.1 =18.1+1.7
=0 =19.8
4、解方程。(4分)
① 5x+15x=400
解: 20X=400
X=20
五、列式计算。(6分)
1、比某数的20%少0.4的数是7.2,求某数。(用方程解)
20%x-0.4=7.2
2、0.9与0.2的差加上1除l.25的商,和是多少?
0.9-0.2+1.25÷1
六、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图形的面积。(5分)
25.12÷3.14÷2 4×4×3.14
=8÷2 =16×3.14
=4(厘米) =50.24(平方厘米)
七、应用题。(35分)
1、工程队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100米,24天完成,实际提前4天完成,实际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100×24÷(24-4)
=2400÷20
=120(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前3小时行了156千米,照这样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8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156/3 :x/8
解:3 x=156×8
X=416
3、有两条绸带,第一条长6.2米,第二条比第一条的2倍少0.2米,两条绸带共长多少米?
6.2+(6.2×2-0.2)
=6.2+12.2
=18.4(米)
4、一套校服54元,其中裤子的价格上衣的4/5,上衣和裤子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X+4/5 X=54
9/5 X=54
X=30
30×4/5=24
5、修一条路,第一施工队单独修要4天完成,第二施工队单独修要6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修完这条路的?
1÷(1/4+1/6)
=1÷5/12
=2.4(天)
6、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0厘米,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几小时后相遇?
20/ X:1/4000000 80000000厘米=800千米
1 X=20×4000000 800÷(55+45)
X=80000000 =8(小时)
7、一个圆锥形稻谷堆,底面半径是1米,高1.5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进修进修堆稻谷重多少千克?
1×1×3.14×1.5×1/3×600
=3.14×1.5×1/3×600
=4.71×1/3×600
=1.57×600
=942(千克)
就先这样把 不够在说 ,,我们这小升初即使你不及格老师也会把你的分数改为及格,,这里很乱的 。。追问

只要题就行了

第2个回答  2013-03-08
百度文库上有很多的,题目类型都差不多
第3个回答  2013-03-12
百度文库,豆丁网,学习网上很多都有,去找找,要多少有多少

帮我出一些小升初数学题(上海)要有答案及过程,最好要有理由
5、原题:将2、3、4、5、6、7、8、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八个格内(不能重复),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减法算式,要使计算结果最小,并且是自然数,则这个计算结果是: □□□-□□□ 解析:这是一道最值问题。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这道题的原形, “把1、2、3、4、5、6、7、8这八个一位数各用一次,组成两个...

小升初的一些数学题,帮忙解答一下!要讲解!
1、解:3支铅笔+8支圆珠笔=11.9元,21支铅笔和56支圆珠笔是11.9×7=83.3元 7支铅笔+6支圆珠笔+11.3元,21支铅笔和18支圆珠笔是11.3×3=33.9元 56-18=38支圆珠笔是83.3-33.9=49.4元,1支圆珠笔:49.4÷38=1.3元 1支铅笔:(11.9-8×1.3)÷3=0.5元 所以铅笔是0.5元,...

小升初数学题一道?急求答案!谢谢!
解由题意可得:(1)甲、乙两车的速度和:900÷6=150(千米),所以乙车的速度:120÷(8-6)=60(千米),甲车的速度:150-60=90(千米);(3)120÷(90-60)=120÷30 =4(小时),8+4+8:00=20:00;(4)90÷(90-60)=90÷30 =3(小时),20时再过3小时是23时;答:(...

小升初数学题解答
您好:①7.8x2分之1除以[1.9-1.9x(1.9-1.9)]=3.9÷(1.9-0)=3.9÷1.9 =39\/19 ②2009x2008分之2007-2007x2008分之1 =2009x2007\/2008-2007\/2008 =2007\/2008x(2009-1)=2007\/2008x2008 =2007 ③2又6分之1除以[(1又6分之1-0.375x5分之4)x1又4分之1]=13\/6÷[(7...

小升初经典数学行程问题及解析
这是小学行程问题中最容易错的题之一,是小孩子们死活也搞不明白的问题。答案不是 4 米每秒,而是 3 米每秒。不妨假设全程是 S 米,那么上山的时间就是 S\/2 ,下山的时间就是 S\/6 ,往返的总路程为 2S ,往返的总时间为 S\/2 + S\/6 ,因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S \/ (S\/2 + S\/6) = ...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经典题及答案参考
解法一: 快车 4小时行的+慢车4小时行的=总路程 解设:快车小时行X千米 4X+60×4=536 4X+240=536 4X=296 X=74 解法二:(X+60)×4=536 X+60=536÷4 X=134一60 X=74 答:快车每小时行驶74千米。练一练 ① 降落伞以每秒10米的速度从18000米高空下落,与此同时有一热汽球从地面升起,...

求助几道小升初的数学题。
0.7x×(x+3)=x×x 答案x=7 所以面积是49 2 14.7×7=102.9 所以应该和是103 103\/7=14.71 3 πr平方×h=200 2πr×h=100 2方程得 2πr平方+100=200.48 4 πr平方 r平方 π倍 5 不好意思不会 见笑了 6 如果a错了 乙就是3 丙2 丁1 甲只能是第四 假设不成立 如果b...

小升初分班考试卷上的一道数学题不会,求解答(要过程!!!)
2018÷2÷4=252……2 所以首先确定2018在低253行(因为504行已满,余下2个位置,只能是在第505行)。再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是奇数行,数字从左到右依次变大;偶数行数字从右往左依次变大。所以,第505行,数字需要从右往左排列,所以在第253行第3列。

小升初数学题!!!急!!!1
)67.392*3=202.176(dm³)5、 0.5*0.5*π*1=0.785(dm³)4.18879*1*1*1=4.18879(dm³)4.18879÷2=2.094395(dm³)2.094395÷0.785≈3(次)最后一题貌似不是小学的吧,我初一了还不会呢,我不知道最后一题对不对,全是我自己做的,累死我了。

小升初分班考试卷上的一道数学题不会,求解答(要过程!!!)
设12年前儿子a岁,则父亲10a岁。现在儿子a+12岁,父10a+12岁。12年后儿子a+12+12岁,父10a+12+12岁。即(a+24)x2=10a+24,解得a=3。所以父亲现在3x10+12=42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