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选择不抵抗的五个考虑
一、畏惧于日军武力
张学良执政初期,也曾有抱负,指挥东北军与苏联开战,企图收回中东铁路,结果损失惨重。而东北军连内忧外患的苏联都打不过,更别提对付野心勃勃的日本。日俄战争中,日本可是打败了俄国,抢占南满铁路。
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工业国道路,多次入侵中国,甲午更是带来巨大创伤。辛丑后驻军铁路沿线,日俄战争后控制南满。日本扩张得到了英国支持,列强也持默许态度。
长期以来,尽量避免或者推迟与日本的军事冲突,是东北军自上而下的观念。张作霖在世时,尚对日本畏惧三分,何况小六子?遇到突发事件,选择绥靖也就不难理解。
一方蓄谋已久,一方避战自保,胜负也就不难看出。
二、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国际联盟是联合国的前身,是战后解决和调节国际纷争、维护和平的重要组织。既然打不赢,寄希望于国联调停甚至维权也是自然之举。
国联对此确实干预了,派李顿来调查,以42票赞成的压倒多数通过了不承认满洲国的决议。但是,日本人就不执行,还直接退出了国联,让这一调停失去了意义。跪着的反抗,本身就靠不住。
三、保存实力的军阀思维
军阀思维就是:只要有军队,有地盘,就有一切。如果两者发生冲突,军队更重要。因为有人,可以抢地盘。
事变前,张学良已经嗅到了战争危险,打击反叛的石友三抽调8万主力入关,平叛后也未返回,就有保存实力的意思。事变发生后,张学良避战自保,不断将部队调入关内。即使马占山在黑龙江抗战引起全国舆论,张学良依然不发兵北上,导致对方孤军奋战失败。其中原因,当然是不愿意独自与日寇开战,牺牲自身实力。
东北军入关后,取得了绥远、热河及华北等地盘,后期到陕北。有军队确实就能生存,但却承受了全国的骂名。
四、扶持日本内部干预
事变后,关东军冲进张学良在沈阳的官邸,从保险柜里搜出了53份收款单,金额上千万,接受对象都是日本政界要人。最大的一笔五十万,给了两大党的重要干部、首相竞选人的床次竹二郎。此事爆料,说明张学良也并非一味等待。
他通过政治献金的方式,扶持日本政界要人,意图压制军部,建立了日本短期内不会动武的判断。只不过,他选择的对象不准,而且日本的内阁和军部从来都是两套班子,相互不服气。军部裹挟国家走上侵略道路,超出了张学良的预判。
五、亲日派从中作梗
东北军内部有大量亲日派,前清遗族最活跃。这些人一直密谋借助日本力量复国,利用权力放弃抵抗。最典型的人物是吉林边防长官、满清遗族熙洽,长期勾结日本势力企图光复满清。一年后,他们在满洲建立伪满洲国,绝非一日之功。张学良的参谋长荣臻在事变发生时下令不抵抗,后来也投降日本,甘当汉奸。这些人长期在张学良周围,影响不容低估。
除了这五个主观因素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
比如,东北军关键人物之一的杨宇霆和郭松龄先后被杀,失去了智囊型人物。张学良是在皇姑屯事件后被突然委以重任,完全靠一帮老人和中下级军官辅佐,失去了了科学思考、决策和判断的能力。
另外,东北军的军纪涣散。事变当天,老大在北平看梅兰芳演戏,吉林省长张作相在锦州办理父亲丧事,北大营参谋长荣臻给父亲庆寿、旅长王以哲在沈阳参加社会活动,三个团长回家,只有一个参谋长在,都说明这帮将领缺乏危机意识。群龙无首,自然难以形成力量。
918张学良为什么不反抗
事变前,张学良已经嗅到了战争危险,打击反叛的石友三抽调8万主力入关,平叛后也未返回,就有保存实力的意思。事变发生后,张学良避战自保,不断将部队调入关内。即使马占山在黑龙江抗战引起全国舆论,张学良依然不发兵北上,导致对方孤军奋战失败。其中原因,当然是不愿意独自与日寇开战,牺牲自身实力。东北军入...
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扺抗
918张学良为什么不扺抗 张学良面对日军的进犯下令不得抵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虽然张学良处死了东北军元老杨宇霆与常阴槐,看上去他的地位更稳固,更是全盘掌控的老大了;而实际上他掌控东北军的能力和威信仍然不够;如果他下令抵抗,很可能会有一些部队根本不听指挥。2,在之前的中东路事件,已经被...
九一八事变和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政策
不抵抗政策,即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窃据东北,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所谓的“消极政策”(但无确切史料可查蒋授意张消极抵抗或不抵抗)。新近研究表明,虽然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蒋介石曾和张学良说过不要得罪日本, 但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命令是由张学良间接下令,蒋介石默认。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
因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张学良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否认不抵抗与蒋介石有关,而事实上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虽然不是出自蒋介石之手,但是却是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的,因为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并没有给张学良实质性的惩罚,而且不抵抗政策恰恰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谋而合。张学良在1990年...
求9.18张学良部的东北军不抵抗真正原因,如果要跟我叫历史教科书的请自觉...
1. 张学良本人对当时形势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因此他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这一事件。2.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他明确表示在1931年的918事变时,他个人认为日本会利用军事演习向我们挑衅,因此他下令不抵抗。3. 张学良对918事变的判断失误,导致他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他当时...
918为什么张学良不抵抗
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918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918事变后,张学良为什么会率二十万东北军入关而不抵抗?
2. 此后,普遍的观点认为是蒋介石下发了“不抵抗”的命令,导致整个东北地区沦陷。3. 然而,在60年后的纽约,张学良对于这段历史进行了回忆,他指出:“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4. 张学良解释说,他没有认识到日本的侵略意图,因此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不给其扩大战争提供借口。5. 他的策略是...
为什么张学良放弃东三省,不与抵抗
918事件中,张学良为何放弃东三省而不抵抗?传统教科书认为,蒋介石下令张学良不抵抗。然而,事实是九一八当天蒋介石从南京乘军舰前往江西,他无法知道当时沈阳的情况。第二天在南昌,他从上海报上得知出了大事,便立即返回南京。几十年后,蒋介石和张学良去世后,张学良重获自由,他对传记作者唐德刚表示,他...
张学良为什么不抗日
2、年轻的张学良也曾经“膨胀”过,也曾经血气方刚过,比如在918事件之前,热血的学良在和俄国的中东路事件中,也曾慷慨激昂,发兵和老毛子死磕,但血淋淋的结果告诉了他,国力不行,民族孱弱,真是干不过,这不是咬牙跺脚就能整明白的事儿,所以在事后的学良处处小心,知道自己和日本是不能来硬的,...
张学良为什么不抗日他有什么难言之隐
2. 在918事变之前,年轻的张学良曾经血气方刚,例如在中东路事件中,他曾经与俄国发生过冲突,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然而,现实告诉他,当时中国的国力不足以与强国抗衡。因此,在918事变之后,张学良变得谨慎,他意识到自己和日本硬碰硬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忍气吞声,默默壮大自己。